1949-2010-天津当代农业发展史
本书特色
[
编辑《天津当代农业发展史(1949-2010)》目的在于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天津市农业经济的发展变化,展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天津广大农民在农业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伟大成就,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反映天津农业经济在各个阶段的历史进程,突出近30年农业经济改革、农业生产发展取得的辉煌业绩。
《天津当代农业发展史(1949-2010)》自1949-2010年依时间顺序编写,参照我国当代经济发展史和农业经济发展史的分期,依据天津的实际,将天津农业经济发展的60年分为6个时期,逐章编纂而成。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是人们利用动植物体的生活机能,把自然界的物质和能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资。农村又是工业品的市场和劳动力的来源。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自然资源是农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相望;北依燕山,与河北省、北京市相邻。是海河5大支流的汇合处和人海口。天津市疆域周长约1290.80千米,其中海岸线长153.67千米,陆界长1137.48千米。市域总面积11919.70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0余平方千米。编辑《天津当代农业发展史(1949-2010)》目的在于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天津市农业经济的发展变化,展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天津广大农民在农业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伟大成就,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反映天津农业经济在各个阶段的历史进程,突出近30年农业经济改革、农业生产发展取得的辉煌业绩。
《天津当代农业发展史(1949-2010)》自1949-2010年依时间顺序编写,参照我国当代经济发展史和农业经济发展史的分期,依据天津的实际,将天津农业经济发展的60年分为6个时期,逐章编纂而成。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是人们利用动植物体的生活机能,把自然界的物质和能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资。农村又是工业品的市场和劳动力的来源。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自然资源是农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相望;北依燕山,与河北省、北京市相邻。是海河5大支流的汇合处和人海口。天津市疆域周长约1290.80千米,其中海岸线长153.67千米,陆界长1137.48千米。市域总面积11919.70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0余平方千米。
天津的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平原、洼地、海岸带、滩涂等。绝大部分为平原,少部分是山地和丘陵。高点为蓟县和兴隆县交界处的九山顶,海拔1085.50米。低处是塘沽大沽口,海拔为零。山地、丘陵海拔高度小,相对高度大。平原既低且平,分布在燕山至渤海之间,面积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5.5%.绝大部分在海拔20米以下。其中,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均在10米以下,受河流交叉沉积影响,地面有小规模缓岗和碟形洼地交错起伏,河流泛区分布有沙丘、沙地;海积冲积平原多湿地,海拔高度3-5米,有贝壳堤和古泻湖、洼淀;海积平原海拔卜3米,受海水影响,多盐滩、沼泽和低湿地。平原地区河流纵横,坑、塘、洼、淀星罗棋布。海岸带和滩涂位于特大高潮线以下地区,有湿地、潮间浅滩及水下岸坡等。
天津位于海河流域下游,海河上游有长度10千米以上的河流300多条。这些大小河流汇集成中游的永定河、北运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五大河流。这五大河流的尾闾即是海河,统称海河水系,为天津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水源河道。此外,天津还有自成水系的蓟运河。
]
作者简介
[
贾宝红: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出版有多部专著、论文等著作。主要作品有:《天津市20162017年冬季农业气象条件分析》,《天津农业自主创新问题分析及对策》等多篇论文在相关杂志上发表。信丽媛,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贾宝红: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出版有多部专著、论文等著作。主要作品有:《天津市20162017年冬季农业气象条件分析》,《天津农业自主创新问题分析及对策》等多篇论文在相关杂志上发表。信丽媛,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
]
目录
**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与农业的恢复(1949—1952)()
**节土地改革()
第二节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第二章农业合作化时期农业生产的调整与发展(1953—1957)()
**节农业合作化的进程()
第二节农产品统购统销()
第三节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三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建立时期农业经济的起伏(1958—1965)()
**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建立()
第二节国民经济调整和恢复发展时期()
第三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第四节农业科教事业()
第五节农业生产发展()
第四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天津农业(1966—1976)()
**节极“左”思潮和“农业学大寨”运动()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天津农业()
第五章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改革与调整(1977—1991)()
**节历史转折阶段的农业经济()
第二节农村改革()
第三节农业科教事业()
第四节农业机械化()
第五节农业生产水平()
第六章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1992—2002)()
**节深化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的改革()
第二节推动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第三节农业科教事业()
第四节农业生产水平()
第七章新时期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形成与发展(2003—2010)()
**节城乡统筹发展阶段的支农惠农政策()
第二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与成效()
第三节科教兴农工作取得新进展()
第四节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新成就()
附表()
参考文献()
封面
书名:1949-2010-天津当代农业发展史
作者:贾宝红
页数:219
定价:¥88.0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11633040
PDF电子书大小:8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1949-2010-天津当代农业发展史》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