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来源
相关资料
[
这套丛书不是根据通俗读物或教科书写的,而是根据原始文献和专书写的,这是第一等手眼,非学识极深极专,无以致此。
——张之杰
有人估计自清朝末年以来,我国科学家用本国文字所写的科学书册最多的是朱先生,写通俗科普读物最多的也是朱先生。这并非过分之言。
——童第周
中国近代百年的科普作品桂冠,应献给朱洗院士。
——历史学者钟少华
]
本书特色
[
朱洗在它的简介中说:“一般人都说,爱情是玄妙的,是不可思议的。其实,这种简介是不对的。本书转为搜检爱情的来源,为追究爱情进化的迹象,特分作三部分叙述,这就是母子之爱,异性之爱和朋友之爱。”朱洗在经过系统的阐述之后,*终指出:“母子之爱是保证子裔的发育与安全;异性之爱是保证下代的生殖;朋友之爱是建设社会的心理基础。”这三种“爱”。“都有物理的原因可考,都有因果的原因可寻,和别种心理现象也有共同之处。”
]
内容简介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动物异性之爱 ; 人类异性之爱 ; 下等动物的母爱 ; 高等动物的母爱 ; 人类的母爱 ; 下等动物的友爱 ; 高等动物的友爱 ; 人类的友爱和结论的爱情的来源及其对于生存的重要九部分。
]
作者简介
[
朱洗(1900—1962)
浙江临海人。实验生物学家,中国杰出的生物学家之一,中国细胞生物学和实验生物学的创始人与奠基人之一。1931年,朱洗从法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历任中山大学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员、上海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兼主任、台湾大学动物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所长。1956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62年逝世于上海。主要著作有:《生物的进化》《动物学》《生物学丛书》等。
]
目录
目录导言**章动物异性之爱一、概论二、单细胞动物异性的结合三、下等无脊椎动物异性之爱四、甲壳类异性之爱五、蜘蛛类异性之爱六、昆虫类异性之爱七、软体动物异性之爱八、鱼类异性之爱九、两栖类异性之爱十、爬行类异性之爱十一、鸟类异性之爱十二、兽类异性之爱十三、猴类异性之爱十四、提要第二章人类异性之爱一、概论二、男女的追求和媾合三、男女结合的方式——婚姻制度四、婚姻制的进化五、结论与展望第三章下等动物的母爱一、概论二、母爱的等级三、腔肠动物的母爱四、棘皮动物的母爱五、软体动物的母爱六、环节动物的母爱七、海鞘类的母爱八、昆虫类的母爱九、蛛蝎类和蜈蚣类的母爱十、下等动物母爱的分析第四章高等动物的母爱一、概论二、鱼类的母爱三、鱼类的父爱四、两栖类的母爱五、爬行类的母爱六、鸟类的母爱七、兽类的母爱第五章人类的母爱一、概论二、人类中母爱的进化三、人类中子爱的进化(孝道)四、母爱的总论与结论第六章下等动物的友爱
封面
书名:爱情的来源
作者:朱洗著
页数:232
定价:¥28.0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13316903
PDF电子书大小:40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爱情的来源》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