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回顾.反思与前瞻
本书特色
[
本著作首先对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历程进行梳理与归纳,透视其宏观发展脉络与特点,进而主要利用2005年全国百城社区调查数据和近年相关调查数据,对我国当前城市社区建设呈现“同构性”与“非平衡性”这一悖论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解构。在结合“纵”“横”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我国当前城市社区建设模式是一种外生型社区建设模式的基本结论,然后从社区建设目标、动力、主体、内容和路径等方面解构外生型社区建设的逻辑,同时寻求该社区建设模式的形成原因、存在的现实合理性与实践困难,在反思性分析之后,对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未来发展前景进行理论架构设想。
]
作者简介
[
张勇,河南省罗山县人,现任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副教授,岭南师范学院城乡协调发展研究基地成员。201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城乡基层治理与社会建设、社会发展与社区建设等领域的问题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余篇;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各一项、市厅级项目多项。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研究多项,2012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
]
目录
序言 一 研究缘由 二研究意义**章概念内涵:社区与社区建设 **节社区 一 社区概念 二 社区要素 三 社区功能 四 社区特征 五社区分类 第二节社区建设 一 社区建设内涵 二 社区建设内容 三 社区建设的对象 四 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 五 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第二章历史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历程与脉络 **节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背景 一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宏观背景 二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微观背景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历程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3年)的城市社区建设 二 “单位一街居”制时期(1953–1976年)的城市社区建设 三 社区服务时期(1976–1991年)的城市社区建设 四 探索初期(1991–1998年)的城市社区建设 五 实验阶段(1998–2001年)的城市社区建设 六 示范全面推进阶段(2001–2009年)的城市社区建设 七 深化提升阶段(2010年至今)的城市社区建设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脉络 一 地位提高:从拾遗补阙到发展战略 二 内容完善:从社区服务到社区建设 三 主体多元:从政府行动到社会参与 四 关系理顺:从“垂直控制”到“横向协作” 五 重点转换:从社区设施到社区管理 六 决策自觉:从被动回应到主动筹划 七 建设策略:从实验示范到全面推进第三章 现实解剖: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属性特征 **节概念内涵及引入 一 同构性概念内涵及引入 二 非平衡性概念内涵及引入 第二节同构性与非平衡性体现 一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 二 社区公共服务与设施 三 社区组织人员配备 四 社区社会组织 五 社区经费保障 六 社区参与和民主自治 第三节悖论解析与溯源 一 悖论与社区禀赋 二 悖论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三 悖论与政府行为 四 悖论与社会行动 ……第四章 模式反应:外生型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逻辑与现实第五章 未来展望:内生型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理论架构后记
封面
书名:新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回顾.反思与前瞻
作者:张勇
页数:249
定价:¥55.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516153352
PDF电子书大小:11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新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回顾.反思与前瞻》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