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报告
节选
[
第二部分外商投资企业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总报告:中国投资环境日益改善, 企业关切的问题值得重视 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吸引跨境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1990~200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存量增加了6��7倍,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存量则增加了17��3倍。危机后,在全球跨境投资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我国凭借表现突出的经济增速、巨大的市场规模,外商直接投资流入规模保持稳步增长,2013年我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176亿美元。我国吸收外资在全球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已连续20多年位居发展中国家吸收跨国投资的首位,全球排名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进入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各国针对市场、技术、跨境投资和规则制定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利用外资的传统比较优势日益弱化,逐步取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等也促使投资环境有所改善。 外商投资企业在华经营状况、如何评价当前中国的投资环境和未来对华投资意向等,是各方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其真实想法和实际关切,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共同组织了面向全国的“2013年在华外商投资企业问卷调查”。 本报告将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结合我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实际,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问卷调查和受访企业基本情况 (一)问卷调查涵盖范围广泛、受访企业具有较高代表性 本次问卷调查,是由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共同组织开展。问卷内容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设计,经双方磋商后确定,问卷的发放和回收由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实施。 调查问卷的发放范围为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4个省会中心城市、6个计划单列市、6个重点地区和7个在华外商投资企业专业委员会。 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共674份。从受访企业的基本情况看,与全国吸收外资的整体情况较为接近,可以较好地反映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对我国投资环境的评价和未来投资意向。总体来讲,问卷调查涵盖范围较为广泛,企业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较好的代表性。 (二)受访企业基本情况 从企业性质看,受访企业以外商独资企业为主。在受访的674家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453家,占比67%;中外合资企业209家,占比31%;中外合作企业12家,占比2%。在受访的中外合资企业中,外方控股企业(外方股东的股权比例在50%~100%之间的)占比为48%,外方非控股企业约占一半。 图2-1受访企业类型划分 从企业投资来源地看,*大外方股东以亚洲企业为主,其次为欧、美企业。根据《2013年中国利用外资报告》,我国吸收外资的来源地,87%集中在亚洲国家和地区,6��2%来自欧盟企业投资,美国企业约占3%。受访企业的投资来源构成,与我国吸收外资的总体情况相近,*大(主要)外方股东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约占总数的64%,欧洲企业约占受访总数的20%,北美企业约占11%。相比全国,受访企业中的欧美企业占比略高。 从投资规模看,受访企业分布较为均衡。在受访企业中,*大(主要)外方股东投资规模在1000万美元以上和以下的受访企业各占一半,投资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约占总数的22%。而以代表投资企业母公司实力的自身资产规模调查结果显示,资产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约占受访企业总数的29%,资产规模在1亿~10亿美元之间的受访企业约占21%,其余一半是资产规模在1亿美元以下的企业。 图2-2受访企业的投资来源:按*大(主要)外方股东计 从投资地区分布看,受访企业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的增速明显高于东部沿海,正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但东部地区仍在我国利用外资中占据*主要的份额。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13年外商投资报告》,2013年,东、中、西部在全国吸收外资总量中的比重分别为78��4%、14��7%和6��85%,来自排名前5位的江苏、广东、上海、浙江、辽宁等地利用外资的全国占比合计为64��3%。这一格局在此次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体现,投资东部地区的受访企业占受访总数的81��7%,在西部地区投资的受访企业仅占总数的18��3%。 受访企业的投资所在地,基本上能够反映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总体区域分布特征。当然,从样本范围来看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东部企业中,在江苏投资的受访企业占比过高,来自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的外商投资企业相对较少;二是没有来自中部省区的企业。样本相对集中和缺少典型区域的样本,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调查结果的全面性,但不会影响对中国投资环境的整体评价。 图2-3全国外资企业与受访外资企业的投资地分布比较 从企业雇员人数和营业额看,受访企业具有代表性。雇员人数在300人以下的受访企业约占总数的50% 其中在200人以下,在200~300人之间的分别为37%和13%。 ,雇员人数在300~1000人的企业占27%,雇员在1000~2000人之间、2000人以上的受访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0%、13%。营业额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上年营业额在1亿元人民币以下的企业占受访总数的42��9%(其中,5000万以下的占30��6%),营业额在1亿~10亿元人民币之间的占35��6%,营业额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占受访企业总数的21��4%(其中在20亿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占总数的12��8%)。 受访企业多为在华投资运营时间较长的企业,对投资环境与政策变化较为了解。在受访企业中,在华经营不足2年和在2~5年之间的受访企业占比分别仅为5%和13%,经营5年以上的企业占比达82%。其中,经营在5~10年之间企业为30%、10~20年之间的受访企业约占总数的44%,而经营20年以上的受访企业占8%。由于在华经营时间相对较长,特别是经历了近年来我国外资政策的变化,应该说多数受访企业对问卷涉及的外商投资环境是较为了解的。 图2-4按企业在华营业时间分的调查统计 从企业所属行业看,制造业受访企业占比高于我国利用外资的行业构成。近年来,我国利用外资在保持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自2011年以来,服务业利用外资快速上升,所占比重连续三年超过制造业。2013年服务业在全国利用外资中的比重为52��3%,首次占比过半,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降至38��7%,农林牧渔业占比为1��53%。在此次问卷调查的受访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占近八成,服务业受访企业占比近两成,农林牧渔企业仅占总数的2��2%。在受访企业的行业构成中,虽然服务业企业占比略低于全国水平,但通过深入分析占受访总数近20%的服务业企业,也应能够反映服务业外资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图2-5受访企业行业构成与2013年全国利用外资行业结构的比较 制造业受访企业的结构,与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的行业构成较为相近。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的受访企业*多,占总数的14��2%。其次是专用机械企业(8��3%)、纺织服装和制鞋企业(6��6%)、橡胶塑料制品企业(6��6%)、化学原料及制品企业(6��1%)、电气机械企业(5��9%)、金属制品企业(5��9%)、交通运输设备企业(5��5%)。占比不足5%的行业包括:食品饮料企业,通用机械企业,非金属制品企业,医药企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企业,仪器仪表企业,木材加工企业,印刷和文娱企业,石油加工企业和钢铁企业。 从问卷填写人的职务看,基本上能够较好地反映受访企业的意见。问卷填写人的职位会影响其对相关问题的判断。在此次调查中,由副总经理及以上人员填写的受访企业占比10%,由部门经理或总监填写问卷的受访企业占50%,两者合计占受访企业总数的60%。 二、外资企业营收状况 (一)营业收入的增长趋势 从营业收入的增长趋势看,2013年受访企业运营总体保持稳定、良好走势。与上年相比,营收与上年持平的受访企业比重为20%,营收略有增长(39%)和显著增长的企业(14%)合计占受访总数的53%。当然,营收略有减少的受访企业约占18%,且有9%的受访企业营收显著减少,值得关注。 按照不同类型企业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得出更进一步的分析结果。 ①按外方*大股东来源地比较,企业营收增长的基本趋势大致相同。来自欧盟和北美的企业营收状况相对较好,营收略有增长和大幅增长的受访企业占比分别达60%和59%,其次是东盟企业(56%),随后是韩国(51%)。与之相比,日本在华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湾的投资企业,营收状况相对略差。 图2-6外商投资企业本年营业收入的增长情况(样本数和比重) 图2-7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情况(按照企业类型等划分) ②按投资不同地区比较,东部地区受访企业营收状况相对较好。西部地区营收增长的企业仅占46%,低于东部地区(55%);西部受访企业营收下降的企业占比为1/3,其中营收略有下降和大幅下降的西部受访企业分别占20%和13%,均高于东部的17%和8%。 ③从雇员数量看,规模较大的受访企业营收增长趋势较好。雇员在1000人以上的受访企业营收增长的占比达60%左右,而随着雇员人数的下降,营收增长的比重逐步下降,雇员在200人以下的企业营收增长的占比降至48%。 ④从在华经营时间看,运营较短的企业营收增长趋势明显较好。其中,在华经营2年以下的企业营收略有增长或大幅增长的企业占比达77%,在华投资2~5年和5~10年的企业营收增长占比分别为66%和55%。相比之下,在华投资经营10年以上和20年以上企业营收增长的占比均不到受访总数的一半,分别只有47%和49%。 图2-8外商投资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情况(按照雇员数量等划分) ⑤不同行业受访企业的营收增长趋势有所不同。农林牧渔企业的增长趋势总体稳定,营收持平和有所增长的企业占比达87%,高于服务业(80%)和制造业(72%),且没有营收大幅减少的受访企业;但服务业和制造业中营收大幅增长的企业占比分别为46%和38%,相较农林牧渔企业的27%更为突出。与制造业整体水平相比,营收状况略好的行业有:食品加工业(90%)、专用机械(80%)、医药制造业(79%)、橡胶塑料制品(76%)、电气机械(75%)和纺织服装(73%);低于制造业整体水平的包括:交通运输设备(69%)、化学原料及制品(65%)、通用机械(53%)、计算机通信设备59%,只有化纤纺织服装行业的营业收入不减少的比重略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 (二)利润增长趋势 不同类型的企业,盈利状况分化明显。与上年相比,受访企业营业利润显著增长的比重为11%,略有增长的占35%,合计占受访企业总数的46%。有35%的企业利润有所下降,利润持平的企业占19%。企业利润水平不同,不仅分化明显,且大幅下降的受访外资企业占比达14%,其中原因值得深入探究。 图2-9外商投资企业营业利润的增长情况(样本数和比重) 从不同类型企业看,企业投资的区域选择对其利润状况没有明显影响;在华营业时间短的企业利润状况略好;雇员数量在1000人以上的较大规模受访企业利润状况更好;来自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外资企业利润状况好于来自东盟、韩国等新兴经济体投资企业;外方*大股东资产规模越大,利润增长趋势越好,资产规模大于10亿美元的企业中利润增长企业占比为56%,而小于500万美元企业中利润增长的受访企业比重仅为26%。 (三)企业利润率 在华企业利润率与该企业全球平均利润率的比较,可以客观反映对华投资企业在跨国公司全球布局中的地位和盈利能力。 总体来讲,高于全球平均利润率的受访企业所占比重为22%(其中“显著高于全球”的占4%),与全球利润率水平持平的受访企业占29%,而接近一半的受访企业利润率低于其全球平均水平,其中33%为“略低”、16%为“显著低于”全球平均利润率。 图2-10受访企业与全球平均利润率的比较 从不同类型的企业看: ①与全球平均利润率相比,高于全球水平的东部和西部企业分别为23%和20%,但西部地区利润率低于全球的企业占比为64%,东北地区则为47%。 ②从投资来源地看,欧盟、美国、韩国投资的在华企业情况较好,利润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企业占比在26%~30%之间,而来自东盟、日本、中国港澳和台湾地区投资企业的该项占比仅为22%、16%、18%和13%。欧盟、美国、韩国在华企业利润率低于其全球平均水平的企业占比在35%~44%之间,而来自东盟、日本、中国港澳和台湾地区投资企业的该项占比高达60%、53%、60%和48%。 ③企业资产规模越大、雇员人数越多,在华经营效益越好,在华企业利润率高于该跨国企业全球平均利润水平的企业占比越高,呈现正向关系。资产规模大于5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在华利润率低于全球平均利润水平的受访企业占比在36%~45%之间,而资产规模低于500万美元和500万~1000万美元之间企业,在华利润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企业占比高达75%和63%。 ④从在华运营时间看,不足两年的企业利润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企业占比较高,达35%,其次为经营20年以上的企业(26%),其他经营年限的企业占比都在19%~21%左右;在华经营20年以上的企业利润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占比为39%,企业经营年限的企业占比都在48%~52%左右。 ⑤从不同产业看,服务业在华投资企业收益较高,利润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企业占比为28%,略好于制造业(22%)和农林牧渔业(21%),而低于全球平均利润率的企业占比为46%,也是略好于制造业(50%)和农林牧渔业(49%)。在具体制造业中,交通运输设备类企业表现*好,在华企业高于全球平均利润率的企业占比为33%,其次是专用机械(28%)、化学原料及制品(26%)、电气机械(26%);表现较差的是纺织服装、通用机械、化学制品等,在华企业利润率从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企业占比在63%左右。 (四)在华业务的重要性 此次问卷调查中,我们通过“2013年贵企业大陆业务占全球营业额的比重”,来了解受访外资在华企业在全球业务中的重要性。结果显示,31%的受访企业全球业务占比高于50%以上,全部业务都在大陆的企业占全部受访企业的12%,合计有43%的受访企业在华业务的全球占比超过50%,对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与布局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图2-11受访企业大陆业务占其全球营业额的比重情况 从不同类型的企业看: ①从投资企业所在地看,投资于西部地区的企业,其在华业务的重要性更为突显,全球业务占比超过50%的企业占49%,高于投资东部地区的企业(42%),特别是全部营业额均来自在华业务的企业占25%,远高于东部地区(9%)。 ②从投资来源地看,港澳台企业在华业务的重要性更为显著,对其全球营业额的贡献占一半以上的企业约占50%~56%左右,而来自欧美日韩及东盟的投资企业,在华业务重要性占一半以上的企业仅占受访企业的35%~45%。 ③从资产规模看,外方*大股东方资产规模在2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其在华业务对全球营业额的贡献相对较低,全球业务占比在50%以上的受访企业所占比重仅为36%,远低于其他投资规模企业(39%~50%)。 ④从企业性质看,中外合资企业在华业务对全球营业额的贡献更大,在华业务比重占在一半以上的受访企业比重为53%,而独资企业中该类企业的占比仅为38%。 ⑤在华运营时间的长短,与该企业在华业务的重要性呈正相关关系,即在中国投资运营时间越长,其在华业务对全球营业额的重要性越大。例如,在华经营20年以上的企业中,在华业务全球占比超过一半的企业比重为50%,其他经营年限的企业为40%~43%,在华经营不足两年的企业仅为36%。 (五)海外市场对外资企业的重要性 出口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反映出海外市场对在华外资企业的重要性。调查结果显示,以出口为主(出口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占总数的40%,其中全部销售收入来自海外市场的企业占比为7%;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受访企业约占60%,其中销售收入全部来自国内市场的企业比为22%。 图2-12受访企业出口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从不同类型的企业看: ①从企业性质看,在外商独资企业中,以出口为主的受访企业所占比重*高,达到45%,而中外合资企业中,以海外市场为主的受访企业占比为33%。 ②从不同投资来源地看,港澳台和东盟投资企业大多以国内市场为主,以海外市场为主的受访企业仅分别为37%和28%。 ③从资产规模来看,不同规模的企业均以国内市场为主,海外市场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占比在33%~45%左右。此外,外方股东资产规模越小,全部销售收入都来自国内市场的企业占比越高,如资产规模低于500万美元的受访企业中,全部国内销售的企业占比高达42%,而资产规模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各类企业中,无出口业绩的企业占比不到18%。 ④从企业投资所占地区分,沿海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明显高于内地外资企业。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在广东受访企业中的占比高达81%,投资青岛、辽宁和江苏的外资企业海外销售占比在41%~50%之间,投资内陆地区的以出口为主企业占比普遍较低,陕西为17%。 ⑤从雇员数量看,规模越大的企业出口导向越突出。雇员人数在200人以下的企业中,以出口为主的受访企业占比仅为28%,而雇员在1000~2000人之间和2000人以上的企业中,以出口为主的受访企业占比分别为48%和65%。 ⑥在华运营时间越长,出口在销售收入中的占比越高。超过20年、以出口为主的受访企业占比达53%,在华营业10~20年、以出口为主的受访企业占41%,经营2年以下、以出口为主的受访企业仅占26%。 图2-13出口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X) ⑦从不同行业看,制造业中以出口为主的受访企业占比达44%,投资服务业和农林牧渔的受访企业都以国内市场为主。制造业企业中,出口为主的受访企业占比*高的是计算机和通信电子设备行业(68%),其次是文教娱乐用品(67%)、纺织服装(65%)、钢铁(50%),其他行业均以国内市场为主,以出口为主的受访企业在20%以下的行业包括:有色金属加工(20%)、化学制品(19%)、非金属制品(17%)和烟草食品(5%)。 (六)主要出口市场 总体来看,欧盟、北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仍是外资在华企业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在受访企业中的占比在30%左右。其次是韩国、中国台湾和东盟,分别被19%、15%和12%的企业选为主要出口市场。 图2-14受访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可多选) 以不同类型的企业来看: ①无论是按照企业性质划分还是根据外方*大股东来源地划分,各类企业的出口市场结构与全部受访企业的特征较为一致,即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居主要市场前三位,其后是韩国、东盟和南美。值得注意的是,外资在华企业对投资母国的出口总是在出口市场中占比*高的。 ②资产规模越大,产品出口越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市场。外方股东资产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的,以欧、美、日为主要市场的企业占比分别为39%、34%、32%;资产规模在5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以欧、美、日为主要市场的企业占比则降为19%、16%和29%。 ③从不同投资区域看,沿海外资企业的出口更集中于欧美日等市场,且根据区位优势不同,主要出口市场有所区别。例如,在辽宁投资的受访企业以日本和欧盟为主要市场;在上海、深圳等地投资的受访企业,大多以北美和欧盟为主要市场;在青岛的受访企业则以日本、韩国为主要出口市场。 ④从企业规模看,雇员人数越多、在华经营时间越长的企业,出口越集中于美欧日市场。例如,雇员人数大于2000人的,以北美、欧盟为主要市场的企业比重分别为56%和54%;雇员人数在1000~2000人之间的,以北美、欧盟、日本为主要市场的企业比重分别为33%和48%;其他规模较小企业的市场集中度相对低一些。 (七)金融服务来源 随着中国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金融机构以在本地设立金融机构或提供跨境服务的方式为跨国企业在华经营提供金融服务。在此次问卷中,我们希望通过“金融服务来源”的调查,了解外资在华企业对中国本地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不同依赖程度。 整体来看,本地金融机构仍是外商投资企业金融服务的*主要来源。调查结果显示,使用本地金融机构服务的受访企业占总数的74%,使用投资母国金融机构服务的受访企业占比为30%(其中,使用母国在华金融机构服务和母国金融机构跨境服务的各占15%),使用其他外资在华金融机构服务的受访企业占13%。 ……
]
本书特色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从2014年起联合开展,具有兼具理论与实践性,借鉴性较强。
]
内容简介
[
《2014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报告》主要包括2013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总体情况、企业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专题研究报告三个部分,是面向国内外各界提供有关外商投资企业基本经营状况和面临问题的调查资料。
]
目录
**部分 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体情况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体情况一、截至2013年底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二、2013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情况三、2013年中国吸收外资政策第二部分 外商投资企业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总报告:中国投资环境日益改善,企业关切的问题值得重视一、问卷调查和受访企业基本情况二、外资企业营收状况三、跨国投资企业未来投资计划四、对中国投资环境的评价五、受访企业期盼投资环境加快改善六、政策建议分报告一:受访企业基本情况一、企业类型情况二、中外合资企业的外方股权比例情况三、*大(主要)外方股东的国别情况四、*大(主要)外方股东投资规模情况五、*大(主要)外方股东自身的资产规模情况六、企业投资所在地(省、直辖市、自治区)情况七、企业雇员人数情况八、上年营业额情况九、在华营业时间情况十、所属行业情况十一、制造业中的细分行业情况十二、填写问卷人的职务情况分报告二:本年度外商投资企业在华经营情况一、本年营业收入的增长趋势二、本年营业利润的增长趋势三、本年企业在华利润率四、2013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大陆业务占其全球营业额的比重五、出口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六、企业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七、受访企业的金融服务来源八、受访企业的运输服务来源九、受访企业的主要技术来源十、企业是否计划在中国开展更多的研发活动十一、受访企业的本地采购比例分报告三:外商投资企业未来对华投资意向一、企业在华的首要目标和战略二、企业在华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挑战三、企业对未来两年在华商业前景的预期四、企业对明年对华投资的预期五、中国市场在企业近期全球投资计划中的排名六、继续对华投资的形式七、继续对华投资所在省份八、欧美企业回归本土及东南亚国家优惠政策是否影响在华投资分报告四: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投资环境的评价一、关于投资环境的总体评价二、外资企业对市场条件的评价三、外资企业对制度性因素的评价情况四、外资企业对政策性因素的评价五、文化和社会因素分报告五: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调研报告一、利用外资的总体评价二、在华外资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三、外资企业对我国引资竞争力的意见及建议第三部分 专题研究报告中国如何进一步提高吸引外商投资水平一、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投资新特点二、入世以来中国吸引外资的发展特点三、进一步吸引外商投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四、新形势下针对中国进一步吸引外资的政策建议2014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前景展望一、影响2014年中国吸收FDI的国内因素二、影响2014年中国吸收FDI的国际因素三、2014年中国吸收FDI的趋势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背景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三、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分类情况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外商投资发展情况五、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FDI的经济效益分析六、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FDI的政策发展中国投资环境恶化了吗?一、中国投资硬环境的变化趋势二、中国投资软环境的变化趋势三、中国投资环境变化不等于恶化四、结语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中国企业与国家创新能力提升一、相关概念界定二、外商直接投资推动创新的途径三、高技术产业大中型外资企业研发与大中型企业创新的关联度实证分析四、外商直接投资推动创新典型行业案例分析五、更好地发挥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创新中的作用强化合规管理——跨国公司在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全球企业合规管理的新趋势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合规管理三、促进跨国公司在华合规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封面
书名:2014-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报告
作者:本书编委会
页数:326
定价:¥65.0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517701064
PDF电子书大小:11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