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两浙西路仕游研究
内容简介
[
《苏轼两浙西路仕游研究》全面系统地考察苏轼浙西仕游的行踪,包括考察他的政务出巡、游览、与友人的欢游。《苏轼两浙西路仕游研究》的突破之处在于探寻苏轼浙西巡游与其人生及创作的关系,其中包括探讨熙宁巡游与“乌台诗案”发生的关系,探讨佛道文化对苏轼的影响,探讨浙西仕游与苏轼文学拓展的关系,探讨苏轼在仕游中对生活意义的发现。《苏轼两浙西路仕游研究》对研究苏轼的专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作者简介
[
周晓音,1961年6月出生,浙江金华人,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从事唐宋诗词的研究。近年发表《论苏轼在杭州时期的文化性格》《从苏轼仕杭文学看北宋杭州娱乐精神的张扬》等论文,出版专著《淑世与超旷——苏轼仕杭时期活动与创作评析》。
]
目录
上编导论一、从朝廷到地方为官的人生转折(一)神宗支持下的熙宁变法(二)苏轼对待变法的态度(三)苏轼在熙宁变法中遭遇排挤打击(四)在朝廷的党争中再次乞求补外二、政治、文化、自然空间的位移**章 赴任与离任的行踪与主要活动一、熙宁年间赴杭与离杭的主要行经地点与活动(一)熙宁四年苏轼赴杭州(二)熙宁七年苏轼离杭州二、元丰年间赴、离湖州任的主要行经地点与活动(一)元丰二年苏轼赴湖州(二)元丰二年苏轼离湖州三、元祐年间赴、离杭州任的主要行经地点与活动(一)元祐四年苏轼赴杭州(二)元祐六年苏轼离杭州第二章 政务活动与苏轼的政治品格一、出仕杭、湖的政务活动(一)赴州郡履行公务(二)循行杭州属县(三)风清严明的吏治(四)兴修水利工程(五)救灾恤伤,设立病坊(六)其他事功二、苏轼的政治品格(一)仁民爱物的德政理念(二)注重实用的政治操守(三)“尽人事”的为政态度第三章 苏轼与佛教文化一、苏轼与僧人的交往(一)苏轼与惠勤、惠思(二)苏轼与文及(三)苏轼与辩才(元净法师)(四)苏轼与参寥子(五)苏轼与仲殊(六)苏轼与怀琏、梵臻、契嵩(七)苏轼与其他僧人的交往二、苏轼对佛家文化的吸收——以儒为本、以佛为用(一)习佛以安顿心灵和澡雪精神(二)苏轼以儒为本、佛道并用的人生智慧三、苏轼对浙西佛教文化的贡献(一)苏轼诗文的佛教文化价值(二)苏轼参与寺庙重大事务的意义第四章 浙西仕游与“乌台诗案”一、党争导致“乌台诗案”的发生(一)政敌以其讽谏朝廷罗织罪名(二)苏轼“缘诗人之义”的诗歌创作二、“乌台诗案”折射文化的命运(一)从苏轼遭遇看文化的命运(二)从苏轼友人的遭遇看文化的命运(三)“乌台诗案”对文化生态的破坏三、“乌台诗案”强化了党人的政治分野(一)将不同政见者划为对立面(二)“乌台诗案”强化了政治分野第五章 苏轼的人生乐趣一、对浙西山水的亲近(一)以天真的心态和艺术的眼光观赏山水(二)赏鉴山水达到精神的愉悦二、审美化的文人生活(一)在诗文书画艺术中享受诗性的生活(二)在赏花观潮中感受自然之美(三)在茶与美食中发现生活之乐三、苏轼与朝云(一)朝云从歌妓到侍妾的角色转换(二)苏轼对朝云的欣赏四、苏轼与歌妓(一)苏轼与琴操(二)苏轼与其他歌妓下编**章 诗歌一、以苏轼为中心的僚友酬唱圈(一)苏轼与陈襄、沈立、杨绘的交往酬唱(二)苏轼与孙觉、李常、王诲的交往酬唱(三)苏轼与周邠的交往酬唱(四)苏轼与杨杰的交往酬唱(五)苏轼与刘景文的交往酬唱(六)苏轼与毛滂的交往酬唱(七)苏轼与其他僚友的酬唱二、诗歌对生活的多元书写(一)关心民瘼(二)节日风俗(三)观赏山水(四)佛理禅意(五)艺术见解(六)感叹历史兴亡(七)寄托思乡的深情(八)兄弟情义三、熙、丰和元祐时期的诗歌比较(一)熙、丰时期的诗歌特点(二)元韦占与熙宁时期的诗歌比较第二章 词一、词以传统题材为主(一)江南山水(二)送迎留别(三)岁时节日(四)人生感怀(五)其他词作二、应社应歌环境下的词创作(一)送陈襄,迓元素(二)离杭州,赴密州三、题序的运用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四、“诗词本一律”的观念在词的创作中的体现(一)熙、丰年间的雅词创作(二)元祐年间的雅词创作(三)“诗词本一律”的创作观念第三章 散文一、熙、丰和元祐年间的散文创作(一)熙宁通判杭州时期的创作(二)元丰二年知湖州的创作(三)元祐守杭时期的创作二、散文凸显“致用”的思想(一)重视教化的作用(二)用于政务的活动三、呈现艺术与“思理”交融的特征四、散文体现苏轼的文艺观(一)人品关乎艺品(二)崇尚自然(三)追求古雅(诗词本一律)(四)创作要“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书名:苏轼两浙西路仕游研究
作者:周晓音
页数:374
定价:¥69.8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17824350
PDF电子书大小:14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苏轼两浙西路仕游研究》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