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裕社会的贫困及其治理香港的经验与启示
内容简介
[
伴随丰裕社会的来临,内地的绝对性、分散性、发展性贫困问题得到有效克服,相对性、集中性、结构性贫困问题却逐渐凸显,内地对于前者积累了丰富经验也取得了瞩目成绩,但对于后者在理论研究和政策应用的经验尚不多。本书旨在为廓清和解决丰裕社会的贫困问题开展探索性研究。首先,深入研究丰裕社会贫困问题的形式、特点、性质、成因及扶贫策略。丰裕社会的贫困在形式上以相对性贫困为主,在分布上具有集中性贫困特征,在成因上属于结构性贫困,其致贫原因更加复杂、扶贫难度更加棘手。其次,系统考察香港社会的扶贫经验。香港的经验表明,要坚持增量扶贫和存量扶贫相结合,政府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外延扶贫与内涵扶贫相结合,推动从贫困救助到社会投资的转变。*后,提出了增量式扶贫、存量式扶贫等富有见解的命题。增量扶贫可缓解绝对性和发展性贫困,却无法解决相对性和结构性贫困。治疗丰裕社会的贫困问题,包容性经济增长和益贫式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
作者简介
[
刘敏,1982年出生,男,社会学博士,副教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研究。2000~2009年先后在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攻读并获得社会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近年来参与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民政部社会政策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10余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等核心论文20篇,5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2部,参编著作3部。
]
目录
**章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丰裕社会的贫困问题 三 以香港作为典型案例第二章 香港贫困问题的历史演变 一 早期及工业化初期的贫困问题 二 后工业化时期的贫困问题 三 亚洲金融危机后的贫困问题 四 新一轮经济转型期的贫困问题 五 “倒U曲线”的反例 六 经济增长与贫困缓解的关系第三章 香港贫困问题的现实图景 一 贫困的主要形式 二 贫困的量度标准 三 贫困的分布特征 四 贫困的人口规模 五 贫困的根本原因第四章 香港贫困人口分布 一 老人贫困 二 儿童及青少年贫困 三 病残人士贫困 四 失业贫困 五 在职贫困 六 单亲家庭贫困 七 贫困人口分布及变动趋势第五章 香港的贫困救助 一 社会救助的概念 二 香港贫困救助的历史 三 香港的贫困救助体系 四 香港贫困救助的特点 五 对贫困救助的启示第六章 香港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 一 社会福利的理想类型 二 香港社会福利模式的理论争辩 三 香港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成 四 香港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特色 五 对社会福利建设的启示第七章 香港调节贫富差距的社会机制 一 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贫富差距 二 香港对贫富差距的调节机制 三 对缩减贫富差距的启示第八章 香港NPO参与贫困治理 一 NPO扶贫的兴起 二 香港NPO的发展 三 香港NPO在贫困治理中的作用 四 对改善贫困治理结构的启示第九章 结论与启示:丰裕社会的贫困与治理 一 贫困的表现形式:相对性贫困 二 贫困的分布特点:集中性贫困 三 贫困的社会成因:结构性贫困 四 扶贫的政策范式:存量式扶贫 五 对治理丰裕社会贫困问题的启示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书名:非裕社会的贫困及其治理香港的经验与启示
作者:刘敏
页数:196
定价:¥69.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7-01
ISBN:9787520148177
PDF电子书大小:11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非裕社会的贫困及其治理香港的经验与启示》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