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习勤的皇家苑囿——南苑历史文化区研究;
本书特色
[
南苑——座落于北京“龙脉”中轴线正南的重镇,因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闻名遐迩,尤其近代以来,经历了数百年发展的南苑,更是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
南苑地处古永定河流域,地势低洼,泉源密布,多年的河水、雨水和泉水汇集,形几个很大的水面,那时紫禁城北的积水潭有北海子之称,于是这里就叫成了南海子,包括饮鹿池、眼镜湖、大泡子、二海子、三海子、四海子、五海子等一系列水域。加上流经这里的凉水河、小龙河、凤河等为生物的繁衍创造了理想的水文条件,使得这一带水生和喜水的动植物繁盛起来。
位于天子脚下、皇城近郊的这方水乡泽国自然不会无人问津,自辽金时起封建帝王就在这里筑苑渔猎;出生在草原又善骑射的蒙古人也看中了这块水丰草茂的游猎胜地。元世祖忽必烈来到燕京,在这里圈建了一个“广40顷”的小型猎场,取名“下马飞放泊”。南苑——座落于北京“龙脉”中轴线正南的重镇,因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闻名遐迩,尤其近代以来,经历了数百年发展的南苑,更是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
南苑地处古永定河流域,地势低洼,泉源密布,多年的河水、雨水和泉水汇集,形几个很大的水面,那时紫禁城北的积水潭有北海子之称,于是这里就叫成了南海子,包括饮鹿池、眼镜湖、大泡子、二海子、三海子、四海子、五海子等一系列水域。加上流经这里的凉水河、小龙河、凤河等为生物的繁衍创造了理想的水文条件,使得这一带水生和喜水的动植物繁盛起来。
位于天子脚下、皇城近郊的这方水乡泽国自然不会无人问津,自辽金时起封建帝王就在这里筑苑渔猎;出生在草原又善骑射的蒙古人也看中了这块水丰草茂的游猎胜地。元世祖忽必烈来到燕京,在这里圈建了一个“广40顷”的小型猎场,取名“下马飞放泊”。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赶走了所有居住在海子里的居民,扩建殿堂宫室,四周修砌围墙120里,谓之“南海子”。把元朝的猎场扩大了数十倍。明代的燕京十景中的“南囿秋风”,就是指南海子一带。周辟四门,内建衙署,设总提督一人、提督四人负责管理。苑内分为四部分,各有一名提督管理,管辖海户400人。苑内设立二十四园,养育禽兽,种植果蔬,供皇帝和官僚贵族打猎享乐。后日渐荒芜,明隆庆年间,南苑已经很衰败。
]
内容简介
[
本书分为7章, 主要内容包括: 捺钵文化与南苑历史文化的缘起、元明时期南苑地区皇家苑囿的形成、清前期南苑的发展与御园功能、清后期南苑的衰败、清末南苑放垦与苑囿变迁、南苑与京城生态文化、民国时期南苑与北京南部变迁。
]
作者简介
[
刘仲华,1973年生,新疆焉耆县人。1991年至1998年,在兰州大学历史系读本科、硕士。1998年至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学术文化史。现为北京市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
目录
**章 捺钵文化与南苑历史文化的缘起 一 延芳淀与春捺钵 二 春水与建春宫 三 京城体系与捺钵职能第二章 元明时期南苑地区皇家苑囿的形成 一 元代“飞放泊”与南苑地区围猎活动 二 明代南海子的扩建及皇家苑囿的形成 三 明代海户的设置第三章 清前期南苑的发展与御园功能 一 顺治至乾隆时期的南苑建设 二 南苑管理与海户、苑户 三 南苑与清前期御园理政 四 皇帝行围与南苑大阅第四章 清后期南苑的衰败 一 嘉庆时期南苑败象日益显现 二 道光时期南苑的整顿 三 咸丰至光绪时期南苑修缮与驻军防卫第五章 清末南苑放垦与苑囿变迁 一 日渐强烈的放垦之议 二 京畿社会动荡对南苑的破坏 三 招佃垦种与南苑村落的发展第六章 南苑与京城生态文化 一 水系治理与北京南部生态 二 明清诗歌中的南苑风光第七章 民国时期南苑与北京南部变迁 一 南苑阅兵、兵营和火车线 二 南苑航空学校与南苑机场 三 南苑之战:北京抗战史上的悲壮一幕后记
封面
书名:讲武习勤的皇家苑囿——南苑历史文化区研究;
作者:刘仲华等著
页数:251页
定价:¥89.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12-01
ISBN:9787520153577
PDF电子书大小:123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讲武习勤的皇家苑囿——南苑历史文化区研究;》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