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合作网络的解构与重构
本书特色
[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活动的网络化运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创新活动的网络化运作是创新主体在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资源之间建立起有效且稳健的链接,主要包括两部分:创新合作网络的解构优化和重构选择,从而激活和驱动创新产出。然而,现有的研究缺乏对创新合作网络的解构、合作伙伴选择、外部网络重构、合作关系维护等网络过程化管理的方法研究。本研究将创新活动的网络化过程分为三个方面:解构与优化、重构与选择、关系维护,并从创新合作网络过程化管理的角度,为创新主体发展合作网络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指导。首先,本研究在Burt关于网络解构与重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合作网络的解构与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消除网络冗余和授权网络关键初级联系人等措施,优化了网络容量,提高了创新的效率;然后,从解耦合的合作网络与知识网络中,提出了自我中心网络的拓展策略与重构选择方法,该方法通过提高合作主体的结构洞产出,优化知识网络中知识元素的组合潜力;*后,考虑创新合作网络中合作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提出了三参照点决策方法,从提高决策满意度和系统稳健性两方面维护合作网络的关系。
]
内容简介
[
《创新合作网络的解构与重构》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 (1)考虑网络关系主体管理合作网络时具有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该书以关系主体在当前合作网络中初级联系人的数量作为合作网络的容量限制。该书根据合作网络中凝聚力冗余联合占据网络位置以及结构等价的节点可以相互替代的结构特点,对合作网络进行社团划分,并利用在网络社团内部寻找和授权关键初级联系人的方法依次消除合作网络中的凝聚力冗余和结构等价冗余,为网络关系主体实现维持合作网络的稳健性、合理高效地解构和优化合作网络提供了方法指导。 (2)在解构和优化合作网络的基础上,该书从解耦合的合作网络与知识网络的多层网络视角,探讨了自我中心网络合作主体如何进行解构优化同时提高结构洞产出,优化了知识组合潜力的重构选择方法。具体地,在合作网络重构中,该书根据结构洞的定义,分析得出了合作网络链入不同的合作伙伴所产生的不同社会收益,并将社会收益的大化表示为网络主体通过新的合作伙伴所能连接到次级联系人数量的大数;在知识网络重构中,该书利用知识元素间的直接连接数改进了科文(Cowan)等人提出的知识融合模型,改进后的模型不仅保留了原有模型的优点,并且能够反映知识合作的关联性和深层互补性等特点。*终,该书通过多目标规划求解多层网络视角下的网络重构选择问题。 (3)针对合作网络重构过程中的技术知识供给与需求的双边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网络协同效应的两阶段双边匹配方法。该方法在传统双边匹配问题的基础上,使用知识合作过程中技术知识供需双方网络的节点网络密度,聚集系数,以及度分布比率衡量节点的网络协同能力,并将供需双方的网络结构效应嵌入双方满意度计算过程,修正了匹配双方的主观满意度评价,从而为提高技术知识合作双边匹配过程中网络知识扩散和资源利用的效率,增进合作双方的满意度,促进双方合作的稳健性提供了方法指导。 (4)为保障决策过程中利益相关方的权益,该书使用三参照点理论改进了基于前景理论等单参照点理论的决策方法,并结合系统科学中“破坏性等于重要性”的思想,以成员退出合作网络时所导致的结构破坏性、知识流失损失反映合作成员的重要性程度,并提出了考虑合作网络稳健性的三参照点决策方法,从行为科学和系统科学两方面为维护良好的合作关系,维持合作网络稳健做出了方法探讨。 (5)*后,为了进一步推断合作网络的重构演化机制,考虑网络关键节点在维护合作网络稳健性和偏好依附性等特性,该书提出了耦合不同的节点重要性指标的链路预测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链路预测模型的有效性;结合所提出模型的特点,该书进一步地尝试通过所提出的链路预测模型表征节点之间的信任强度,继而提出了基于合作双方共同邻居数量、知识相似性和节点重要性的网络信任关系的演化模型,为研究网络重构演化预测、依据网络结构特征测度节点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作出了方法探讨。
]
作者简介
[
韩菁,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网络分析、决策分析。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5项;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滕新玉,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现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网络分析、决策分析。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项;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
]
目录
第1章 绪纶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节点的网络结构能力与其网络角色1.2.2 关键节点对维持合作网络稳健性的作用1.2.3 匹配视角下的创新网络合作伙伴选择1.2.4 网络结构和行为因素对提高合作网络稳健性的作用1.3 本书的研究思路、创新与贡献第2章 网络解构与重构的理论基础2.1 社会网络与图论2.1.1 图的定义及类型2.1.2 社会网络与图2.1.3 社会网络的表示2.2 社会网络的拓扑性质2.2.1 路径与连通性2.2.2 节点度2.2.3 网络密度2.2.4 度分布2.3 节点重要性及相似性2.3.1 节点重要性2.3.2 节点相似性与链路预测2.3.3 节点相似性及同质现象2.4 常见的网络模型2.4.1 随机网络模型2.4.2 小世界网络模型2.4.3 无标度网络模型第3章 社会网络的解构与重构3.1 网络解构3.2 网络重构3.3 多层网络3.3.1 多层网络的基本定义和符号表示3.3.2 多层网络的常见类型第4章 创新合作网络的解构优化4.1 基本概念4.1.1 网络解构与网络重构4.1.2 自我中心网络4.1.3 网络冗余4.2 自我中心网络的解构优化与策略性拓展4.2.1 有效且高效的自我中心网络……第5章 创新合作网络重构的选择方法第6章 创新合作网络重构的匹配方法第7章 考虑创新合作网络重构稳健性的决策方法第8章 创新合作网络重构的演化机制第9章 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
封面
书名:创新合作网络的解构与重构
作者:韩菁 滕新玉
页数:177
定价:¥46.0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21807714
PDF电子书大小:103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创新合作网络的解构与重构》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