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保身-慈悲祛病
节选
[
《饮食保身》内容简介: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其中,佛教对人体医学、生活保健的认识博大精深,对身心调和与健康生活的具体要求比比皆是,它们,涉及到我们日常的饮食和呼吸,涉及到我们的道德修养,涉及到我们的情绪调节,也涉及到我们精神生活的达观和纯净……身体的病痛从何而来?心中的不满如何疏导?精神的愤懑如何化解7健康和谐的人生如何养成?现代人生活在追逐与压力之中,忽略着损害身心健康的病源,却盲目地进补、片面地自我安慰,殊不知身心的调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身体与精神的双重调和,又如何能够创造和谐的人生?《慈悲祛病》,从生理、心理两方面的健康误区入手,从饮食、呼吸、生活规范、情绪调节、心灵净化等多方面角度,以日常生活行为为主线,以现代养生、日常保健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为内容,全面介绍健康生活的诸多要素,内容浅显,简单易行,人人可学。《饮食保身》,详尽介绍了佛教文化中对于日常饮食的认识,在饮食质量、饮食卫生、饮食习惯和饮食禁忌等多层面,结合现代营养学、养生学的科学方法,提出了全方位的健康方案。
]
本书特色
[
《佛遗教经》中说,“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佛陀教诲我们要将饮食当作维持人体生存的“药”,不能贪求口腹之欲,要做到饮食有方、饮食有节。
饮食有方、合理调节,才能吃得健康,科学的饮食是身体健康与精神愉悦的保障。本书详尽介绍了佛教文化中对于日常饮食的认识,在饮食质量、饮食卫生、饮食习惯和饮食禁忌等多层面,结合现代营养学、养生学的科学方法,提出了全方位的健康方案。
]
内容简介
[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其中,佛教对人体医学、生活保健的认识博大精深,对身心调和与健康生活的具体要求比比皆是,它们,涉及到我们日常的饮食和呼吸,涉及到我们的道德修养,涉及到我们的情绪调节,也涉及到我们精神生活的达观和纯净……
身体的病痛从何而来?心中的不满如何疏导?精神的愤懑如何化解7健康和谐的人生如何养成?现代人生活在追逐与压力之中,忽略着损害身心健康的病源,却盲目地进补、片面地自我安慰,殊不知身心的调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身体与精神的双重调和,又如何能够创造和谐的人生?
《慈悲祛病》,从生理、心理两方面的健康误区入手,从饮食、呼吸、生活规范、情绪调节、心灵净化等多方面角度,以日常生活行为为主线,以现代养生、日常保健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为内容,全面介绍健康生活的诸多要素,内容浅显,简单易行,人人可学。
《饮食保身》,详尽介绍了佛教文化中对于日常饮食的认识,在饮食质量、饮食卫生、饮食习惯和饮食禁忌等多层面,结合现代营养学、养生学的科学方法,提出了全方位的健康方案。
]
作者简介
[
伍晓玲,上世纪70年代末人,湖南人,现居北京。素食主义推崇者,深切感受到素食带给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收获,并且获益终身。
]
目录
**章 佛教的饮食文化 **节 中国的饮食文化与佛教 第二节 佛教基本的饮食观念 第三节 佛教饮食的习惯和礼仪 第四节 饮食不当会引发疾病第二章 佛教的饮食禁忌 **节 中国佛教的禁忌 第二节 佛教饮食中的酒戒 第三节 佛教饮食中的荤戒 第四节 八关斋戒 第五节 过午不食第三章 利于养生的饮食:素食 **节 中国的素食养生文化 第二节 中国素食的流派 第三节 素食的原料及烹饪 第四节 现代的素食养生第四章 佛教的素食 **节 佛教的素食特色 第二节 佛教素食的代表作:腊八粥 第三节 佛教寺院的素食文化 第四节 佛教的饮食疗法第五章 佛教的饮品:茶 **节 中国茶的历史 第二节 佛门茶缘 第三节 佛门茶道 第四节 禅茶的养生价值 第五节 神奇的万病之药 第六节 佛教养生茶四季配方 第七节 佛家禅茶功法附录一 著名的寺院素菜附录二 人体所需营养获取列表
封面
书名:饮食保身-慈悲祛病
作者:伍晓玲
页数:208
定价:¥34.0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7538727319
PDF电子书大小:14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饮食保身-慈悲祛病》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