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画风-卧游溪山-杨中良国画典集-卷三
节选
[
《大家画风(卷三)·卧游溪山:杨中良国画典集》: 画面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空白,然而观后,令人不觉其空疏但觉其画面的灵蕴异常。其擅于借势,是造就其画面简洁且小中见大的主要手段。如他丙戌九月所作的竖幅山水,远景是远山朦胧而呈逶迤之态,中景是一面素白如雪,极有韵味的石坡。而石坡他几乎未著一笔,全借远山与石坡之间的丛篁与石坡左边以及石坡近景处的高低错落的杂树、房屋衬出。笔触虽然少了,但画面的浑融程度却得以加强,含蓄超逸的韵味更足。至于他的造型能力,无论屋木、山水、人物,还是禽鹤,都会夸而有节,变而有度,在准确状物的同时体现出文人所喜欢的变形。任何专业人士都不会否认他是当行里手。如他所画“时听朗吟林谷应,苍崖疑有卧游人”,树下的石头造型如书卷,十分奇特,几块方石如书卷斜插、散落,皴擦的笔触很少,但是这些“方石”的 “书卷”感却若隐若现。因其造型处置得当,此画的画面就与诗题极含蓄地衔接起来。画因诗题而蕴藉,诗题因画面而高妙。因为树下“方石”如书,故疑应有读书人卧游于兹。而得佳处文人必朗吟,而朗吟山谷必有回应,可谓视觉、听觉因通感而相连,读者破译画面的思绪由此开启,环环相扣,妙不可言。而以笔者看来,他*为得心应手的还是笔墨的运用能力。笔者个人感觉他在笔墨上已达到精能孤诣的程度。如他画作《不知深树里,住有几人家》中的笔墨,就十分高明。仅就笔法而言,就十分了得。从“存形”来看,悬崖的不同走向十分明显,而且画面肌理效果很丰富,凹凸感很强。所用的笔触却少极了——很少的几根线,但笔法却异常丰富,刮、擦、抹、中锋、偏锋、方圆转折等等应有尽有。而且这些用笔不像末流文人画家那样一味地逞强斗狠,而是非常含蓄、文气。更妙的是,各种用笔虽然异常丰富却又能够高度统一,且均有不粘不滞,落纸游走、极其畅达的感觉。如此精妙丰富的笔法,以如此简洁的方式表达如此众多物形的不同,称之为当代画界笔墨高手,恐怕不会有过誉之嫌。 另外,中良画作的用色之雅,韵味之足,在同龄人当中亦属佼佼不凡者。我常常感到奇怪,身处沙尘天气肆虐的北京,中良何以会画出只有江南水乡才有的韵味来?我想,只有走进中良的文心,走进他对文人趣味的那样一种守望的精神世界,也许才会找到答案。 ……
]
内容简介
[
《大家画风(卷三)·卧游溪山:杨中良国画典集》内容包括:清简劲健说中良、独以性灵写高华、意在宋元境由心造、一种文人玩家的雅士之乐、心境比画更重要、作风雅的代言、性情笔墨、境净林问独自游、中良心中的那弯月牙、传说中的中良、诗意的栖居、画遇、登高望远千帆过、干净的中良等。
]
目录
清简劲健说中良独以性灵写高华意在宋元境由心造一种文人玩家的雅士之乐心境比画更重要作风雅的代言性情笔墨境净林问独自游中良心中的那弯月牙传说中的中良诗意的栖居画遇登高望远千帆过干净的中良自然若天造清奇别有天形神臻妙杨中良挚者精良的中良蓬莱文章建安骨妙自天心一鉴来兴会神到笔挟清风文化与心境的传统萌发文明的顾盼画自己洗尽铅华亦从容简静闲远空谷妙音超然时趣诗意立心才气佳美兮属少年画中得句纸上听琴闲说中良诗意之外高士之风诗意中良闲和严静守道以约令人艳羡的中良一目青山半掌湖池塘生春草悠然见南山到底是中良识得中良迎面吹来凉爽的风中良的梦中良和他的意境凡事皆人事诗意之迹文雅清新是一家兄长中良中良其人中正清良雅韵弥高大笔如椽别有洞天杨中良印象随手寄中良杨中良的“洁癖”蓬莱杨中良君画水墨山水赞花气熏人欲破禅君子不器后记
封面
书名:大家画风-卧游溪山-杨中良国画典集-卷三
作者:杨中良
页数:191
定价:¥76.0
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41060724
PDF电子书大小:83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大家画风-卧游溪山-杨中良国画典集-卷三》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