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无基准差比式研究

本书特色

[

本书提出并考察了现代汉语无基准差比式这一高频非典型差比类别,即以“zui”、“比较”、“更”、“Adj. 比较差值”、“Adj. 一点儿(表要求)”、“越来越”、“越……越……”为比较标志的无基准差比式。如“他zui高”|、“这本书更贵”之类。这批句式在汉语中使用广泛,但作为比较范畴非典型成员的身份却有待确立。它们都没有比较后项,也就是看不到显性的比较基准。这不是偶然现象,而是语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过人类认知选择的具有特定语用价值的结果。
本书对上述七个小类差比句式的句法分布、构式语义、认知机制、语用优势做了统计和分析;并就相关的焦点问题、否定问题、主观性问题以及与“了”共现所产生的变异情况做了深入研究与探讨。拓展了现代汉语差比范畴,并为丰富二语教学的内容及模式提供了本体研究基础。

]

内容简介

[

本书提出并考察了现代汉语无基准差比式这一高频非典型差比类别, 。本书对小类差比句式的句法分布、构式语义、认知机制、语用优势做了统计和分析, 并就相关的焦点问题、否定问题、主观性问题以及与“了”共现所产生的变异情况做了深入研究与探讨, 拓展了现代汉语差比范畴, 为

]

作者简介

[

何瑾,文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长期从事现代汉语研究和二语教学工作。2005年开始任教于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10-2012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苏格兰孔子学院担任公派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汉语语法、认知语义、言语策略、二语习得、汉语方言等。已在《汉语学习》、《当代修辞学》、《语文建设》、《汉学论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七篇,编著及参编教材有《中文广角》、《拾级汉语》等。

]

目录

摘要**章 绪论—————————————————– 1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对象—————————————————- 21.3 研究目的—————————————————- 31.4 研究意义—————————————————- 41.5 语料来源—————————————————- 5第二章 相关研究述评和理论基础———————————— 62.1 相关研究述评———————————————— 62.1.1 差比范畴研究——————————————— 62.1.2 差比结构研究——————————————— 82.1.3 副词研究————————————————-10摘要

**章 绪论
—————————————————– 1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
1.2 研究对象
—————————————————- 2
1.3 研究目的
—————————————————- 3
1.4 研究意义
—————————————————- 4
1.5 语料来源
—————————————————- 5

第二章 相关研究述评和理论基础
———————————— 6
2.1 相关研究述评
———————————————— 6
2.1.1 差比范畴研究
——————————————— 6
2.1.2 差比结构研究
——————————————— 8
2.1.3 副词研究
————————————————-10
2.1.4标记研究
————————————————- 12
2.2 理论基础
————————————————— 13
2.2.1 范畴论和去范畴化理论
———————————— 13
2.2.2 认知语法
———————————————— 15
2.2.3 构式语法
———————————————— 17
2.2.4 会话含义理论及相关语用原则
—————————— 19
2.2.5 关联理论
———————————————— 20

第三章 无基准差比式结构义解析
———————————– 22
3.1 引言
——————————————————- 22
3.2 研究范式
————————————————— 22
3.3 无基准差比式的构式义
————————————— 23
3.4 无基准差比式的理据性
————————————— 27
3.5 无基准差比式的语义类别
————————————- 28
3.5.1 实际定点
———————————————— 29
3.5.2 象似定点
———————————————— 32
3.5.3 实际位移
———————————————— 36
3.5.4 象似位移
———————————————— 38
3.6 小结
——————————————————- 41

第四章 无基准差比式功能及准入参数
——————————- 43
4.1 引言
——————————————————- 43
4.2 “*”类无基准差比式功能及准入参数研究
———————- 44
4.2.1 “*R”的功能分布统计分析
——————————- 44
4.2.2 “*R”准入语类限制
————————————- 46
4.3 “比较”类无基准差比式功能及准入参数研究
——————– 48
4.3.1 “比较R”的功能分布统计分析
—————————– 48
4.3.2 “比较R”准入语类限制
———————————– 51
4.4 “更”类无基准差比式功能及准入参数研究
———————– 55
4.4.1 “更R”的功能分布统计分析
——————————– 55
4.4.2 “更R”准入语类限制
————————————– 59
4.5 “越”类无基准差比式功能及准入参数研究 ———————- 61
4.5.1 “越来越R”的功能分布统计分析
—————————- 61
4.5.2 “越来越R”准入语类限制
——————————— 63
4.5.3 “越……越……”的功能分布统计分析
———————– 67
4.5.4 “越……越……”准入语类限制
—————————– 69
4.6 “Adj. 比较差值”类无基准差比式功能及准入参数研究
———– 71
4.6.1 “Adj. 比较差值”的功能分布统计分析
———————- 71
4.6.2 “Adj. 比较差值”准入Adj.类别限制
———————– 74
4.6.3 “Adj. 一点儿(表要求)”的功能分布统计分析
————— 74
4.6.4 “Adj. 一点儿(表要求)”准入Adj.类别限制
—————- 75
4.7 小结
——————————————————- 76

第五章 无基准差比式的产生机制和使用动因
————————- 80
5.1 引言
——————————————————- 80
5.2 完型认知的力量
——————————————— 81
5.2.1 相似——无基准差比式可以被理解的认知奥秘
—————- 81
5.2.2 邻接——无基准差比式需要被使用的认知奥秘
—————- 82
5.2.3 凸显——无基准差比式能够被青睐的认知奥秘
—————- 84
5.3 构式的力量
————————————————- 86
5.4 无基准差比式比较框架视窗启闭状态
————————— 87
5.5 无基准差比式的语用优势
————————————- 92
5.5.1 关联基础
———————————————— 92
5.5.2 符合信息原则
——————————————– 94
5.5.3 符合礼貌原则
——————————————– 95
5.5.4 符合语篇连贯要求
—————————————- 97
5.5.5 实现语篇修辞意图
—————————————- 98
5.6 小结
——————————————————- 99

第六章 无基准差比式的焦点
————————————– 102
6.1 引言
—————————————————— 102
6.2 无基准差比式焦点类型及论证
——————————– 104
6.2.1 无基准差比式的焦点类型
——————————— 104
6.2.2 无基准差比式对比焦点类型论证
————————— 110
6.3 焦点敏感算子和辖域问题
———————————— 112
6.3.1 词语类焦点敏感算子的辖域
——————————- 112
6.3.2 结构类焦点敏感算子的辖域
——————————- 113
6.3.3 话语标记的辖域
—————————————– 114
6.4 无基准差比式的预设情况
———————————— 115
6.5 无基准差比式的聚焦特性
———————————— 118
6.6 小结
—————————————————— 121

第七章 无基准差比式的否定
————————————– 123
7.1 引言
—————————————————— 123
7.2 问题提出
————————————————– 123
7.3 无基准差比式与“不”和“没”的共现分布
——————– 125
7.4 无基准差比式否定表达特点解析
—————————— 133
7.5 无基准差比式否定表达语类准入限制
————————– 139
7.5.1 “更没/没有(副词)”、“更不”后接语类准入限制
———– 140
7.5.2 “*不”后接语类准入限制
——————————- 144
7.5.3 “越来越不”后接语类准入限制
————————— 147
7.5.4 “越……越不”后接语类准入限制
————————- 149
7.5.5 “比较不”后接语类准入限制及可接受条件
—————– 152
7.6 小结
—————————————————— 157

第八章 无基准差比式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 159
8.1 引言
—————————————————— 159
8.2 语言的主观性
———————————————- 159
8.3 无基准差比式的主观性和量的表达
—————————- 160
8.4 无基准差比式的视角表达
———————————— 164
8.5 无基准差比式的情感表达
———————————— 168
8.6 无基准差比式的认识表达
———————————— 175
8.7 “*”类、“比较”类无基准差比式产生的主观化过程
———– 180
8.8 小结
—————————————————— 184

第九章 无基准差比式与“了”的共现
—————————— 185
9.1 引言
—————————————————— 185
9.2 句尾“了”与“更”类无基准差比式的共现
——————– 186
9.3 句尾“了”与“越”两类无基准差比式的共现
—————— 188
9.4 句尾“了”与“*”类、“比较”类无基准差比式的共现
——— 190
9.5 “了”与“Adj. 比较结果(非要求)”类无基准差比式的共现 —-
191
9.6 历时化和有界化的过程
————————————– 193
9.7 小结
—————————————————— 194

第十章 结语
—————————————————- 196

参考文献
——————————————————– 204

后记
———————————————————— 221信息

封面

现代汉语无基准差比式研究

书名:现代汉语无基准差比式研究

作者:何瑾著

页数:296

定价:¥42.0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48611080

PDF电子书大小:9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现代汉语无基准差比式研究》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