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盐热

相关资料

[

,

阮义忠的言说侧重摄影的社会与道德立场,陈传兴的表述则把握摄影的文化含义。我相信如阮义忠那般热情,陈传兴那般冷静的有志于摄影启蒙的人物已经出现并散布在我们周围……

,

——陈丹青

,

在言语方面,陈传兴完全表现了作为优秀学者的长才,见解精辟、逻辑准确、表达清晰;但这些优点在他写文章时却伪装变貌,有如可以蒙上一层烟雾,处处充满隐喻、双关语,仿佛要留下线索让读者探秘……

,

——阮义忠

,

陈传兴是我归之于大脑过动型的,极少数的,哲学艺术家之一。

,

——罗智成

,

多年前我在阅读陈传兴先生的《银盐热》时……作为阅读者的我仿佛有人引烛于道,微光启示了我过去鲜少思考的一个影像的生产、观看间的重要过程:观看方式的选择,亦将是独特影像叙事的形成。

,

——吴明益

,

我们已远离本雅明所指的机械复制时代氛围,环绕影像的神秘灵光不再,影像所赖以居停与希冀的记忆之宫逐渐崩解……数码影像的拍摄行为,重复的表演姿态为了投映自己的碎片去捕捉他者,去掩盖世界,我即影像,
如同是我唯一的器官,瞧!

,

——陈传兴

]

本书特色

[

当人们开始使用数码相机的时候,也就是遗忘了底片、暗房等主导传统摄影的银盐时代。在这个转变的时刻,作者试图追溯影像在历史中所呈现的意义,探寻银盐系统的深层含义。

本书集结了作者有关摄影的评论,跨越美学、社会学、历史学、符号学、现象学等领域,为读者带来*具震撼的影像思考。其中关于《明室》一书的深度书评,也成为理解罗兰·巴特的经典文献。

]

内容简介

[

【21世纪影像启示录】——陈传兴具备影像创作的丰富技巧及完整理论,本书是他对影像的本质、特质及伦理的深层解读,书中收录的《明室》深度书评,已成为解读罗兰·巴特的经典文本。当灵光早已不再,本雅明和罗兰·巴特们该如何面对如今泛滥的屏幕和无节制的图像?本书或可以给出某种意义上的答案。

【以影像阅读方式深入台湾百年史】——从十九世纪至今,影像在台湾从档案记录,到帝国观看的工具,到现在无所不在的全知全能观看,其中折射的是民族、社会与生活方式的历史变迁,陈传兴对台湾历史影像的解读,透彻深入,揭露了此前从未有人言说的台湾影像政治。

【谜样文字的多重含义】——陈传兴的跨界背景及对多领域的精通,让他的文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阮义忠曾说陈传兴的文章“有如刻意蒙上一层烟雾,处处充满隐喻、双关语,仿佛要留下线索让读者探秘,唯恐把事情讲得太白”,陈丹青则认为陈传兴的论述把握了摄影的文化含义。

【精彩呈现多幅经典摄影作品和珍贵档案】——本书收录多幅著名摄影师阮义忠、谢春德代表作,并在大陆首次发表台湾杨肇嘉家族收藏的近百年前珍贵图片资料,再加上陈传兴的专业解读,值得珍藏。

]

作者简介

[

陈传兴,法国高等社会科学学院语言学博士,行人出版社创办人,台湾清华大学副教授,2012年获法国艺术与文学勋位(军官勋章)。师承法国电影符号学理论大师克里斯蒂安·麦茨(Christian
Metz)。长期耕耘哲学、精神分析与影像论述等领域,同时是作家、摄影家、艺术评论学者与电影创作者。

拍摄纪录片包括《移民》、《阿坤》、《郑在东》、《姚一苇口述史》,担任文学电影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第一系列总监制,并亲自执导《如雾起时——郑愁予》、《化城再来人——周梦蝶》。

著有《忧郁文件》(1992)、《道德不能罢免》(2006)、《银盐热》(2009)、《木与夜孰长》(2009),以及主持翻译《精神分析词汇》。在启发过几代摄影人的《摄影美学七问》中,是其中“五问”的回答者。

]

目录

银盐的焦虑……1 荧幕……11 明室镜语——由罗兰·巴特的《明室》谈摄影美学的几种问题……41 安东尼奥尼、巴特的中国碎片……79 黑色圣像……99 迷颜……105 谢春德的《家园》摄影……119 镜土回望——谈《人与土地》兼议七十年代台湾摄影创作环境……133 我行其野……149 台湾热……161 登新高山纪念片——由杨肇嘉新高山之旅说起……197 见证与档案——试论美丽岛事件之影像记录……243

封面

银盐热

书名:银盐热

作者:陈传兴

页数:277

定价:¥42.0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49564354

PDF电子书大小:8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银盐热》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