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卷-中国针灸交流通鉴

本书特色

[

  针灸不仅仅是一种医学,也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及自身认识和实践*具代表性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针灸在文化层面的交流,主要反映于针灸在政治、宗教、军事、文物、影视、文体等方面的作用。王宏才、杨金生主编的《中国针灸交流通鉴(文化卷)》在分析针灸本身的文化属性基础之后,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方面、不同特点的针灸文化景观。

]

内容简介

[

  针灸不仅仅是一种医学,也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及自身认识和实践*具代表性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针灸在文化层面的交流,主要反映于针灸在政治、宗教、军事、文物、影视、文体等方面的作用。王宏才、杨金生主编的《中国针灸交流通鉴(文化卷)》在分析针灸本身的文化属性基础之后,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方面、不同特点的针灸文化景观。

]

目录

**章 中国针灸的文化属性**节 中华文化中的针灸定位一、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针灸定位(一)针灸疗法的历史价值(二)针灸文物的文化价值二、现代多元化文化中的针灸定位(一)文化符号与针灸(二)针灸技术与艺术第二节 中国针灸中的文化特点一、针灸器具与文化(一)针具与文化(二)艾草与文化二、经络腧穴与文化(一)经络与文化(二)腧穴与文化三、刺法灸法与文化(一)刺灸如兵法(二)刺灸应天地(三)刺灸须守神(四)刺灸明宜忌四、针灸治疗与文化(一)针灸治疗如治国(二)针灸治疗内蕴象数(三)针灸治疗的中道(四)针灸治疗疏通经水(五)灸法主以疗寒第二章 文化遗产中的针灸处境**节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中医针灸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二、针灸人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三、中医针灸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一)中医是承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医学宝库(二)中医针灸是传统医药的奇葩四、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内传播活动(一)中国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二)中国传统医药保护展(三)相约北京——中医针灸展第二节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中医针灸一、对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二、中医针灸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路三、中医针灸人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意义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活动和影响(一)英国中医药周——中医药展(二)中医文化与养生巴黎展第三章 中学外传——以针灸为载体的文化传播**节 针灸文化交流与政治一、两晋南北朝时期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三、宋金元时期四、明代五、清代六、民国七、新中国第二节 针灸文化交流与宗教一、宗教在针灸文化交流中的历史二、佛教医学与针灸的经络理论(一)中脉与针灸经脉理论(二)佛医对传统经穴的认识(三)静坐与通经脉第三节 针灸文化交流与文物一、宋代天圣铜人二、明正统铜人三、明半跪式针灸铜人四、明成化史素铜人图第四节 针灸文化交流与影视一、《龙之吻》二、《大长今》三、《刮痧》四、《功夫梦》五、《死神来了5》六、《武侠》七、《风声》第五节 针灸文化交流与文体第六节 针灸文化交流与军事第四章 西医东渐对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冲击**节 明清时期第二节 民国时期第三节 新中国时期第五章 针灸文化名人**节 上古时期第二节 先秦时期第三节 汉朝时期第四节 晋朝时期第五节 隋唐时期第六节 宋朝时期第七节 元朝时期第八节 明朝时期第九节 清朝时期第十节 民国时期附录 针灸诗词歌赋参考文献

封面

文化卷-中国针灸交流通鉴

书名:文化卷-中国针灸交流通鉴

作者:王宏才,杨金生 主编

页数:298

定价:¥58.0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60545981

PDF电子书大小:14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文化卷-中国针灸交流通鉴》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