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法的精神
内容简介
[
法典内所有规则的设置都是基于“人应正确行事”这一基本理念。怎样行事才算正确?又因个人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差异而有不同,诸如父子、夫妇、官民的差异等等。简言之,人必须做适合他身份的事,有什么样的身份就应该做什么样的事,这一理念至少在理论上是贯彻法典始终的。
若把法典中所有规则作一通盘解读,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法典旨在为士大夫、官员、富商等社会精英阶层确立一个理想化的行为标准。至于这些规则在多大程度上为乡野村夫所理解乃至遵守,则显然存在着疑问。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法典中的规则对各个社会阶层并非都产生了相同的效果。
马若斐专著的《传统中国法的精神》主要参考资料有唐、明、清三朝的刑事法典,清代19~20世纪时期的刑部例案,以及儒家之前的思想,儒家、法家等各派思想家的思想言论。因为在西方,这方面的知识传播很少,资料难觅,所以本书也采择了西方学者的西文著作用作为第二手的资料。
]
作者简介
[
马若斐
1937年生,英国阿伯T大学教授。悉尼大学学士(1957),牛津大学硕士(1964)、博士(1966)。主要研究领域为罗马法、法哲学、法人类学、中国法律史。在中国法律史学领域,主要著
有《中国传统刑法》、《传统中国法的精神》等专著,及《苟子的法律社会观》、《传统中目的宗教与法律》等论文多篇
陈煜
1978年生,江苏张家港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副教授。南京大学学士(2001)、硕士(2004),中国政法大学博士(2007)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法律史。著有《清末新政中的修订法律馆》、《皇帝如何断案》及相关研究论文若干。
]
目录
“海外中国法研究译丛”序在比较中抽绎传统法的真精神(代译序)中文版序序中国历史年表缩略词**章 传统中国法的历史概况 **节 法律发展简史 第二节 法家的精神 第三节 儒家的精神 第四节 儒法两家之外的精神特性 一、独有(非西方)特性 二、实质内容第二章 法的分类 **节 行政法 第二节 民间法 第三节 刑事甚第三章 法的保守性与象征性 **节 实体法上的保守性 一、法典的结构 二、谋反大逆罪 三、盗窃罪 四、杀人罪 第二节 程序法上的保守性 第三节 儒家对过去的尊重:礼的规定 第四节 不可执行现象 第五节 法律的象征意义第四章 刑法的伦理基础 **节 法家与儒家的观点 第二节 儒家道德 第三节 法与道德不分? 第四节 理学思想第五章 基本的家庭关系 **节 家庭关系 第二节 父母与子女 第三节 夫与妻第六章 基本的社会与政治关系 **节 臣僚与君主 第二节 君主与臣民 第三节 社会等级 一、有关“僭越”的规定 二、禁止通婚的规定 三、特权及限制 四、犯罪第七章 道德与法 **节 生命的价值 第二节 “仁”:友善与人道 第三节 悔罪与自首 第四节 严男女之防第八章 技术特性 **节 合理性 第二节 立法技巧 一、区分的技巧 二、立法方式的经济 第三节 概括性条款与具体性条款第九章 立法与法律推理 **节 类推处理 第二节 先例第十章 刑罚的功能与适用理由 **节 刑法典 第二节 刑部与朝廷 第三节 刑罚与损害 第四节 结 论索引附录参考书目译后记
封面
书名:传统中国法的精神
作者:(英)马若斐 著,陈煜 译
页数:273
定价:¥28.0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62049623
PDF电子书大小:13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传统中国法的精神》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