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学术-第六辑

本书特色

[

  “后人研究与利用《春秋》甚至《左传》而形成《春秋》学,历代政府与学人都十分重视对先秦《春秋》学的研究和传承。20世纪后半叶至今,简帛文献的大量出土,使得先秦《春秋》学研究继简帛《春秋》学的兴起而再次走向高峰。围绕这些新出文献,大量的古文字学、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学、简帛学专家和学人从多角度展开讨论,汇集在相关网站、期刊和论文集上的研究论文成百上千篇,而相关研究专著也开始涌现,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任何新出土文献的研究都需要在热闹过后更细致、系统的探讨。从这个角度看,认真反思、总结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经验和缺憾,深入研究的契机才会到来。”这是来自张三夕主编的《华中学术(第6辑)》中“简帛《春秋》学研究述评”这篇文章的节选部分。

]

目录

学缘漫忆(主持人:张三夕)五湖四海结学缘学缘与师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专辑】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主持人:孙文宪)论“主旋律”文艺的文化领导权策略“问题域”视野中的“艺术生产理论”——兼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构建意识形态建构性中的“审美”范畴与中国当代“文学”形象【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专辑】出土简帛文献中的古代中国哲学资料辑校与研究(主持人:高华平)出土文献与易学研究出土《诗经》学文献及其与《诗经》学基本问题研究近四十年出土的道家简帛文献研究回顾及前瞻简帛《春秋》学研究述评中国古代文论(主持人:韩军)“心史纵横”:龚自珍诗论之双重形态辨析论佛学影响六朝文学的三个维度曹丕《典论论文》之理论贡献及其互文性探究城市文明与文学嬗变(主持人:戴建业)汉赋与汉画像石中的歌舞百戏——汉代城市娱乐生活的一面浅析南宋都市的世纪末情绪《陶庵梦忆》中的江南城市生活鲁迅研究(主持人:许祖华)开拓鲁迅研究新领域的宝贵尝试——《鲁迅小说的跨艺术研究》读后郭沫若与鲁迅的戏剧观之比较另类聚焦的审美价值——鲁迅《死后》与爱伦坡《失去呼吸》叙述模式的比较论鲁迅小说中的疾病隐喻与民族痼疾的书写论鲁迅作品中的“非孝”意识鲁迅杂文所表现的刚烈与浙东民间文化文学地理学批评(主持人:邹建军)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文学地理学及其实践意义——以《海上夫人》为个案文学地理:论中国古代文论资源对文学地理学的建构人与自然的对话:文学地理学批评存在的前提新闻与传播(主持人:孟君)麦克卢汉研究的三次热潮和三次飞跃关于我国网络文化价值体系的实证研究“五四”新文化公共空间:理论探讨及其创立语法学与语言应用研究(主持人:刘云)论“如果”的非充分条件用法“万一”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汉语词表建设概述解释学与词汇学(主持人:王洪涌)公孙龙正名理论发微朱熹类推解经法述论两汉时期商贾类词的词汇一语义系统分析先秦年龄词汇的认知文化考察访谈与译文(主持人:林岩)思想史视野中的唐宋转型——与包弼德教授的对话寻求共同基础:女真统治下的汉族土人(之一)附录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年上半年博士论文名录《华中学术》来稿注意事项

封面

华中学术-第六辑

书名:华中学术-第六辑

作者:张三夕

页数:368

定价:¥54.0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62258940

PDF电子书大小:11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华中学术-第六辑》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