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教育学)
节选
[
1978年以来,中国教育学术取得了很大发展。《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教育学(精装)》旨在整体把握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学术研究的总体大势,突出呈现教育学术发展的重大事件、标志性成果及理论创新,充分展示教育学术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内在逻辑,从而为这一时段的中国教育学术发展勾勒出一个较为清晰的“地形图”。
全书由四大部分构成:**部分为30年教育学术发展概况;第二部分为30年教育学术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包括重大事件、标志性成果和理论创新;第三部分为教育学术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未来发展展望;第四部分为附录,收录1978-2008年教育学术发展大事。
]
本书特色
[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是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三十年的实证研究,既实现了高屋建瓴、融会贯通,把握住了三十年来各学科学术发展宏观脉络;又做到了以点带面、以简驭繁,提炼出了三十年来各学科学术发展进程中具有根本推动力和全局影响力的重大问题或事件;更基于各学科三十年发展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对各学科发展未来方向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和展望。本书为教育学分卷。
]
内容简介
[
本书由四部分构成:**部分为30年教育学术发展概况;第二部分为30年教育学术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包括重大事件、标志性成果和理论创新;第三部分为教育学术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未来发展展望;第四部分为附录,收录1978-2008年教育学术发展大事。
]
目录
**部分 概况 **章 30年学术发展概况 一、重大决策对教育学术发展的积极影响 二、30年来教育学术发展进程 三、教育政策、教育实践、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的互动第二部分 重大问题与主要成果 第二章 教育本质大争论 一、大背景与导火索 二、一个“中心”、两大“对立”、三个“阶段”、“诸论”并存 三、教育本质大讨论评价:问题多多,意义重大 四、问题的回归、深化与超越:教育功能探讨 第三章 素质教育大探讨 一、时代背景:“升学教育”、“素质”与“素质教育” 二、素质教育:由“行政号召”到“政府文件”再到“法律意志” 三、实践主体:轰轰烈烈、效果不佳与认识偏差 四、理论主体: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与审美判断 五、反思:说清“素质教育”难,实施“素质教育”更难 第四章 “教育产业化”冷热辩 一、由商品经济而市场经济:“教育产业化”的出场 二、“有底线的”欢呼:义务教育其实也未免“教育产业化”的影响 三、“教育产业化”:由时髦派而暗淡的命运起落 四、教育与产业:归于理性的反思 第五章 教育实验研究的蓬勃推进 一、“教育整体改革”的实验研究 二、“集体性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三、“目标教学”的实验研究 四、“主体教育”的实验研究 五、“新基础教育”的实验研究 六、“理解教育”的实验研究 七、“新教育”的实验研究 第六章 教育公平的多维审视 一、教育公平的意涵探讨 二、新中国教育公平的轨迹考察 三、教育不公的原因分析 四、教育公平的对策研讨 第七章 教育改革的持续探究 一、为何改革:中国教育改革的政策背景 二、如何改革:重大教育改革研究及争论 三、谁来改革:教育改革的主体及其关系研究 四、谁支持改革:教育改革的社会基础及其复杂性研究 五、如何继续改革:教育改革的走向研究 第八章 教育学科学化、中国化、现代化的不懈追求 一、百年沿革考察 二、“世纪问题”审视 三、科学化、中国化、现代化的求索 第九章、研究方法的多元探索 一、30年来方法与方法论研究的演进“线” 二、典型研究方法及其成果的若干横截“面” 三、方法及方法论研究进展中的一个聚焦“点”第三部分 经验与展望 第十章 历史经验与未来展望 一、30年学术发展的动力与规律 二、学术研究中的问题和不足 三、未来研究前景附录 大事记(1978 – 2008)
封面
书名: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教育学)
作者:吴康宁主编
页数:340
定价:¥55.0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01
ISBN:9787563377909
PDF电子书大小:143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教育学)》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