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之外

本书特色

[

本书要讲述的是当代建筑学中复杂的冲突与矛盾中需要更新与补充的一些建筑知识及其技能,主要涉及建筑学的内外观、环境建筑学、网络建筑学、生态建筑学、园林城市主义,以及建筑之外的建筑符号学、建筑心理学、建筑文化学、形态学、类型学、拓扑学与建筑学的关系等。随着时代的进展,这些与建筑学相关的广泛而有趣的课题,尚需我们学习、再学习。

]

内容简介

[

本书可供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教师以及年轻的建筑师学习参考。

]

目录

**章 建筑学概念的延伸——环境建筑学一 什么是环境建筑学二 宏观建筑学——城市设计与规划1 整体城市设计2 宏观城市设计3 先锋派建筑师对城市规划概念的新解6 三 建筑师在环境设计中的角色四 微观建筑学——室内设计、家具、陈设和细部装修1 室内设计2 陈设和家具3 环境标志和细部装修五 建筑设计中的极少主义环境观六 环境情结,心由境生——由房间、空间到环境 第二章 大地网络建筑学一 重构大地二 城市空间网络的特征三 地形建筑1 地形建筑的形态特征2 地形建筑的设计策略3 模拟地形,操作大地4 地理学和拓扑学的综合运用四 没有建筑的建筑空间五 共生、网络、生态 第三章 建筑有生命——生态建筑学一 生物学与建筑学1 城市是生命的有机体2 建筑有生命3 环境设计中的生态理论二 皮与骨有机生态建筑三 建筑表皮的感知1 表皮图像化2 表皮的复杂化与生成3 表皮的媒介化4 表皮的非物质化与透明5 表皮轻质、编织化6 表皮的深度化、材料异质化四 生态仿生结构1 仿生结构2 充气结构和气幕结构3 仿生的虫网停车场4 表现生命景观的仿生抽象雕塑五 新陈代谢派与生态建筑新潮1 新陈代谢派2 生态建筑新潮 第四章 大自然中生成的城市与建筑一 城市与建筑的生态可持续发展1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态观2 城市与建筑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建立3 城市与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学原则和方法二 气候效应与风水理论1 气候生成建筑2 顶棚下的城市3 气候与风水三 设计从土从石1 建筑形态地景化和土地资源2 扩展建筑空间的途径3 开发地下空间,发展覆土建筑4 设计从石5 石材表层的质感肌理和色彩四 风环境——听其声入其境1 流动的风2 风环境与小气候3 设计从声五 光空间和水场所1 光构成第四度空间的时间性和情感表达2 光空间中的暗示与过渡3 光影塑造和光的语意4 闪烁的光线和空透感的简素之美5 光与色6 从水设计 第五章 园林城市主义一 园林景观概念的更新84 二 从园林景观规划到园林城市主义三 从风景陪衬建筑到建筑陪衬风景1 从环境艺术到地景艺术2 陪衬风景的木头空廊和木屋四 绿色建筑1 什么是绿色建筑2 绿色建筑技术五 有生命的城市绿道、蓝道、斑块、廊道1 绿道网络2 生态过程与斑块3 生态廊道4 大自然中的气泡组团六 工业及农田景观1 工业景观2 城市农业、城市果园3 稻田中的曲线公园七 表现生命景观的果园小品1 人和生物圈2 鸟园公寓八 表现生命景观的园林小品 第六章 建筑学中的文化情一 建筑是文化的存在1 城市与建筑的文化特征2 文化符号与文化景观3 建筑与文化4 大地的文化脉络与建筑5 仿冒文化“欧陆风”,中西融合不是大杂烩二 建筑是历史的存在——尚古与怀古1 城市与建筑的历史背景2 城市历史的重要见证——北京古城的变迁3 在怀旧中畅想——历史拼图4 保护、维护、重建与更新三 建筑是传统的存在——传统与现代1 传统与追忆2 传统与设计3 文脉的源与流4 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四 城市与建筑的文化象征与形式?1 城市与建筑的文化象征2 城市与建筑的文化形式五 中西建筑文化的杂交与提高1 崇洋与怀古2 中西建筑文化杂交所面临的问题 第七章 人和建筑的情感交流与对话一 建筑学之外的建筑符号学1 文字与图形语言2 暗示与陈述3 外延和内涵4 形象、标志、象征5 转义6 句法二 建筑学之外的建筑心理学1 建筑符号的心理意象2 建筑心理学与空间限定3 行为心理学与建筑学4 视觉心理学与建筑学三 悲情与怀念,情事节点与亲密空间1 悲情与怀念2 情事节点与亲密空间四 关怀与友善,友情与交流1 关怀与友善2 友情与交流五 商事节点,生活中不能没有热闹1 商事节点2 生活中不能没有热闹六 愉悦与欢乐,趣味与幽默1 愉悦与欢乐2 趣味与幽默七 沉默与反抗,疯狂与愤怒1 沉默与反抗2 疯狂与愤怒八 城市的表情和冥思苦想的空间1 城市的表情2 冥思苦想的空间九 旧地重游,化为梦境1 情调效应和对老旧的怀念2 “小巷探幽”化为梦境十 人和建筑对话1 建筑作品中的情感与记忆2 “看见又没看见”的无名墓地3 人与石头、古亭对话4 建筑和大树对话5 新老建筑对话 第八章 建筑与美一 建筑是后审美艺术,还是审美艺术的先锋142 二 是建筑又像雕塑,是雕塑又像建筑1 是建筑又像雕塑——作为雕塑艺术品的建筑2 是建筑又像雕塑,是雕塑学建筑还是建筑学雕塑三 现代建筑从装置艺术走向地景艺术、环境艺术1 雕塑与建筑向新的空间挑战2 环境艺术、地景艺术向时间与空间的扩展四 动势之美与流体结构1 现代艺术中动的因素2 流动空间与动感视觉3 流线空间中的动感视觉4 建筑是时间的机器五 虚幻空间,光影之美1 光作用于材料的动感立面2 建筑立面转化为光的表皮六 建筑环境中的艺术品1 螺旋曲线上升的观景亭2 芝加哥楼前广场的“女人头像”3 华盛顿街头普普艺术壁画和纽约平板山墙上的立体壁画4 “人头和手臂”、“女孩立像”5 韩国首尔tangent大楼构造与细部的表现性 第九章 构图原理现代化,全新的构图要素一 从形式到形态,抽象化构成162 二 动态的抽象图式语言三 新几何学形状,寻求几何体中内在的节奏四 层次要素和链五 碎片、断片、分块六 穿插、交融和转移、介于之间七 扭曲、旋转、卷曲八 折叠、流线、折曲流线 第十章 形态学、类型学、拓扑学与建筑艺术中的“道”一 形态学与建筑学二 类型学与建筑学三 拓扑学与建筑学四 建筑艺术中的“道”1 设计方法2 设计效用3 设计观点4 设计需求5 设计美学6 设计协同 第十一章 从解构主义到无准则设计一 从构成到解构1 建筑是否可以解构2 解构中的多义空间和解构的旗手二 破碎化的对比与变化三 无准则的建筑设计四 建筑学与大众传媒1 走向数字化的城市与建筑2 能量的信息时代——网络空间3 数字化生存——入门之屋五 赛博空间与超空间1 虚幻的赛博空间2 虚拟的超空间3 赛博空间中的建筑4 虚拟的情感空间 第十二章 建筑学的内外观一 学习建筑学之外**的知识二 学习没有建筑师的建筑1 气候效应的乡土民居2 人与自然的延续——仿生家屋三 向未来的探索1 乌托邦和建筑师的梦想2 建筑电讯派(archigram)和探索未来四 是高深莫测还是故弄玄虚  

封面

建筑学之外

书名:建筑学之外

作者:荆其敏

页数:212

定价:¥39.0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64154615

PDF电子书大小:63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建筑学之外》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