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毒理学-(第二版)
内容简介
[
《食品毒理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食品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食品类国家特色专业建设教材》共15章,系统地介绍了食品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内容涉及外源化学物质在机体内的生物转运及生物转化,毒性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食品毒物一般毒性、生殖毒性、“三致”作用及免疫毒性。 《食品毒理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食品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食品类国家特色专业建设教材》详细介绍了食品毒理学安全风险评估、毒理学评价程序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等内容,*后还增加了毒理学基础实验的内容。 《食品毒理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食品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食品类国家特色专业建设教材》理论结合实践,吸收了食品毒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可作为各类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等相关专业本科教材和参考书籍。
]
目录
第0章 绪论0.1 食品毒理学概述0.2 食品毒理学在食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第1章 食品毒理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1.1 定义和术语1.2 剂量、剂量一效应关系和剂量一反应关系1.3 安全限值第2章 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来源与在体内的生物转运2.1 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来源2.2 食品中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2.3 吸收2.4 分布2.5 排泄2.6 毒物动力学第3章 食品中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3.1 生物转化概述3.2 Ⅰ相反应3.3 Ⅱ相反应3.4 毒物代谢酶的诱导、激活、抑制和阻遏第4章 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毒性损伤和影响因素4.1 食品中外源化学物引起的毒性损伤4.2 表示毒性损伤的指标4.3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第5章 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毒性作用机制5.1 概述5.2 食品中外源化学物对生物膜的损害作用5.3 食品中外源化学物对细胞钙稳态的影响5.4 食品中外源化学物对机体内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5.5 食品中外源化学物与细胞大分子的共价结合第6章 食品毒理学试验基础6.1 食品毒理学试验的原则和局限性6.2 食品毒理学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目的6.3 食品毒理学试验中试验动物的选择和处理6.4 食品毒理学试验设计要点6.5 试验动物的染毒和处置6.6 食品毒理学试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第7章 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7.1 急性毒性作用7.2 蓄积毒性作用及其评价7.3 亚慢性、慢性毒性作用及其评价第8章 食品中外源化学毒物的生殖毒性8.1 雄性生殖毒性8.2 雌性生殖毒性8.3 致畸试验8.4 繁殖试验8.5 胚胎毒性一胎儿动脉管畸形的研究方法第9章 食品中外源化学毒物的致突变作用9.1 概述9.2 化学毒物的致突变类型9.3 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的机制及后果9.4 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的研究方法第10章 食品中外源化学毒物的致癌作用10.1 化学致癌物质10.2 化学致癌过程第11章 食品中外源化学毒物的免疫毒性11.1 机体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11.2 化学毒物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第12章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12.1 风险分析概述12.2 风险评估12.3 风险管理12.4 风险交流第13章 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13.1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概念及意义13.2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内容13.3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13.4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方法概述13.5 稀土元素农用安全性毒理学研究第14章 其他化学物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14.1 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14.2 化妆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14.3 新药毒理学研究的技术要求第15章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15.1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目的与原则15.2 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内容15.3 发达国家对转基因技术和食品的政策15.4 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15.5 食品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未来展望附录 试验指导书参考文献
封面
书名:食品毒理学-(第二版)
作者:沈明浩
页数:298
定价:¥32.0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64537364
PDF电子书大小:3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食品毒理学-(第二版)》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