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1949-民国史家与史学-民国史家与史学国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内容简介

[

     中国史学发展到近现代,特别是民国时期,呈现出思潮迭起、流派纷呈、史学大家辈出的多元格局。
    本书是上海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举办“民国(1912~ 1949)史家与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这本陈勇主编的《民国史家与史学(1912-1949民国史家与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集了民国史学思潮与流派、史学的变迁大势、史家的治史思想与方法、史学学科和专业机构的设置、中西史学交流、边疆史地研究、民国杂志的学术视野与刊物取向、历史教育的价值等方面论文。

]

作者简介

[

      陈勇,1964年生于四川,199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大学炎黄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江南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史学史、20世纪中国学术史的研究,著有《钱穆传》(人民出版社2001年)等,在《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史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

]

目录

20世纪前半期中国“科学人文主义”史学思想述论20世纪前半期中国史学流派略论南高学派与学衡派的学术关联“中国通史”之写作与新史学思潮的早期演变现代国学思潮走向的再省思走向民国之际的中国国粹思潮及与日本的比较唯物史观与实验主义    ——民国学界关于中国经济史研究方法的探索唯物史观初人中国时期的诠释特点及其对史学发展的影响    ——以《新青年》为中心的考察感受力的隔绝    ——论民国史家造成的一种制度性能力缺失民国学者应用、整理和研究《清实录》初探《地学杂志》与一次大战前后中国人的世界观在学术与社会之间    ——《禹贡》半月刊“专号”的学术视野和价值取向“融化旧粹,发扬新猷”    ——探讨陈训慈西洋史地知识资源顾颉刚与民国时期的边政研究岭南大学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与中国西南研究基于史学视野下的我国近代学校历史教育史研究试探以社会价值为导向:民国历史教育的新动向现代大学中国史学史教育检视民国年间史家与国际汉学界的互动“他人人室”:民国史坛对域外汉学的回应1938年:中西史学交流史的一页    ——胡适与“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胡秋原的欧美史学写作    ——以《历史哲学概论》为中心毛泽东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探究    ——从魏斐德的毛泽东研究谈起确立颜李近代学术形象的努力    ——梁启超的颜李学研究章太炎的学术思想及其研究史检讨章太炎与巴蜀学人的交往及其影响刘咸忻“察势观风”理论的三重解读1949年前后的柳诒徵先生南北学风中的缪凤林民国史学与宋学    ——以陈垣先生为例从几则评论谈陈垣先生的史学陈垣的历史人物研究初探陈垣、陈寅恪学术比较个人际遇与学术生态的互动    ——顾颉刚学术生涯的突破陈粲的谶纬研究时势与理路:“整理国故”运动与吕思勉的史学道路钱穆学术研究的内在理路论钱穆史观中的“现代眼光”钱穆对《明儒学案》评价之转变    ——兼论《读<刘蕺山集>》一文朱怀天与钱穆的交谊述考雷海宗学术评价问题新议从罗尔纲考证《李秀成自述》看胡适的考证方法罗尔纲和他的《太平天国史纲》试论方甦生的学术贡献“黄文山“史则”、“史观”探讨中的学术与信仰张荫麟及其“新史学”徐复观治史渊源述略吕思勉的古书体例研究“区析类例助攻错”:孙德谦的古书体例研究《文史通义》的两种注本叶长青《汉志》研究述评从李济《新郑的骨》谈起天地之变:遗老眼中的辛亥革命    ——以叶德辉为例近代中国学术变迁大势略论    ——《中国学术之近代命运》序中国学术的千年变局    ——读谢保成《民国史学述论稿》评《民国史学述论稿(1912~1949)》史学转型与变革视域下的民国史学    ——“民国史家与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后记

封面

912-1949-民国史家与史学-民国史家与史学国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书名:1912-1949-民国史家与史学-民国史家与史学国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作者:陈勇

页数:507

定价:¥98.0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67112681

PDF电子书大小:9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1912-1949-民国史家与史学-民国史家与史学国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