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中国大后方专题研究

节选

[

  《抗战时期的中国大后方专题研究》:  二、重庆大学和西南联大的议政群体、方式及内容  千百年来,当中国处于任何民族或国家的危难关头,往往都会有知识分子挺身而出。这些人往往是政治家和文化工作者。抗战时期,重庆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们也把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时刻放在心上。面对官场和社会黑暗,他们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知识,积极为民呼吁——踊跃议政。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重庆大学商学院的马寅初、丁洪范等经济学家。并且,议政方式比较直截了当——直接批评与现实密切相关的经济体制和贪腐等问题,并点名批评高官孔祥熙等人。  1938年11月,马寅初接受重庆大学的聘请,任商学院院长兼教授。作为研究制度经济学的经济学家,他对战时大后方的财经问题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征收“战时过分利得税”和“临时财产税”的主张。1940年7月、10月,他在国民党立法院主办的《时事类编》特刊第54、57两期上发表《提议对发国难财者开办临时财产税以充战后之复兴经费》《对发国难财者征收临时财产税为我国财政与金融唯一的出路》;同时,他又在香港《工商日报》和《大公报》上相继发表《战后经济问题》《西南经济建设与继续抗战的先决条件》等文,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猛烈抨击官僚资本,向“四大家族”发起政治上的进攻,主张征收发国难财者的“资本税”①。他还多次公开发表演讲,痛斥孔祥熙等人乘国难之机大发横财。1940年11月10日,黄炎培邀马寅初为中华职业教育社演讲。他一上讲坛,就再次痛斥“上上等人”:“如今国难当头,人民大众为着抗战建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但那些豪门权贵却利用手中权势,利用国家的经济机密,从事外汇投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顷刻之间,就获巨利,存到国外,大发国难财。”②  除马寅初外,重庆大学的丁洪范、陶继侃、潘序伦、朱祖晦等教授,也结合现实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丁洪范在《财政评论》《金融知识》《工商管理>等刊物上发表《谈谈战时的粮食管理》等文,结合抗日战争的实际,对当时的重大经济问题加以研究,提出了反对通货膨胀,开征临时财产税的主张。③张圣奘的《战时企业管理》和《战时运输管理》,潘序伦的《币值变动下工商业会计新发生之困难问题》等文章,都在《工商管理》上刊登。这些论文都结合抗日战争的实际,对当时的重大经济问题加以研究,提出了看法和主张。④此时,在重庆大学兼职上课的陶继侃写出《物价膨胀、通货膨胀与膨胀循环》一文,从理论和实际上分析了奸商囤积居奇和政府滥发钞票、互相推劫的螺旋上升关系。该文章针砭时弊,在重庆《大公报》发表后,曾被桂林《大公报》和其他刊物多次转载。商学院的朱祖晦也写了《重庆物价变动之原因及其解求办法》和《战时物价如何统制》《物价通货与利率》等文,结合抗日战争的实际,对当时的财政、赋税、通货膨胀、金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①  与上述重庆大学教授议政群体、方式、内容略有不同的是,西南联合大学主要是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与人文学科有关的教授议政。比如,积极参政议政的西南联大教授周炳琳(经济学和法学)、张奚若(政治学)、罗隆基(政治学)、钱端升(法学和政治学家)、闻一多(文学家)、刘文典(文史学者)、朱自清(文学家)、傅斯年(历史学家)、吴晗(历史学教授)、潘光旦(社会学家)。在论证内容方面,西南联大的教授们议政更主要的涉及政治体制——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主张民主自由、反对内战,议政方式比较隐晦一些,议政涉及的话题更深入一些,研究更透彻一些,影响持续的时间更长一些,这些学界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比如,西南联大四位教授周炳琳与张奚若(政治学)、罗隆基(政治学)、钱端升(法学和政治学家)积极参政议政,成为蒋介石*害怕起立质询的国民参政员。当时的报纸称:“这四位教授,虽然政治立场不尽相同,但都痛恨腐败、独裁,力争民主,且皆熟悉西方民主程序。”1945年7月20日,周炳琳、钱端升在《新华日报》发表关于国民大会的书面声明,提出国民大会“代表人选必依立宪国家通例由普选产生”。  ……

]

内容简介

[

  《抗战时期的中国大后方专题研究》在充分使用丰富的档案和报刊文献资料基础上,以重庆和四川为考察重点,对抗战时期中国大后方的水旱灾害救济、市民生活变迁、文化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等专题,以具体而微观的实证性个案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对目前抗战大后方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抗战时期城市化进程中企业、民众和政府之间的博弈等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为学界在战时中国大后方研究方面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

作者简介

[

  杜俊华,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兼职教授,西南大学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社会变迁、中**史、中国近现代史。在《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探索》《江西社会科学》《历史教学》等报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6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中国博士后项目、省部级重大项目、人才项目、教改项目、中央高校基本业务重点项目等10项。获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著作三等奖、全国党史党建优秀成果三等奖、省部级社科奖和荣誉称号6项,系全国高校一届(2013年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提名人物,多次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

]

目录

专题一 1937年四川旱灾等级确认中的政府博弈——以巴县和璧山为例一、四川省政府对旱灾的查勘和灾级的初步确定二、县政府与省政府在旱灾等级再确认中的初博弈三、博弈的复杂化:重庆行营、巴县政府、华洋义赈会与四川省政府四、结语专题二 全面抗战前夕重庆的购粮平粜救灾一、平粜粮购买二、平粜粮的运输三、平粜粮售卖与粮价平抑四、购粮平粜:政府与商人双赢专题三 全面抗战前夕重庆旱灾救济的社会化宣传一、多样性:社会化宣传主体二、社会化宣传方式的多样性三、社会化宣传的成效专题四 重庆地方志与民国时期的重庆灾害史——以1936-1937年的旱灾为例一、重庆地方志的种类和特点二、重庆地方志史料在灾害史研究中的作用三、路径探析:在灾害史研究中辨析和运用方志专题五 华洋义赈会与全面抗战前夕的四川旱灾救济一、全面抗战前夕华洋义赈会对四川旱灾救济的重视二、华洋义赈会对四川旱灾的救济三、余论专题六 重庆自来水公司对日机“大轰炸”的应对一、全面抗战初期重庆自来水公司的改制及“黄金发展”二、“大轰炸”对重庆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的影响……专题七 陪都时期重庆城市近代化中的企民矛盾专题八 全面抗战时期的四川平民教育专题九 全面抗战时期的重庆大学教授议政专题十 报纸与陪都重庆的水灾救济(1940-1946年)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抗战时期的中国大后方专题研究

书名:抗战时期的中国大后方专题研究

作者:杜俊华

页数:188

定价:¥42.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8-01

ISBN:9787010194554

PDF电子书大小:84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