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产业政策与规划研究

节选

[

nbsp; 序
    20多年前,当我还在原北京商学院从教之时,以流通经济、
服务经济为重点的产业经济教学研究就是该校学科和专业建设的
核心。如今,由原北京轻工业学院和原北京商学院组建而成的北
京工商大学传承了历史优势,其产业经济学作为北京市重点学
科,经过多年建设,取得了更为丰硕的成果。在由北京工商大学
中青年学者们研究撰写的学术专著“产业经济学创新研究丛书”
问世之时,我当然乐意为其作序。
    产业经济学是以经济领域中产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政策
与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西方经济学将其定位于介于微观经济
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中观经济学”。在中国,产业经济学是
近年来经济学理论研究*活跃、成果*丰富的领域之一,它几乎
涉及生产和流通的各个领域,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运行和
发展。
    “产业经济学创新研究丛书”充分吸收了中外产业经济学领
域研究的*新学术成果,并从分析中国产业经济现实实践出发,
研究了产业内部的结构、企业行为、市场要素、资源配置、区域
分布、发展战略、公共政策等重大问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
较强的现实意义。我在阅读了这套丛书**批几本的初稿之后,
深为中青年学者们勇于探索的精神所感动。从这几本书的思路、
结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可以看出这套丛书有以下几个方面
的创新之处:
    一是研究的中心集中于产业经济的一个新兴领域——现代服
务业。广义的现代服务业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生产性服务、生活
性服务、金融服务、公共服务及传统服务业的升级等多方面的内
容。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现代服务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
性行业,在国内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现代服务业更成为
未来产业结构中的支柱产业。这不仅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也符合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现代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对其发
展规律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有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需要深入探索。
这套丛书通过分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分析影响现代
服务业发展的各种因素,研究现代服务业的内部结构、空间布
局、宏观比例、发展时序、产业规制、政策协调等基础性理论问
题,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型,论证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重点的
选择,无疑会为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
持,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是研究的系统性、综合性强。现代服务业内涵丰富,涉及
的行业范围广,而其各分支行业的差异性也很大。总体上看,对
现代服务业的研究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进行。微观层面的
研究着重解决企业或某一具体行业的问题,其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与一般微观经济研究具有较大的同质性;宏观层面的研究则强调
从产业整体出发,提供对产业管理和宏观决策具有指导意义的研
究成果。从目前国内外现代服务业的研究成果看,微观研究成果
相对较多,宏观研究较多地是从分支服务行业主管部门的角度,
分析某特定领域如流通、金融、旅游、通讯、房地产等行业的发
展情况、政策导向、行业管理和运行规范,或者以“拼盘”的方
法进行合成。本套丛书虽然也分成了若干专题,但其研究的逻辑
思路和总体架构是统一的,都是以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支
撑,从宏观层面上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分析和研究。
    三是研究方法比较科学。从宏观层面系统地研究现代服务业
问题需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本套丛书以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为
基础,以翔实的数据、案例等资料为依据,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
分析、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投资、收益、
储蓄、就业、资本、国际贸易、增加值等多种因素,分析各经济
变量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相关程度和因果联系,确定现代服务业
发展的条件和决策判断依据,从而为其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奠定了
基础。
    四是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重点突出。本套丛书充分吸纳国
内和国外*新的研究成果,以探究产业经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
展的基本规律为宗旨,以中国当代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以世界
经济发展为明鉴,集百家之长,分析和研究的重点大多是当今的
理论热点和学术前沿问题。在统一的逻辑思路和框架体系下,丛
书的各单部著作均有各自的研究重点,围绕现代服务业这一研究
核心,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科学性的研究
结论。
    “产业经济学创新研究丛书”是北京工商大学部分中青年学
者多年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相信当这套丛书全部出齐以后,将
会对建立现代服务业理论体系,规范教学,提高质量,指导实
践,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科学决策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这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这套丛书定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只要有这种精神,就会不断充
实,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我相信北京工商大学的中
青年教师和学者,一定会沿着自己的路,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

前言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之一,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流通产业不仅是市场经济运
行的基础、对外经济往来的基础,而且也是城市的基础、生活的
基础。①在市场经济中,流通领域所发出的市场信号发挥着引导
生产、调节消费的作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
往会在流通领域集中表现出来。流通领域不仅包含了所有经济关
系的总和,也集中了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矛盾。社会再生产各环
节能否顺畅,关键在于流通产业能否正常运行。从某种意义上
说,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为中心、以流通为基础的经济形态。
    流通产业作为联结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对于促进产业结
构优化、吸纳劳动力、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具有非常关键
的作用。国际经验表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流通产业
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在后工业化时期,第三产业的
加速发展成为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必然趋势,而流通产业的率先
发展能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随着国民经济的健
康、稳定发展,我国流通产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流通产
业却仍然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竞争力差、流通秩序混乱、
流通领域市场失灵现象严重等问题,导致流通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低
下,流通产业发展滞后于其他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流通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1.流通产业布局结构失衡,东西部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差
距较大,整体布局缺乏规划管理。
    2.流通产业组织结构失衡,大中小比例不协调,专业化分工
水平低。产业集中度低,流通企业千店一面,缺乏特色,缺乏合
理的分工,缺乏能与国际零售巨头抗衡的零售企业。而分割状态
下的批发、零售、储运企业无法走向联合,无法进行分工协作,
它们各自为阵,向小而全的方向发展。
    3.流通产业行业结构失衡,批发行业萎缩,明显地滞后于零
售业的发展,物流行业发展不足。虽然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和装
备已初具规模,但内在质量差,物流环节衔接不畅,物流的专业
化、社会化水平不高。
    4.流通产业技术结构失衡,缺少完善有效的法律支撑。为了
促进流通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并取得了
一定的效果,如流通信息化引导与支持政策、商品流通标准化政
策、物流现代化政策和电子商务发展促进政策等。但从总体上来
看,目前的流通技术支持尚未形成一整套完整而行之有效的体
系,具体表现为现行法律法规落后,法律效力弱,流通产业标准
化政策不系统且缺乏力度,缺乏系统的物流法律规定,缺乏完善
的电子商务法律规范。
    二、流通企业竞争力差
    1.缺乏规模优势。流通企业作为服务型企业,单体扩大有一
个规模临界点,超过这一点,规模的扩大反而会导致效益的降
低。因此,流通企业规模效益主要是通过连锁这种组织形式来实
现的。我国流通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以及体制性障碍等原因,大多
数没有采用连锁经营方式,经营规模受到极大限制。
    2.缺乏经营模式优势。流通企业由于管理水平低下,大多未
开发出具有特色的经营模式,无论是商品筹集、业态选择、促
销、服务、店面设计等基本雷同,有些甚至不同业态的企业却以
相同的价格经营相同的产品,无法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
 3.缺乏集群经济优势。大中小企业各自为阵,  “大而全”、
“小而全”的毛病依然严重。没有把传统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上升
为企业结合体或者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以发挥集群经济优势,弱
化竞争风险。
  三、流通秩序混乱
  1.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制假售假活动肆虐,一些地方甚至出
现了假冒伪劣商品产、供、销“一条龙”。
    2.走私贩私等违法犯罪活动已由沿海向内地蔓延,个别地方
还出现了内外勾结、上下串通等现象,一些私货市场变相经营继
续存在,使国内流通秩序受到巨大冲击。
    3.商业欺诈行为比较普遍。有的以“*低价”、  “季节降
价”、“清仓大甩卖”等名义误导消费者;有的在商品上伪造或者
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政府批号,对商品的质量、成分、性
能、用途、有效期限、产地等做引人误解的诱导;有的以内定中
奖号码、不按承诺兑奖等方式进行欺诈性的有奖销售。
  4.在药品、旅游等热点行业,普遍存在商业贿赂现象。
  5.流通企业恶性价格竞争问题突出。
  6.未经登记注册非法从事流通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现象比较
普遍。
    7.限制竞争。一些地方政府以行政手段阻碍外地产品进入本
地销售或者以歧视性的质检、准销等手续,抬高外地产品进入本
地的门槛,等等。
    四、流通领域存在严重的市场失灵
    1.流通领域的垄断。流通领域既有经济性垄断——协议限制
竞争行为、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行为以及其他横向限制竞争(横向
合并、合营企业、掠夺性定价)等行为;又有行政性垄断——集
行政管理和生产经营于一身的“翻牌公司”、地方保护主义以及
地区和行业相结合的官商垄断等。
    2.流通活动的外部性。企业在进行流通活动时产生大量环境
污染、社会公害等问题。

,

4.1.3零售布局演化理论
    零售布局与城市规划是密切相连的,在城市的不同发展阶
段,零售业聚集区位也有所不同。城市零售布局演化理论认为,
城市零售布局的变化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阶段是工业革命之前,由于人口相对稀少且分布相对分
散,因此地方性的杂货商店和小型专业商店是主要形式。此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人口分布开始
变得相对集中,结果在城市中心出现百货商店和大型专业商店。
    第二阶段是随着零售布局开始向市区集聚,人口、居住环
境、工业污染等问题随着交通拥堵变得异常突出。由于早期形成
的商业大街,无论是格局、经营品种、经营方式和服务设施都逐
渐不适应城区的发展,使得居住在城市中心的中产阶级纷纷迁往
郊区,零售的布局也随着购买力的转移而变化。这样,郊区开始
出现了超级市场和购物中心,位于城市中心的百货商店的经营受
到了影响,许多城市大百货商店为了生存纷纷在郊区开办分店。
零售布局的重心又回到了郊区。
    第三阶段是当零售业在郊区的发展达到高峰之后,20世纪
70年代爆发了能源危机,原来依靠小汽车到达郊区的购物中心,
由于汽油的紧缺而变得非常不方便,人们开始从节约能源的角度
重新认识和评价郊区零售业的开发和建设。从另一个方面看,由
于零售布局重心的转移使得城市中心区的社会、文化、景观、商
业活动各方面都出现了危机,给城市的活力带来了很大程度的损
害。因此,很多发达国家结合旧城的改建计划重新振兴旧城中心
区,使得城市中心区又展现了活力。
4.1.4批发布局集约化与分化理论
    批发商业布局是批发商业的总体规划。其合理布局原则是:
按商品自然流向的客观规律,合理配置供销区域,加快流通速
度,节省费用,取得*佳经济效益。
    一、批发布局的集约化理论
    批发布局的集约化是指通过城市批发流通组织、流通形式和
媒介客体的变化,使完成相应的批发过程所需要的批发空间减
少,并使有限的城市批发空间能够容纳更多的批发流通,适应大
量生产和大量零售的需要。
    **,现代化途径促使批发布局集约化。电子商务的发展,
构筑了交易平台,通过电子技术,可以完成市场信息收集、分
类、分析、订货、发货、结算等交易的全过程,从而把分散的交
易双方和复杂的交易程序、操作过程,转化为集中化、规范化和
程序化的运作,大大降低了寻租成本和交易费用,提高了批发商
业现代化水平和批发布局的集约化程度。
    第二,批发形式的变化促使批发布局集约化。随着批发业的
不断发展,部分商品的流通形式从现货交易转向期货交易,有效
地减少了实物流通量和对于流通空间的需求。
    二、批发布局的分化理论
    批发布局的分化理论是指批发过程商流和物流在地域范围上
的分离,以达到整体批发过程的优化和批发效率的提高。
    **,现代化交通运输促使批发布局的分化。交通运输手段
的改善使规模生产的商品得以迅速、低成本地集散,商品流通的
范围迅速扩大。同时,现代化的信息通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
普及构筑了实时信息传播方式,均促使批发布局的分化发展。
    第二,郊区化促使批发布局的分化。随着城市郊区化的发
展,生产企业逐步向城市外围迁移,必然带动服务于生产企业的
批发物流部分地迁移。此外,零售布局的郊区化也会带动相应部
分批发物流的布局朝郊区化方向发展。
4.2流通产业布局政策的目标与内容
流通产业布局政策是国民经济产业布局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是政府根据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要求以及流通产业的实际情
况,在宏观上对流通产业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的公共性介入,表
明一定历史时期内政府对流通产业发展、布局的基本态度和总体
意向,并通过相应的政策手段加以实施,以达成政府预定的宏观
目标。
4.2.1流通产业布局政策的目标
    流通产业布局政策应该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政策,它来源于
人们在流通领域的不断实践,同时又应该服务于流通产业的
实践。
    **,流通产业布局政策应该着力研究流通产业布局环境与
流通领域经济活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机制,为各地方
政府制定发展流通产业组织机构、战略规划奠定基础,从而为各
地区合理组织流通领域的资源,促进现代流通业的发展提供科学
的依据。
    第二,流通产业布局政策必须促进流通产业的发展,提高流
通领域自我发展的能力,*终加快流通产业的现代化。比如结合
科学规范管理,推进流通产业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流通领域信
息运用能力,加强流通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积极建设专业化的
管理信息系统,从而推动流通企业经营和服务管理的信息化、网
络化,以大幅度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第三,通过流通产业布局政策的引导,充分发挥流通产业的
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流通产业不仅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到先导
作用,而且是一项基础产业,它具有基础产业所具有的基本特
征,即社会化、关联度、贡献率、就业比、不可替代性。因此,
应该在政策引导下,促使流通产业带动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作者简介

[

p>作者简介
徐晓慧
  女,1964年生,经济学博士,北
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
师,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主要研
究方向为财政金融理论与政策、产业
政策与政府规制等。发表学术论文30

]

封面

流通产业政策与规划研究

书名:流通产业政策与规划研究

作者:徐晓慧

页数:298

定价:¥26.0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7-01

ISBN:9787501779291

PDF电子书大小:12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