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卷-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迤萨镇跑马路社区安邦村调查报告-第一辑 (共4册)

节选

[

《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云南卷(第1辑)(套装全4册)》主要包括:《边境布依家园——云南省河口县桥头乡老汪山村社会与经济发展调查报告》、《国境苗族新村——云南省河口县桥头乡下湾子村社会与经济发展调查报告》、《陆疆侨乡名村——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迤萨镇跑马路社区安邦村调查报告》和《嬗变中的瑶村苗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坝子村调查报告》。《陆疆侨乡名村——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迤萨镇跑马路社区安邦村调查报告》内容简介:作者力图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总结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红河县迤萨镇跑马路社区安邦村政治、社会、经济、民族、宗教、文化等的变迁,突出陆疆侨乡和谐名村的特点,并探讨未来。该书特色为调查地点的选择颇具匠心,资料丰富翔实。《嬗变中的瑶村苗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坝子村调查报告》是反映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坝子村社会经济等领域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作者详尽报告了当今坝子村社会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各领域的发展状况,而且大量参考历史资料,对该地的历史沿革及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都给予了详尽的描述和分析报告。作者通过三次较为广泛的调查,对坝子村各领域的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对该村经济发展现状的描述较为详尽,成为《嬗变中的瑶村苗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坝子村调查报告》的一大特点和亮点。坝子村量云南边境地区众多山区少数民族农村中的普通一员,对我们了解掌握当前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情况,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国境苗族新村——云南省河口县桥头乡下湾子村社会与经济发展调查报告》力图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河口县桥头乡下湾子村政治、社会、经济、民族、宗教、文化等的变迁,星不一个边境村寨的过去和现在的风貌,探讨中国与越南国境线上的一个和谐的多元文化的苗族村寨的未来,起到资政、育人、团结、和谐的作用,这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境苗族新村——云南省河口县桥头乡下湾子村社会与经济发展调查报告》作者长期从事民族学研究,有丰富的调查研究经验。《边境布依家园——云南省河口县桥头乡老汪山村社会与经济发展调查报告》作者力图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①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河口县桥头乡老汪山村政治、社会、经济、民族、宗教、文化等的变迁,展示其边境布依家园的风貌。同时,它对与时俱进地探索和处理好当前我国新时期西部边疆——中国与越南边境段建设中的少数民族问题,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独特的价值。本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其中:新农村建设和边境问题:单独成章,体现了浓郁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点。

]

相关资料

[

插图:甘蔗种植技术简单介绍一下。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每亩施农家肥5~6立方米,或者施优质粪肥和饼肥750-1000公斤、尿素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50公斤。种蔗先用清水浸泡12小时,再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浸泡4小时,捞出稍凉后用塑料布盖严,放置在朝阳处升温。催芽需要3~5天,芽长1~3厘米时播种。地膜覆盖栽培适播期在3月中下旬,将甘蔗种去梢,去皮,切段,每段3-5个芽眼。开沟播种,沟深8~10厘米,按大小行播种,大行距150厘米,小行距50厘米,株距40~50厘米。播种时,种芽向上或朝向两侧平放,盖土4~6厘米厚。采用地膜加中小拱棚覆盖保护栽培,一膜盖两行。前期要加盖草苫防寒增温,出苗后及时破膜,每墩留健壮苗4~5个即可。适时浇水与追肥,在水肥充足的条件下,8~9月植株基本长成。第一次追肥在7月上旬甘蔗长出5~6片叶时进行,第二次追肥在8月上旬植株有8~10张叶片时进行,每亩每次追施尿素20公斤,结合追肥浇水。苗期管理以提高地温促进早发为主;中期水肥齐攻,保持土壤湿润;后期以稳长为前提,以促进糖分转化和积累;收前进行数次中耕除草,结合追肥培土。覆膜前喷施除草剂防治草害,中后期严重时用克无踪或草甘膦等喷雾,但切忌将药液喷洒在叶片上。病虫害防治结合耕地用甲拌磷或3%呋喃丹、5%涕灭威颗粒剂对土壤进行处理。在7月上中旬和8月上中旬,用菊酯类农药喷雾防治钻心虫。收获在10月底以前进行。

]

本书特色

[

本书包括四个调研村落,分别是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勐硐瑶族乡坝子村、云南河口县桥头乡老汪山村、云南省河口县桥头乡下湾子村、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迤萨镇跑马路社区安邦村。作者们根据四个村落的特点,对它们进行了整体概括,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总结了建国六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些村落的政治、社会、经济、民族、宗教、文化等的变迁及现状,展示一个边境村寨的过去和现在的风貌。本书适读于社会学、民族学研究工作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对此感兴趣的读者。

]

内容简介

[

《国境苗族新村——云南省河口县桥头乡下湾村社会经济调查报告》:
本书力图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河口县桥头乡下湾子村政治、社会、经济、民族、宗教、文化等的变迁,展示一个边境村寨的过去和现在的风貌,探讨中国与越南国境线上的一个和谐的多元文化的苗族村寨的未来,起到资政、育人、团结、和谐的作用,这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书作者长期从事民族学研究,有丰富的调查研究经验。
《嬗变中的瑶村苗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坝子村调查报告》:
本书是反映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坝子村社会经济等领域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作者详尽报告了当今坝子村社会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各领域的发展状况,而且大量参考历史资料,对该地的历史沿革及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都给予了详尽的描述和分析报告。作者通过三次较为广泛的调查,对坝子村各领域的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对该村经济发展现状的描述较为详尽,成为本书的一大特点和亮点。坝子村是云南边境地区众多山区少数民族农村中的普通一员,对我们了解掌握当前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情况,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边境布依家园——云南省河口县桥头乡老汪山村社会与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本书作者力图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河口县桥头乡老汪山村政治、社会、经济、民族、宗教、文化等的变迁,展示其边境布依家园的风貌。同时,它对与时俱进地探索和处理好当前我国新时期西部边疆——中国与越南边境段建设中的少数民族问题,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独特的价值。本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其中“新农村建设”和“边境问题”单独成章,体现了浓郁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点。
《陆疆侨乡名村——云南省红河县迤萨镇跑马路社区安邦村调查报告》:
作者力图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总结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红河县迤萨镇跑马路社区安邦村政治、社会、经济、民族、宗教、文化等的变迁,突出陆疆侨乡和谐名村的特点,并探讨未来。该书特色为调查地点的选择颇具匠心,资料丰富翔实。

]

作者简介

[

赵旭峰,汉族,云南民族大学史学硕士,讲师。2005年8月进入云南省红河学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民族史和云南地方文化。先后发表论文近10篇,主持云南省教育厅课题一项,参与云南省哲社项目一项。何作庆,男,彝族,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云南省红河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和边疆民族社会研究。目前主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西部项目一项,先后主持完成云南省哲社规划项目、厅级、州级项目等各一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4部,发表论文50余篇。学术兼职主要有云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红河学院哈尼文化研究会会长等。王谦,女,彝族,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法学硕士,云南省红河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学和民族学。目前主持红河学院硕博科研项目一项。

]

目录

国境苗族新村——云南省河口县桥头乡下湾村社会经济调查报告 序言 **章 概况 第二章 基层组织机构 第三章 经济 第四章 社会生活 第五章 文教卫生 第六章 新农村建设 附录 后记嬗变中的瑶村苗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坝子村调查报告 序言 **章 坝子村地理环境及其影响 第二章 坝子村基层足实及其主要职能 第三章 坝子村的人口变迁与人口问题 第四章 坝子村经济(上) 第五章 坝子村经济(下) 第六章 坝子村教育与医疗卫生事业 第七章 坝子村的宗教(瑶传道教) 第八章 坝子村民族传统文化 后记边境布依家园——云南省河口县桥头乡老汪山村社会与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序言 **章 概况 第二章 政权组织 第三章 经济 第四章 工艺 第五章 文教卫生体育 第六章 婚姻家庭 第七章 民族与宗教 第八章 新农村建设 第九章 边境特色 后记陆疆侨乡名村——云南省红河县迤萨镇跑马路社区安邦村调查报告 序言 **章 概况 第二章 政权建设 第三章 经济 第四章 土地利用与流转 第五章 民族与宗教 第六章 教育卫生 第七章 社会生活 第八章 水文化 第九章 侨村民间文学 第十章 禁忌习俗 后记

封面

云南卷-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迤萨镇跑马路社区安邦村调查报告-第一辑 (共4册)

书名:云南卷-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迤萨镇跑马路社区安邦村调查报告-第一辑 (共4册)

作者:王谦

页数:全四册

定价:¥138.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509712689

PDF电子书大小:53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