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伤科.五官科医案

节选

[

    中医医案自古有之,它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的特色之
一,长期以来一直对中医学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中医临床有重要的参
考和借鉴作用。
    中医医案,古称“诊籍”,是医生用来记录本人或他人诊疗疾病的原始资料,它
包含了患者的发病过程、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分析、治疗用药
以及心得体会等内容。自宋代许叔微著《伤寒九十论》开“中医医案”之肇始,以后,
医案专著渐渐问世,至明清达到了高峰。据不完全统计,仅清代的医案专著就达
200余部。其中*著名的如明代江璀父子编撰的《名医类案》,收集了明代以前的
200余家2 300余则医案,集明代以前医案之大成;清代魏之琇编撰的《续名医类
案》不仅补充了清代的医案,而且对明以前的医案进行了重订和补充。民国以后,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医案专著更是层出不穷。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党的中医
政策的关怀下,各地都开展了抢救、总结、继承老中医经验的工作,相继整理出版了
一批名老中医的医案、医话和医论。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鲁兆麟教授近
年主编的大型医案专著《二续名医类案》,收集了部分《续名医类案》未收录的医案
和该书成书之后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已故的名医医案,共选录近300名医家的医案
约15 000则,是近年出版的一部巨型医案学专著,对研究清代至民国名医的学术
思想和临床经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这些大型医案学专著均很少对名医
的医案逐个进行点评和分析。
    中医医案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要想在这如烟如海的医案中很快查到自己
所需要的病案资料,并非是一件易事。不少人为了寻找一点资料,往往不得不花费
较多的宝贵时间到图书馆或书店去“大海捞针”。为了更好地帮助中医药临床工作
者和医案研究者对中医历代名医医案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我
们在对历代名医医案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自汉代至新中国成立初期160余位名
医的治疗效果明显、证理法方药资料较全、有一定代表性的中医外伤科、五官科医
案,按医家生卒年代的顺序,对每案进行证候分类,并在案后加编者按语,对该案进
行分析、讨论和点评,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和启发。此外,对少数古代医案不足的
病证,或当代名医疗效显著的病案,也有少量的选取。本书中病证名基本采用传统
的病证名称,但对于某些内涵与现代中医学病证名称相符的病证,则采用了新的名
称,这样基本保持了其原貌及风格。因此,本书可以作为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外
科学》、《中医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的教学参考书,也是中医
l临床工作者、病案研究者以及相关患者查询资料的重要参考用书。
    为了保持原著的原貌,中药名称未作统一,保留原著中的异名、别名;医案中的
药物计量单位也未作统一;所录医案均在医家姓名后注明出处,以便读者查阅原
著。限于编者的水平和收集资料的局限,不少优秀医案难免漏选,书中也定有许多
不妥甚至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提出批评指正。
    编  者
    2007年12月

,

五、顾德华医案
    肝脾两虚痰凝瘰疬案(《花韵楼医案》)
    蔡。脾经素亏,经事衍期,血不养肝,肝木挟痰,上循少阳经络,结为瘰疬成串,
交节续增,自颈下连于季肋,约有二三十枚,曾经溃过,时有寒热,乃虚劳根府也。
仿逍遥归脾合而加减。
    羚羊角一钱五分,广郁金三分,川贝母一钱,归身一钱五分,制冬术一钱,制首
乌四钱,生芪皮一钱五分,白芍一钱五分,左牡蛎五钱,鲜竹茹一钱五分,枣仁三钱,
云苓三钱,鲜稻叶三钱,龙眼肉五枚。   
    又诊:日来疬串痛缓,核俱流动,癸水逾期未至,五心焦热,头目眩晕。培太阴
脾土,畅少阳木火以治。
    绵黄芪一钱五分,杭甘菊一钱,川贝母二钱,归身一钱五分,制冬术一钱五分,
白蒺藜一钱五分,杞子二钱,白芍一钱五分,枣仁三钱,云苓三钱,鲜稻叶三钱。
    按:女性患者,脾素亏,则肝血生化不足,水湿不运,故月经延期。肝血不足,
肝阳过旺,夹湿循经上泛成痰,结成瘰疬,时有寒热,证明邪在少阳。故仿逍遥散养
血疏肝,归脾汤健脾养肝血,以归身、枣仁、白芍、龙眼肉、制首乌养血;黄芪、白术益
气健脾,牡蛎、竹茹、云苓、川贝母、郁金化痰散结解郁,羚羊角用以熄肝风,因肝血
不足,肝风易动,又有清热解毒作用。鲜稻叶之用,是地方用法,和用糯稻根一样,
有养脾胃之力。二诊痛减结核流动,月经如期而至,说明血已补充。五心烦热,头
目眩晕,是肾精不足,故以杞子、白芍、当归、枣仁养血填精,芪、术、苓益气渗湿,菊
花清虚热以善后。
六、张乃修医案
阴虚火旺瘰疬案(《张聿青医案》)
    张。盘颈疬痰已久,兹则内热连绵,时见咯血,胸膺酸痛,日来腹痛便泄。脉细
弦而数。阴虚木旺,虚火上炎,木乘土位。虚损情形,何易言治?
    金石斛四钱,黑豆衣三钱,淡秋石一钱,炒木瓜皮一钱五分,女贞子三钱,炙黑
草五分,侧柏炭二钱,炒白芍一钱五分,大天冬二钱,海蛤粉三钱。
    二诊:酸甘制木,以养脾阴,腹痛便泄已止。然虚火上炎,血虽未来,而咽痛音
闪。脉数细弦。脏阴皆损,何易言治?
    大生地三钱,大天冬二钱,生熟草各二分,酒炒杭白芍一钱五分,大熟地二钱,
大麦冬一钱,酒炒女贞子三钱,海蛤粉(包)三钱,川贝母二钱。
    毛燕汤代水煎。
    三诊:音声已升,咽痛亦止,而中脘犹复作痛。脉象细弦,舌质纹裂。疬痰既
久,气血并亏,不能制伏肝木,致强肝克土乘脾则腹痛便泄,犯胃则脘痛呕吐。急者
先治之。
    香附二钱,金铃子一钱五分,盐水炒半夏曲一钱五分,茯苓三钱,土炒白芍二
钱,白蒺藜三钱,盐水炒橘白一钱,盐水炒竹茹一钱,左金丸(先服)五分。
    四诊:痛泄已止,脘痛亦减,而右肋犹复作痛。肝木克土之余,肝风入络。再
标本兼顾。
    阿胶珠二钱,醋炒香附二钱,柏子霜三钱,炒木瓜皮一钱,生草三分,白茯苓三
钱,橘叶一钱五分,金铃子一钱五分,酒炒白芍一钱五分。
    五诊:便泄既止,脘痛亦定,而右胸膺常觉作痛,舌苔纹裂。痰疬既久,阴伤则
肝风入络。还恐损而难复。
    阿胶珠二钱,白茯苓三钱,川贝母二钱,真猩绛五分,海蛤粉三钱,柏子霜三钱,
旋覆花三钱,酒炒白芍一钱五分,青葱管三茎。
    六诊:脘痛便泄,原属肝阳克犯脾胃。红炉泼水,则烈焰飞腾,所以两进柔药,
火冲咽痛,随药而来。然火之有余,阴之不足也。再参辛燥之品,以反佐之。
    阿胶珠二钱,粉丹皮二钱,海蛤粉三钱,柏子霜三钱,白茯苓三钱,酒炒女贞子
三钱,酒炒白芍一钱五分,制半夏一钱五分,大天冬一钱五分。
    七诊:胸膺作痛稍轻,不自觉热,而脉形带数,阴伤火炽。然痰核随处结聚,恐
其流窜。再熄少阳木火,参以化痰而和肝络。
    炙生地四钱,海蛤粉三钱,桑叶一钱,炒白薇一钱五分,白茯苓三钱,柏子霜三
钱,丹皮二钱,女贞子三钱,川贝母三钱。
    八诊:脉象稍缓,舌红苔腻。左胸膺作痛,牵引背肋,络隧不和。再宣通化痰
和中。
    川贝母二钱,酒炒当归一钱五分,白茯苓三钱,粉丹皮二钱,桑叶一钱,海蛤粉
三钱,制香附一钱五分,川断肉三钱,盐水炙橘红一钱,生熟谷芽各一钱。
    按:颈部瘰疬日久,发热、咯血、胸痛、腹痛便泄、脉细弦数,是木旺乘土,脾不
足,虚火上炎。故治宜先养阴以制木之旺,用黑豆衣、女贞、旱莲、白芍、天冬滋肝肾
之阴,石斛养胃阴,秋石滋阴降火,侧柏、海蛤止咳止血。一诊辨证应注意的是,腹
痛便泄是“痛泄”,是肝木乘脾的典型表现,而何知肝阴不足?脉细弦数也。此证必
舌质红或红瘦。服药后腹痛便泄止,说明木横已制,但虚火上炎未止,血虽未咯但
咽痛音闪,故以二冬二地丸加白芍、女贞再补肝肾之阴,清虚热。川贝、海蛤润肺化
痰,燕窝大补肺阴润肺代茶。二诊虽加重了养阴药,但未注意顾护脾胃,至肝木横
逆克土,故药后胃痛。脉象细弦,阴不充而肝旺;舌质裂纹,阴伤严重。故以香附、
川楝子、刺蒺藜、橘白、左金丸疏肝理气;竹茹、半夏和胃止呕,白芍柔肝缓急,茯苓
化痰利湿。
    四诊肝木已稍调顺,故痛减,但右肋复痛,肝气已疏但未痊愈。故以阿胶、白芍
养血柔肝,木瓜舒筋通络,酸甘化阴。香附、橘叶、川楝子理气通络止痛,柏子霜养
血安神,茯苓健脾利湿。
    五诊反复右胸痛未止,舌苔裂纹,是阴伤津伤,以旋覆花汤治肝着之胸胁痞闷
不舒,阿胶、白芍养肝血,茯苓、海蛤配合旋覆花化痰。
    六诊已认识到肝阴不足,反复滋阴养血疏肝,而木火就是不降,其原因是“红炉
泼水”,故在养血滋阴的基础上加丹皮凉血清热。
    六诊的探索已经见效,摸索出了养阴还得佐凉血清热之法,故七诊更以桑叶、
白薇、丹皮、生地放胆清虚热凉血。
    八诊热象减,脉象和缓,舌红苔腻,说明凉血清热导致湿邪内生,故以当归性温
养血,生熟谷芽健脾开胃,强土以防木乘。
    本案有几个特点:一是阴虚痰凝,但养阴除二诊外,用药基本不滋腻,因为有
痰,所以养阴必经预防生痰。二是脾弱肝旺,脾弱的原因是肝阴虚导致肝木偏旺,
所以只治肝旺,惟用茯苓、谷芽兼顾脾弱,使药物不伤脾胃即可。三是治痰凝,反复
以海蛤粉、川贝母、茯苓配伍,化痰而不燥热,润肺而不伤肺,是治阴虚痰凝的良好
配伍。四是多药均用酒炒,以增药行血入肝作用,充分发挥养肝血药物功效。
七、王旭高医案
    气虚痰凝瘰疬案(《王旭高l临证医案》)
’  陆。本原不足,兼挟风温。发热,颈间结核成痰。二十余日,不红,不肿,不消散,
亦不作脓,属半虚半实。慎柔方有良法,用四君子加牛蒡子,世所未知,余曾验过。
    四君子加牛蒡子、象贝母、桑叶。
    又:昨用慎柔方,是托散法。服下若汗出热退,则数剂可消。若汗不出,仍发
热,则数剂成脓,且易溃敛。前方加钩藤。
    按:以四君补虚,佐蒡、贝以消风痰,桑叶清肺通络。从补虚中想出祛邪之法,

]

内容简介

[

为了更好地帮助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和医案研究者对中医历代名医医案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我们在对历代名医医案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自汉代至新中国成立初期160余位名医的治疗效果明显、证理法方药资料较全、有一定代表性的中医外伤科、五官科医案,按医家生卒年代的顺序,对每案进行证候分类,并在案后加编者按语,对该案进行分析、讨论和点评,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和启发。此外,对少数古代医案不足的病证,或当代名医疗效显著的病案,也有少量的选取。 该书可以作为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外科学》、《中医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的教学参考书,也是中医临床工作者、病案研究者以及相关患者查询资料的重要参考用书。

]

目录

外科医案 **章 疮疡 第二章 疖 第三章 痈 **节 外痈 第二节 内痈 第四章 疽 **节 疽 第二节 附骨疽 第三节 流痰 第四节 流注 第五章 疔 第六章 瘰疬、痰核 **节 瘰疬 第二节 痰核 第七章 乳房病 **节 乳痈 第二节 乳疽 第三节 乳中结核 第四节 乳癌 第八章 肛肠病 **节 痔疮 第二节 脱肛 第三节 肛痈 第四节 肛瘘 第九章 小便异常 **节 石淋、砂淋 第二节 膏淋 第三节 癃闭 第十章 男性病 **节 不育 第二节 阳痿 第三节 遗精 第四节 阴囊肿痛 第五节 前阴病 第十一章 肿瘤 第十二章 皮肤病 **节 湿疮 第二节 天泡疮 第三节 杨梅疮 第四节 疥疮 第五节 痒风 第六节 白屑风 第七节 瘾疹 第八节 斑 第九节 癣 第十节 脱发 第十一节 丹毒 第十二节 缠腰火丹 第十三节 疣 第十三章 其他外科疾病 **节 疝 第二节 脱疽 第三节 臁疮 第四节 破伤风 第五节 毒蛇咬伤 第六节 烫伤 第七节 金伤骨伤科医案 **章 骨折 **节 上肢骨折 第二节 下肢骨折 第三节 躯干骨骨折 第二章 关节 脱位 第三章 软组织损伤 **节 下肢软组织损伤 第二节 头部软组织损伤 第三节 躯干部软组织损伤 第四节 海底损伤 第四章 内伤 **节 脑震荡 第二节 脑挫伤 第三节 肾挫伤眼科医案 **章 眼睑病 **节 针眼 第二节 风弦赤烂 第三节 眼丹 第四节 椒疮 第五节 胞生痰核 第二章 白睛病 **节 风热赤眼 第二节 白睛溢血 第三节 白膜侵睛 第四节 胬肉攀睛 第五节 目涩症 第三章 黑睛病 **节 凝脂翳 第二节 赤膜下垂 第三节 圆翳外障 第四章 内障病 **节 青风内障 第二节 圆翳内障 第三节 视物不清 第四节 目盲 第五节 近视 第六节 夜盲 第五章 其他眼科疾病 **节 眼跳 第二节 目痛 第三节 突起睛高耳鼻咽喉科医案 **章 耳病 **节 耳疮 第二节 耳痈 第三节 耳后痰毒 第四节 耳痛 第五节 脓耳 第六节 耳呜 第七节 耳聋 第八节 耳痔 第二章 鼻病 **节 鼻疖 第二节 鼻窒 第三节 鼻鼽 第四节 鼻痔 第五节 鼻渊 第六节 鼻窍异物 第七节 鼻衄 第三章 咽喉病 **节 乳蛾 第二节 喉痹 第三节 喉痛 第四节 喉痈 第五节 失音 第六节 喉癣 第七节 喉风 第八节 喉疳 第九节 梅核气 第十节 烂喉丹痧 第十一节 白喉 第四章 口腔病 **节 口疮 第二节 口糜 第三节 唇风 第四节 唇疳 第五节 唇疔 第六节 舌痈 第七节 舌衄 第八节 舌癌 第九节 牙痛 第十节 牙痈 第十一节 牙宣 第十二节 牙疳 第十三节 牙槽风 第十四节 牙癌 第十五节 齿衄

封面

中医外伤科.五官科医案

书名:中医外伤科.五官科医案

作者:马超英

页数:391

定价:¥43.0

出版社: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4-01

ISBN:9787811210590

PDF电子书大小:4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