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都新造-民国时期北平市政建设研究(1928-1937)
本书特色
[
1928-1937年,是民国时期北平市政建设相对活跃、繁盛的一个时期。北平市政府建立后,市政管理体制更为成熟、专业。而国都南迁后的衰落局面,又迫使当局对城市发展方向和市政计划加以探索和实践。这一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建设和发展,对北平城市环境、空间结构,以及社会生活、文化习俗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使城市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地方政府与公用企业主导市政发展的同时,因为切身利益关系,北平市民对市政建设也非常关注,并施加了多重影响。一方面,知识分子研究市政理论,向政府建言献策;普通市民则承担了大量的市政经费,并主动参与某些建设活动。另一方面,一旦市政建设和公用事业运营发生重大缺陷,损害公众利益,市民也会发起维权抗议活动,其结果既可能实现市政建设的优化,也往往造成市政现代化的挫折。总体上,1928-1937年间的北平市政建设,是在多种社会力量和多元利益群体互动博弈、共同作用下发展起来的,是传统与现代城市元素既对立矛盾又融合开新的过程。这种过程具有现代性、曲折性和折中调和的特征,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政治型城市现代转型,不同于口岸城市的独特路径。
]
作者简介
[
王煦,男,1982年生,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共中央党校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20世纪中同社会史研究。曾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并参与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多个科研项目研究,出版过《蒋介石后代的人生沉浮》等著作。
]
目录
引言**章 “故都”新路:现代市政管理的发展与市政计划的编制 **节 北平现代市政管理的演进 一、现代市政管理体制的创立 二、北平市政府的组织与市政管理现代化 三、政局动荡与市政管理的不稳定性 四、城市经济环境与北平财政状况 第二节 城市发展方向的转变:“繁荣北平”规划活动 一、“繁荣北平”活动的兴起与中辍 二、“繁荣北平”呼声的复振 三、北平“文化中心”城市性质的确立 四、“繁荣北平”活动的沉寂 第三节 都市计划的实践:1933—1935年的北平市政计划 一、北平都市计划的产生和改进 二、游览区建设计划 三、文物整理计划 四、改善城市形象,整顿城市秩序第二章 营造与管治:市政基础建设的开展 **节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一、道路、河渠建设 二、市政设施管理 第二节 城市环境卫生的整治和改善 一、北平清洁卫生自治的建立及其困境 二、政府与自治机关合作下的清洁工作 三、清洁管理的强化与恢复官办 四、市民卫生行为管理 五、厕所管理与污物清除 第三节 市容环境修饰与美化 一、城市绿化的开展 二、古建文物保护与修缮第三章 公益与私利: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 **节 公用事业发展概况 一、电气事业 二、公共交通 三、自来水供应 第二节 地方政府的公用事业管理 一、供电、用电安全管理 二、电车设备建设和服务改进 三、自来水水质卫生监管 四、控制企业经营 第三节 公用企业间的关系:电灯、电车公司供电纠纷 一、供电纠纷缘起 二、供电纠纷的处置与化解 第四节 公用企业与政府的互动:减低电费交涉 一、减低电费问题的产生 二、减费交涉与中央、地方政府分歧 三、减低电费交涉的终结 四、公用企业、地方政府、中央政府间互动简评第四章 基层的力量:北平市民与市政建设 **节 市民对市政建设和规划的参与 一、民修市政工程及市政捐费供给 二、民间市政建议和计划 第二节 市民针对市政建设的维权活动 一、传统行业集团反对市政管理的行动 二、城市改造中的拆迁维权 三、市民争取降低公用事业价格的活动第五章 小利大患:市政建设现代化进程中的阻碍因素 **节 城市传统行业从业者与市政现代化的冲突:人力车夫捣毁电车事件 一、人力车夫与电车公司矛盾的加深 二、人力车夫的诉求活动及其暴力性的增强 三、暴动的直接原因:总工会改选纠纷 四、暴动经过及处置过程 五、电车复工问题 六、捣毁电车事件的影响 第二节 占用、盗用电流资源 一、严重的窃电、欠费问题 二、电灯公司、市政当局防止窃电的措施 三、擅用电流问题简析 第三节 电车运营中的无票乘车问题 一、严重的票务损失和车路纠纷 二、车路秩序的整顿 三、处理车路纠纷过程中的各方立场结语 一、北平市政建设的基本特征 二、市政现代化与民族文化传统 三、市政建设中的政府与民众关系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书名:旧都新造-民国时期北平市政建设研究(1928-1937)
作者:王煦
页数:333
定价:¥56.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010139937
PDF电子书大小:13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旧都新造-民国时期北平市政建设研究(1928-1937)》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