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遇.镜像-中国美术与国家形象研究
本书特色
[
孔新苗编著的《境遇镜像(中国美术与国家形象研究)》以“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定位,以1949年以来现代中国美术对现代中国“国家形象”的表征实践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形象学、文化研究和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方法,将60多年来中国美术创作对国家形象表征的成果、效应,置于国际、国内变化的历史境遇中进行分析解读。为新世纪中国美术“走出去”战略,提供学术研究支持。研究框架以时间为线索,分三个大时段把握中国美术创作文化意识形态变化的历史轨迹与话语互释,力求再现、提炼中国美术与国家形象之间塑造、传播、接受、误读的文化镜像效应。并对典型文本进行细读分析。
]
目录
前言国家形象研究:语境·方法 一、人文语境:新世纪的新视野“文化自觉” 二、热点话题:中国美术现代性与“国家形象” 三、形象研究:方法·历史·镜像 (一)方法:关于形象研究的两个基本范式 (二)历史:中西互视的三组形象类型与启示 (三)镜像:多维视角与解读中国美术现代性 四、视角与逻辑:作为叙述策略的“二项对立”新中国与冷战世界:塑造·镜像 一、世界与国家——空间中的革命与历史中的人民 (一)天下/国家——断裂: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二)思想/实践——建构:“领导权”与新文艺 二、阶级与民族——工农兵形象·写实造型·民族形式 (一)新范式:符号生产·生产机制 (二)新美学:想象与真实·写实与抒情 三、抽象与形象——冷战世界中的艺术热战 (一)符号的战争——形式主义·人道主义 (二)符号再生产——从“纪念碑”到“收租院”全球化与中国:自塑·他塑 一、新格局:“post-” (一)作为意识形态的“现代化” (二)两个“危机”与两个“文革” 二、新表征:范式匮乏 (一)文化故事与意识形态 (二)“内视/外视”的悖论 (三)想象现代与消费符号现代中国美术:历程·转型 一、两个境遇与两类符号 (一)另类现代:和平、建设与“反帝反修”——50—70年代 (二)想象现代:形式“现代派”与遗忘十七年——80年代转型 二、学科范式与实践意识 (一)中国美术学科建构中的知识一权力关系 (二)新实践的关切点:批评自觉结语:“走出去”·马赛克效应 一、问题意识·文化自信·策略设计 二、软力量·本土成长·泛传播 三、实践: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主要参考文献
封面
书名:境遇.镜像-中国美术与国家形象研究
作者:孔新苗
页数:306
定价:¥48.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010147680
PDF电子书大小:5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