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研究
作者简介
[
陈淑琼,中山大学法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中国农村土地问题研究。主持广东省教育厅课题和中山大学课题3项,参加**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广东省教育厅课题和岭南基金会课题项目23项。在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教学论文10余篇。获广东省教育厅**教学片一等奖1项、广东省教育厅**教案一等奖1项。
]
目录
序
导论
**章 新时期农地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和背景**节 农地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恩格斯农地制度理论二、列宁、斯大林农地制度理论三、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人农地制度理论四、马克思主义农地制度理论的启示第二节 农地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一、土地改革时期:农民土地所有制(1949一1952)二、农村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时期:农地集体所有制(1953—1978)三、人民公社时期农地制度分析四、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
第二章 新时期农地制度改革的外部借鉴**节 美国的农地制度模式一、美国农地制度变迁二、美国的农场经营三、美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启示第二节 日本的农地制度模式一、日本农地制度变迁二、中日农地制度的比较三、日本农地制度变迁的启示第三节 俄罗斯的农地制度模式一、俄罗斯农地制度变迁二、俄罗斯农地制度变迁的启示第四节 台湾地区的农地制度模式一、台湾地区农地制度变迁二、台湾地区农地制度变迁的启示第五节 农地制度改革的外部借鉴一、农地制度改革的总体经验二、农地制度改革的具体经验三、政府在农地制度改革中的作用
第三章 新时期农地制度改革的内容和特点**节 农地制度改革的框架体系一、改革的时机二、改革的动因三、改革的目标四、改革的形式第二节 农地制度改革的历史演进一、突破传统体制逐步确立家庭承包制(1978—1983)二、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和农地流转的探索(1984—2002)三、法律保障农民土地权益,规范农地流转(2002一)第三节 农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一、农地产权制度二、农地管理制度三、农地流转制度四、农地征收征用制度第四节 农地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一、诱致性与强制性的结合二、国家意识形态和农民认知的互动三、渐进式的制度变迁四、效率与公平的博弈
第四章 广东省揭阳市农地制度改革的实证研究**节 对调研情况的说明一、调研区域概况二、调研样本概况三、样本农户基本情况第二节 农地制度问题的实证研究一、关于农地产权的实证研究二、关于农地流转的实证研究三、关于农地征用的实证研究
第五章 新时期农地制度改革的评价与对策**节 农地制度改革的评价一、农地制度改革的成效二、农地制度改革的经验三、农地制度改革的局限第二节 农地制度创新的对策一、农地使用模式的探索二、农地制度创新的原则三、农地制度创新的思路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附录农地制度调查表
后记
封面
书名:新时期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研究
作者:陈淑琼
页数:327
定价:¥52.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010171722
PDF电子书大小:10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新时期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研究》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