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仪式过程到信仰圈-黄河流域伏羲祭祀仪式考察研究
本书特色
[
伏羲信仰遍及全国,但在黄河流域分布更为集中。伏羲“生成纪”、“长于新乐”、“都陈”、“葬于陈”等历史典籍记载,是黄河流域伏羲信仰的主线,形成以甘肃天水、河南淮阳、河北新乐为中心的小的伏羲祭祀圈,而其他祠庙及信仰均分散以这三个中心点为核心的黄河流域的平坦川区或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本书从人类学仪式视角出发,以黄河流域伏羲信仰地为主线,关注伏羲祭祀仪式的基本情况以及伏羲神话传说的流布状况。通过对黄河流域以天水、淮阳、新乐为中心的伏羲集中信仰地进行实地考察与民俗志描述,讨论了伏羲神话母题及包含的文化内涵,从纵深处探讨黄河流域伏羲信仰圈的形成。
]
作者简介
[
余粮才,男,1973年生,甘肃省张家川县人,中共党员,中央民族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兰州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甘肃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陇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先后在《西北民族研究》、《青海社会科学》等报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甘肃省教学成果奖、甘肃高校社科成果奖、甘肃省社科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
目录
绪 论
**章 历史上的伏羲祭祀
**节 秦代以前的伏羲祭祀
第二节 两汉至隋朝的伏羲崇拜
第三节 唐宋元时期的伏羲崇拜
第四节 明清以来的伏羲祭祀及伏羲崇拜
第二章 黄河流域自然人文环境及伏羲祠庙的分布概况
**节 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第二节 黄河流域的人文历史
第三节 黄河流域伏羲庙的分布情况
第三章 秦陇区伏羲祭祀仪式
**节 秦陇区伏羲信仰概况
第二节 天水伏羲庙伏羲祭祀仪式考察
一、天水伏羲信仰地的文化生态
二、天水伏羲信仰的范围及分布
三、天水伏羲庙伏羲祭祀仪式
四、卦台山民间祭祀仪式
第三节 伏羲庙祭祀仪式中的“灸百病”习俗
第四节 秦陇区与伏羲相关的习俗
一、与兄妹婚神话相关的习俗
二、与女娲补天及创造人类神话相关的习俗
三、与人首蛇身神话相关的习俗
四、与伏羲创八卦相关的习俗
五、葫芦信仰及相关的习俗
第四章 中原地区伏羲祭祀仪式考察
**节 中原地区伏羲信仰概况
第二节 淮阳太昊陵伏羲祭祀仪式
一、淮阳县自然人文概况
二、淮阳伏羲陵概况
第三节 淮阳伏羲陵伏羲祭祀仪式
一、官方公祭
二、民间朝祖
三、公祭的官方在场与民间朝祖的互动
第四节 太昊陵庙会上的民俗事象:担经挑和泥泥狗
一、担经挑
二、泥泥狗
第五章 晋冀鲁区伏羲信仰考察
**节 河北的伏羲信仰
一、伏羲信仰在河北省的分布概况
二、新乐伏羲台的田野考察
三、赵县双庙村“哥姐庙”的田野考察
第二节 山东伏羲庙的田野考察
一、山东伏羲信仰的分布
二、山东伏羲庙的田野考察
第三节 山西省伏羲祭祀仪式的考察
一、山西省伏羲信仰的分布
二、吉县人祖山伏羲庙
三、洪洞县卦底村的考察
第六章 伏羲神话在黄河流域的流布
**节 黄河流域伏羲神话流传的特点
第二节 黄河流域的伏羲神话母题
一、黄河流域伏羲神话的主要内容
二、伏羲神话的母题
三、黄河流域伏羲神话的传承
第三节 黄河流域伏羲神话传说的文化内涵
第四节 地方精英人物对伏羲神话的加工和改造
第七章 仪式过程、口承神话与信仰圈
**节 伏羲祭祀仪式过程中的结构与反结构
一、伏羲祭祀仪式过程中的时空分析
二、伏羲祭祀仪式过程中的象征符号
三、伏羲祭祀仪式中的结构与反结构
第二节 祭祀仪式与口承神话、庙会及伏羲信仰
一、伏羲祭祀仪式与口承神话
二、伏羲祭祀仪式与庙会
三、伏羲祭祀仪式与信仰
四、伏羲口承神话与信仰
第三节 伏羲信仰圈的形成
一、信仰圈理论
二、黄河流域伏羲信仰圈的形态
三、黄河流域伏羲信仰圈的形成
第八章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昊伏羲祭典
一、作为“地方性知识”太昊伏羲祭典
二、太昊伏羲祭典是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空间
三、非遗视域下太昊伏羲祭典体现的民间与官方博弈
结 论
参考文献
封面
书名:从仪式过程到信仰圈-黄河流域伏羲祭祀仪式考察研究
作者:余粮才
页数:266
定价:¥56.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4-01
ISBN:9787010203249
PDF电子书大小:140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从仪式过程到信仰圈-黄河流域伏羲祭祀仪式考察研究》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