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变革与现代文学的发生
节选
[
虽说近代以来的语言的变革,即是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但本人不以语言学的界定从语音、语汇和语法三个问题来论述语言变革与现代文学的发生,这是因为,一方面,清末以来的语言变革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并不限于形式方面,还有更为重要的思想和观念问题,若以语言三要素的框架来论述,就无法容纳这些观念要素;另一方面,如果从语音、语汇和语法三个方面说明语言变革对现代文学发生的影响,要涉及更多语言学技术层面的知识。以语汇的变化为例来说,要说明语言变革对文学改良和文学革命的影响,就要具体统计和分析是哪些俗语和外来词以及仿造词进入了文学当中,这些新语汇又通过哪些方式颠覆了旧文学的韵律结构,从而建立起白话体的文体结构。我在文中引用了意大利学者关于明清白话小说和近现代白话小说在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的比例,以此说明现代白话小说的成功,有其在语言形式上与古代白话小说之间的继承关系作基础。我想,以此方法来分析新诗与旧诗在语汇的变化,*能说明新诗与旧诗的差别以及它的不成功,即在白话诗的多音节词太多,因而与传统诗歌形式之间缺乏必要的继承关系,又没有建立与白话相应的形式。这样的方式虽好,但在我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上又是不允许的。
]
本书特色
[
《语言变革与现代文学的发生》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
]
内容简介
[
随着新旧世纪的交替,人们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了对中国现代文学在一个世纪里所走过的历程及其所取得的成绩的回顾与评判。这次回顾与评判,表现出来的一个基本倾向是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不满。由此而引发了长达数年的关于现代文学的性质(是否具有“现代性”)、时限(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一时间概念相关的问题)、成就(对现代文学的各种褒贬不一的意见)等等方面的争论。具体来说,是如下一些文学事件和观点,引发了我对现代文学基本问题的思考
]
作者简介
[
张向东,1969年出生,文学博士,分别于1994年和200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2003至2006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师从郭志刚先生攻读中国现代文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甘肃政法学院和西北民族大学,现为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驻站博士后。先后在《二十一世纪》(香港)、《文艺报》、《甘肃社会科学》、《重庆社会科学》、《文化中国》(加拿大)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篇。
]
目录
**章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关于题目的说明
三 视角和方法
四 时间的跨度
第二章 语言变革与现代文学之发生的历史叙述
**节 文学史的叙述
一 解放前文学史对语言变革与现代文学发生之关系的叙述
二 解放以来文学史对语言变革叙述的新变
三 港台地区文学史的叙述
第二节 语言学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的叙述
一 黎锦熙的《国语运动史纲》
二 谭彼岸的《晚清的白话文运动》和陈万雄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
三 李孝悌的《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1901—1911》
第三章 语言观念的演变和“文白之争”的兴起
**节 春秋战国:语言观念的形成——正名/无名·名/实·言广道(意)
一 正名与无名
二 名与实
三 言与道(意)
第二节 魏晋六朝:言意之辨
一 名实之辨
二 言意之辨
第三节 传统话题的延续和文白之争的兴起
一 对“正名”与“名教”的批判
二 名与实
三 言与意
四 文白之争
第四章 语言变革面面观
**节 理论倡导
第二节 各种实践:切音字运动 白话小说?白话教科书 白话报刊 演说
一 切音字运动
二 白话小说、白话教科书和白话报刊
三 演说及其催生的演说文
第三节 几种对立因素:复古缂新 国家/个人 官府/民间
一 复古与革新
二 国家与个人
三 官府与民间
第五章 语言变革与现代文学之发生的历史关联
**节 文字进化与文学进化
第二节 横行书写、分段、新式标点符号
第三节 语言意识的觉醒与“人的发现
第四节 语言变革与现代文学格局的形成
第五节 从“文字救国”到“文学救国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封面
书名:语言变革与现代文学的发生
作者:张向东
页数:372
定价:¥29.0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020074853
PDF电子书大小:14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语言变革与现代文学的发生》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