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顶菊入侵机制及综合治理-现代生物农业.植物保护
本书特色
[
张国良、付卫东、郑浩等著的《黄顶菊入侵机制及综合治理(植物保护现代生物农业)》简要介绍了近十年来在我国开展的针对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的研究成果,包括生物学(第六章、第七章)、生态学(第五章、第八章、第九章)、植物化学(第十二章)等方面,并简要归纳了在这些研究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防治管理策略(第十章、第十一章)。此外,本书还对自黄顶菊发现以来的国外黄菊属部分研究进行了初步概述和简要讨论,包括系统学(**章、第二章)、解剖生物学(第三章)和植物化学(第四章)等方面。
《黄顶菊入侵机制及综合治理(植物保护现代生物农业)》适合从事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植物生理、植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以及菊科研究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农林部门技术人员使用参考。
]
内容简介
[
张国良、付卫东、郑浩等著的《黄顶菊入侵机制及综合治理(植物保护现代生物农业)》系统研究了黄顶菊入侵扩散机理、灾变机制,明确了黄顶菊传播扩散路径、入侵风险区域、种群发生规律;明确了黄顶菊种子萌发、光敏等特征,植株生长、开花、繁殖习性及耐盐、耐旱抗逆特性;分离、鉴定了黄顶菊主效化感物质,揭示了其时空动态变化规律。根据黄顶菊的入侵特点,制定了因地制宜、分区治理的防控策略,开发了黄顶菊实时监测网络平台、种子图像识别系统,建立了黄项菊危害评估模型;构建了以化学防除为主体,以麦秸、薄膜覆盖为辅助措施的黄顶菊应急控制技术体系和以生物替代技术为主体,结合刈割、施肥等农艺辅助措施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形成了一系列轻简便实用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对黄顶菊检疫、监测、应急控制和综合治理。
]
目录
前言**章 黄菊属植物分类 **节 黄菊属植物分类研究历史 第二节 黄菊属植物的分类地位 第三节 黄菊属植物形态特征 参考文献第二章 黄菊属系统发育与分子进化 **节 黄菊属植物系统发育研究 第二节 黄菊属植物进化、扩散与植物地理 小结 参考文献第三章 黄菊属植物解剖结构与光合作用类型 **节 花环结构与c4植物 第二节 黄菊属植物解剖结构与co2代谢的进化 参考文献第四章 黄菊属植物化学概述 **节 黄酮类 第二节 黄酮硫酸酯生物合成 第三节 噻吩类 第四节 其他类别物质 参考文献第五章 黄顶菊发生与危害 **节 黄顶菊发生与调查 第二节 黄顶菊传播与扩散 第三节 黄顶菊入侵经济危害 第四节 黄顶菊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第六章 黄顶菊解剖学特征 **节 营养器官解剖特征 第二节 花的发育 第三节 黄顶菊生殖生物学 第四节 果实与种子 第五节 分泌结构及其他 参考文献第七章 黄顶菊入侵生物学 **节 种子的休眠与寿命 第二节 黄顶菊在我国的生长发育周期 第三节 黄顶菊繁殖特性 参考文献第八章 黄顶菊入侵生态学 **节 光照对黄顶菊发育的影响 第二节 温度对黄顶菊发育的影响 第三节 水分对黄顶菊发育的影响 第四节 土壤物理性状对黄顶菊发育的影响 参考文献第九章 黄顶菊入侵的化感机制 **节 黄顶菊对农作物的化感效应 第二节 黄顶菊化感物质分离鉴定 参考文献第十章 黄顶菊检疫与监测技术 **节 形态特征检验检疫方法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检验检疫方法 第三节 黄顶菊监测技术 第四节 黄顶菊发生预测模型的构建 第五节 黄顶菊发生监测预报网络平台构建 第六节 黄顶菊发生监测传感器网 第七节 黄顶菊在中国潜在适生区预测 参考文献第十一章 黄顶菊的综合防控与治理 **节 黄顶菊化学防治 第二节 黄顶菊替代控制 第三节 黄顶菊生物防治 参考文献第十二章 黄顶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节 黄顶菊次生代谢物质 第二节 国内黄顶菊次生代谢物质研究 第三节 黄顶菊活性物质研究 参考文献附录i 黄顶菊的俗名或译名附录ii mckown等(2005)提取的黄菊属植物形态性状附录iii 国外已报道的黄菊属植物染色体数附录iv 用于黄顶菊化学防治的药剂 一、药剂简介 二、药剂索引索引后记
封面
书名:黄顶菊入侵机制及综合治理-现代生物农业.植物保护
作者:张国良
页数:381
定价:¥220.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030389275
PDF电子书大小:7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黄顶菊入侵机制及综合治理-现代生物农业.植物保护》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