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篇-沉管隧道设计施工手册
本书特色
[
本书分为技术篇与案例篇两部分,技术篇依托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的设计工作,详尽介绍了沉管隧道规划、设计、施工各个阶段所需要调研的项目,沉管隧道的构筑物设计中,所需要进行性能审核的基本事项,沉管隧道施工方法及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以及沉管隧道设备管理等内容。案例篇整理了多个沉管隧道工程项目的设计案例。
]
内容简介
[
《沉管隧道设计施工手册:设计篇》分为技术篇与案例篇两部分,技术篇依托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的设计工作,详尽介绍了沉管隧道规划、设计、施工各个阶段所需要调研的项目,沉管隧道的构筑物设计中,所需要进行性能审核的基本事项,沉管隧道施工方法及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以及沉管隧道设备管理等内容。案例篇整理了多个沉管隧道工程项目的设计案例。 《沉管隧道设计施工手册:设计篇》可供高等院校道路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师生,以及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为今后类似的沉管隧道设计、施工工程可提供参考和借鉴。
]
目录
序言**部分 技术篇1 总论1.1 适用范围1.2 专业词汇定义1.2.1 沉管隧道组成部分1.2.2 沉管管节的构造部件1.2.3 接头1.2.4 沉管的制作方法1.2.5 沉管的沉放与对接1.3 本书构成2 规划2.1 总则2.2 选型2.2.1 与桥梁的比较2.2.2 与其他隧道工法的比较2.3 使用规划2.4 隧道选址2.5 交通量及道路划分2.6 沉管隧道的规划2.6.1 一般规划2.6.2 沉管隧道段的规划2.6.3 隧道出入口段的规划2.6.4 竖井和通风井的规划2.7 线形规划2.7.1 平面线形2.7.2 纵向线形2.7.3 隧道出入口段的路面高程2.8 横断面规划2.8.1 内空截面2.8.2 建筑限界2.8.3 横向坡度2.9 规划评价2.9.1 技术评价2.9.2 经济评价2.9.3 复合评价体系2.9.4 全社会成本评价体系的思考2.1 0实施模式3 调研3.1 总则3.2 调研内容3.2.1 社会条件调研3.2.2 自然条件调研3.2.3 环境保护调研3.2.4 其他调研4 沉管隧道设计4.1 总则4.1.1 一般规定4.1.2 沉管隧道的功能要求和目标性能4.1.3 沉管隧道的结构性能验算4.1.4 极限状态法设计4.1.5 设计使用年限4.1.6 作用及作用效应组合4.1.7 沉管隧道结构内力计算4.2 沉管隧道结构设计4.2.1 一般规定4.2.2 结构设计的目标及性能要求4.2.3 设计验算内容4.2.4 沉管管节设计4.2.5 回填4.3 隧道出入口段的设计4.3.1 -般规定4.3.2 设计目标及性能要求4.3.3 结构形式及断面设计4.3.4 隧道出入口段设计验算4.4 沉管隧道地基及基础设计4.4.1 一般规定4.4.2 设计目标及性能要求4.4.3 设计验算内容4.4.4 沉管隧道地基基础设计4.5 竖井与通风井设计4.5.1 一般规定4.5.2 设计目标及性能要求4.5.3 结构形式及断面设计4.5.4 竖井及通风井的设计验算4.5.5 景观设计4.6 沉管隧道抗震设计4.6.1 沉管隧道抗震设计基本原则4.6.2 沉管隧道抗震设计中的岩土问题4.6.3 沉管隧道纵向抗震验算4.6.4 沉管隧道横向抗震验算4.6.5 沉管隧道出入口段的抗震性验算4.6.6 竖井的抗震性验算4.6.7 地震过程中的土体液化5 施工要求5.1 总则5.2 沉管管节预制5.2.1 沉管管节预制方法5.2.2 施工检查5.2.3 管节入水及浮运5.3 沉管管节的安装5.3.1 沉管管节的安装施工5.3.2 沉管管节的沉放及其对接5.3.3 压载施工5.3.4 管节底部填充及侧面回填5.4 岸隧过渡段护岸施工5.4.1 一般规定5.4.2 临时围堰设置与拆除5.4.3 永久护岸及防撞施工5.5 沉管预制场5.5.1 概述5.5.2 干鸡法沉管预制厂5.5.3 工厂法沉管预制厂5.6 管节临时寄存区5.7 陆上开挖作业5.7.1 一般规定5.7.2 开挖坡面防护5.7.3 支护方式5.8 竖井与通风井施工5.8.1 一般规定5.8.2 竖井5.8.3 通风井5.9 隧道出入口段施工5.9.1 与沉管隧道的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合理衔接的必要性5.9.2 出入口段施工应当考虑对周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5.9.3 考虑存在障碍物的可能性5.9.4 确保止水性5.9.5 沉管管节直接对接时的注意事项5.10 管节浮运通航安全6 设备管理6.1 通风设备6.1.1 专用术语6.1.2 沉管隧道通风设计的整体规划6.1.3 烟气颗粒浓度设计6.1.4 通风方式及类型6.1.5 通风量计算6.1.6 通风设备情况及条件分析6.2 消防应急设备6.2.1 消防应急设备设计参考标准6.2.2 消防应急设备设置数量6.2.3 消防应急设备类型6.3 照明设备6.3.1 照明设备设计参考标准6.3.2 隧道照明的模式6.3.3 隧道照明的常见光源6.3.4 隧道内人行通道及逃生通道照明设计6.4 供电设备6.4.1 供电设备设计参考标准6.4.2 供电设备设计需求调查6.4.3 供电开工调查6.4.4 紧急使用发电设备6.5 监测设备6.6 远程监控设备6.7 排水设备6.8 内装设施6.9 防灾设备第二部分 案例篇7 沉管隧道主要代表性建设案例概要7.1 那霸港临港公路沉管隧道7.1.1 隧道概况7.1.2 工程图片7.2 大阪港梦洲沉管隧道7.2.1 隧道筒介7.2.2 工程图片7.3 新若户公路沉管隧道7.3.1 隧道概况7.3.2 工程图片7.4 厄勒海峡沉管隧道7.4.1 隧道概况7.4.2 工程图片7.5 大士沉管隧道7.5.1 隧道概况7.5.2 工程图片7.6 悉尼海湾沉管隧道7.6.1 隧道概况7.6.2 工程图片7.7 香港西区海底隧道7.7.1 隧道概况7.7.2 工程图片7.8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7.8.1 隧道概况7.8.2 工程图片7.9 韩国釜山一巨济沉管隧道7.9.1 隧道概况7.9.2 工程图片7.1 0神户港一港岛沉管隧道8 沉管隧道地基及基础设计案例8.1 沉管隧道基槽设计8.1.1 基槽开挖平面设计8.1.2 基槽开挖断面设计8.2 地基基础与清淤设计8.2.1 变形协调设计理论8.2.2 地基设计8.2.3 清游9 沉管隧道结构设计案例9.1 川崎港海底沉管隧道设计案例9.1.1 项目概况9.1.2 设计条件9.1.3 设计计算方法9.1.4 沉管主体结构设计9.2 港珠澳大桥半刚性沉管结构设计案例9.2.1 工程概况9.2.2 设计条件9.2.3 半刚性沉管基本概念及构造9.2.4 半刚性沉管计算10 沉管隧道*终接头设计案例10.1 那霸港临港公路沉管隧道*终接头方案研究10.1.1 止水板方式10.1.2 终端块方式10.1.3 V型块方式10.1.4 滑行连接块方式(Terminal block)10.1.5 Key 管节方式10.1.6 主动止水可逆折叠管节式10.2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终接头设计案例10.2.1 工程概况10.2.2 总体工艺流程10.2.3 结构构造10.2.4 *终接头计算11 沉管隧道暗埋段设计案例11.1 大阪咲洲沉管隧道港区侧暗埋段设计案例11.1.1 结构及线形设计11.1.2 地基处理11.1.3 基础的形式11.1.4 设计条件11.1.5 结构设计11.2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暗埋段设计案例11.2.1 概述11.2.2 结构布置与构造11.2.3 基础设计及构造11.2.4 主要施工工序11.2.5 结构分析计算与验算11.2.6 计算结果12 沉管隧道抗震设计案例12.1 大阪港梦洲沉管隧道抗震设计案例12.1.1 概述12.1.2 地质勘察12.1.3 沉管隧道抗震计算模型12.1.4 沉管隧道抗震计算结果12.1.5 地震反应谱计算结果12.1.6 振动模型试验12.1.7 动力计算与模型试验的结果的比较12.2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抗震设计案例12.2.1 项目概况12.2.2 设计计算依据12.2.3 计算内容及方法12.2.4 计算原理及参数12.2.5 作用效应组合12.2.6 结构地震响应12.2.7 分析计算结果13 沉管隧道结构防水设计案例13.1 工程简介13.2 防水薄膜的性能要求13.3 防水薄膜的强度及耐久性13.4 防水薄膜黏合性试验13.4.1 试件的制作13.4.2 试件的养护及试验13.5 拉伸试验13.6 防水薄膜端部耐水压试验13.7 防水薄膜粘贴作业13.8 砂浆保护层13.9 混凝土防护14 通风井规划设计案例14.1 简介14.2 规划14.2.1 规划的主旨14.2.2 周围环境14.2.3 通风井的基本规划14.3 设计14.3.1 平面设计14.3.2 造型及详细设计14.3.3 结构设计14.3.4 附属设备设计15 沉管隧道施工工法案例概要15.1 管节混凝土的浮态浇筑15.1.1 工法筒介15.1.2 工法特征15.1.3 混凝土浇筑顺序15.1.4 变形监测15.2 使用滑动架的牵引法15.2.1 工法简介15.2.2 特征15.2.3 牵引设备15.2.4 管节牵引15.3 塔驳方式(中心塔)15.3.1 工法筒介15.3.2 特征15.3.3 管节定位系统15.3.4 应用项目15.4 通过楔形块修正管节方向的方法15.4.1 工法简介15.4.2 工法特征15.4.3 注意事项15.4.4 施工概要15.4.5 应用项目15.5 Key管节工法15.5.1 工法简介15.5.2 工法特征15.5.3 注意事项15.5.4 施工概要15.5.5 应用项目15.6 波纹型钢板顶推工法15.6.1 工法筒介15.6.2 工法特征15.6.3 注意事项15.6.4 施工筒介15.6.5 应用项目15.7 顶推沉管隧道工法15.7.1 工法筒介15.7.2 工法特征15.7.3 结构形式15.7.4 接头15.7.5 注意事项15.7.6 施工简介16 川崎港海底沉管隧道道路附属设施案例16.1 工程概况16.2 通风设备16.2.1 概要16.2.2 通风量的计算16.2.3 人行道通风16.2.4 通风井处的废气扩散计算16.3 照明设备16.3.1 概要16.3.2 连接道路照明16.3.3 隧道照明16.4 供配电设备16.4.1 概要16.4.2 供配电设备基本规划16.4.3 高压供配电设备16.4.4 中压供配电设备16.4.5 配电方式16.4.6 变配电设备16.4.7 不间断电源16.4.8 配电系统运用16.5 排水设备16.5.1 概要16.5.2 排水量的计算16.5.3 排水系统的设定16.5.4 排水沟、泵房等的大小16.5.5 沉砂槽和排砂规划16.5.6 排水泵的型号、台数及功率16.6 防灾设备16.6.1 概要16.6.2 水喷淋消防设备16.6.3 火灾报警设备16.6.4 报警设备16.6.5 逃生设备16.6.6 其他设备16.7 备用发电设备16.7.1 概要16.7.2 备用发电机的设置16.7.3 备用发电负荷的计算16.7.4 运行控制方式16.7.5 备用发电冷却方式16.7.6 燃料供给设备16.8 远程监视控制设备16.8.1 概要16.8.2 远程监视控制的方式16.8.3 控制范围16.8.4 通风控制设备16.9 通信及广播播报设施16.9.1 概要16.9.2 广播播报装置16.9.3 天线的设置场所16.9.4 隧道内传送路参考文献彩图
封面
书名:设计篇-沉管隧道设计施工手册
作者:本书编委会
页数:574
定价:¥238.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2-01
ISBN:9787030605764
PDF电子书大小:14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