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着光明的火炬-诺贝尔奖和文学
节选
[
《擎着光明的火炬:诺贝尔奖和文学》介绍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设立初衷和发展简史,揭示了其演进历程与世界文学发展潮流的互动关系。并通过对28位获奖作家的重点分析,对诺贝尔文学奖”理想主义倾向”的遴选标准进行诠释,为读者了解本奖项提供了丰富、生动的资料。
]
本书特色
[
本书介绍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设立初衷和发展简史,揭示了其演进历程与世界文学发展潮流的互动关系,并通过对28位获奖作家的重点分析,对诺贝尔文学奖“理想主义倾向”的遴选标准进行诠释。全书共分10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谦逊而孤独的富翁》、《缪斯女神的慰藉》、《众望所归的大师为何与巨奖无缘?》、《泰戈尔:被西方误读了的东方作家》、《一座桥和一个民族的历史》等。
]
内容简介
[
瑞典发明家、实业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他的遗嘱中写到:“一部分奖金赠与在文学上创造出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出色的作品的人”。自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次颁奖以来,这个被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1967年文学奖得主)称之为“高擎着光明火炬的诺贝尔家族”已绵延百余年。
本书介绍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设立初衷和发展简史,揭示了其演进历程与世界文学发展潮流的互动关系,并通过对28位获奖作家的重点分析,对诺贝尔文学奖“理想主义倾向”的遴选标准进行诠释,为读者了解本奖项提供了丰富、生动的资料。
]
目录
故事从童话开始 谦逊而孤独的富翁 看似征婚的招聘广告 你的心灵是自由的吗? 一见钟情,情归何处? 缪斯女神的慰藉“理想主义倾向”和“*出色的” 几个字难坏了博学的评委 局限与超越 寻找诗意的栖居地一个陌生的名字定下了十年的基调 普吕多姆是谁? 众望所归的大师为何与巨奖无缘? “我们的文学多么古老!” 英国人醒悟了,但只能跟在波兰人后边 该瑞典自己的作家了从一粒种子到参天大树 自然主义顺其自然的折桂 感应世界文坛的精神脉动 现代主义也是理想主义 泰戈尔:被西方误读了的东方作家 美国人以特别的方式表达理想“理想主义倾向”的另一层面 *深的阴影将是光源所在 荒原:我们真实的生存写照 生活有如白痴讲的故事 海明威:孤独而脆弱的硬汉 他人即地狱:人类生存境况解读 等待戈多:后工业时代支离破碎的梦真的是东方叛逆者的荣誉吗? 逃避或反叛:人生的选择 在丰沃的土壤里扎根 描写顿河生活的大师 主流意识形态下的个性化写作 走出铁幕的索尔仁尼琴世界是多元的,文学也应该是多元的 一座桥和一个民族的历史 我在美丽的日本 人类之树:一个遥远大陆的风景 尼罗河絮语 为消除人类的隔阂而斗争 摆脱孤独:我们心灵世界的渴望 落花无意,流水有情精英文学与人类价值的尊严 颁奖给诗人意味着复兴一种人文主义 拉丁美洲的精神皇后 诗人应该是人民的面包帅 将武器置于田野 分裂的天空下一个和平的歌者中国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 一种渴望,一种追求 鲁迅眼中的诺贝尔文学奖 老舍得了诺贝尔文学奖?1901年-2009年历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概览后记
封面
书名:擎着光明的火炬-诺贝尔奖和文学
作者:陈春生
页数:313
定价:¥35.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100060356
PDF电子书大小:10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