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现代性批判
本书特色
[
上世纪20-30年代的批判理论,如法兰克福学派,兴起了对于现代性和现代主义的复杂而精深的批判研究。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论和实践与这一丰富的传统同时发展,但却基本上独立于此传统之外。本书作者通过探讨现代性、栖居和建筑学之间的关联性,试图填补在现代运动的话语与现代性文化理论之间存在的鸿沟。一方面,她从批判理论的视角展开对建筑学的讨论,另一方面,她通过与建筑学的连接,修正了批判理论的地位。她将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场域进行考量,这一场域建构了日常生活,也包含了现代性固有的主要矛盾,但她争辩道,建筑学仍有某种能力使用权取一种批判立场来面对现代性。
除了展开关于建筑、现代性和栖居间关系的理论探讨,此书也是建筑学学生了解批判理论话语的导读,为此,有关瓦尔特本雅明、恩斯特布洛赫、特奥多尔阿多诺以及威尼斯学派(塔夫里、达科、卡奇亚里)的章节就不能被孤立地阅读了。
]
内容简介
[
上世纪20-30年代的批判理论,如法兰克福学派,兴起了对于现代性和现代主义的复杂而精深的批判研究。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论和实践与这一丰富的传统同时发展,但却基本上独立于此传统之外。《建筑与现代性(批判)》作者希尔德·海嫩通过探讨现代性、栖居和建筑学之间的关联性,试图填补在现代运动的话语与现代性文化理论之间存在的鸿沟。一方面,她从批判理论的视角展开对建筑学的讨论,另一方面,她通过与建筑学的连接,修正了批判理论的地位。她将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场域进行考量,这一场域建构了日常生活,也包含了现代性固有的主要矛盾,但她争辩道,建筑学仍有某种能力使用权取一种批判立场来面对现代性。
除了展开关于建筑、现代性和栖居间关系的理论探讨,此书也是建筑学学生了解批判理论话语的导读,为此,有关瓦尔特本雅明、恩斯特布洛赫、特奥多尔阿多诺以及威尼斯学派(塔夫里、达科、卡奇亚里)的章节就不能被孤立地阅读了。
]
作者简介
[
希尔德·海嫩(HildeHevnen),建筑理论历史学家。曾于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学习建筑和哲学,并获得博士学位。现任该校的建筑理论教授。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的现代性、现代主义与性别等问题上。出版专著《建筑与现代性:批判》(1999),共同主编文集《从乌托邦回归:现代运动的挑战》(2002),共同主编文集《密度内》(2003)等。
]
目录
致谢导言1 建筑学面对现代性 现代性的诸种概念 栖居远逝 建筑学的困境2 建构现代运动 一种建筑的先锋派? s.吉迪恩:一个现代性的纲领性见解 新体验与新视野 《空间、时间与建筑》:现代建筑的总则 从先锋到典范 《新法兰克福》:寻找一种统一的文化 思想与意图 先锋派与城市之间的辩证法 作为先锋派的《新法兰克福》3 镜中映像 断裂的体验 阿道夫·路斯:传统延续性的断裂 栖居、文化与现代性 一种差异的建筑 不连续的连续性 瓦尔特·本雅明:一个无阶级社会之梦 摹拟与体验 反常理的历史梳理 一个时代的建筑学或者面相学 栖居、透明性、外在性 建筑、现代性与栖居 在虚空中建造:恩斯特·布洛赫对现代建筑的批判 故乡:一个乌托邦的范畴 可清洗的墙面与轮船般的住宅 现代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内的一个断裂点 威尼斯学派与否定思维的诊断 建筑与乌托邦 大都市与否定思维 栖居与现代性的“场所” 作为意识形态批判的历史4 建筑:作为现代性的批判 先锋派与现代性的对峙 新巴比伦:乌托邦的谬论 “整体性城市规划”与功能主义的批判 新巴比伦:谎言社会的对立面 乌托邦的悲剧 无路可逃:阿多诺的美学理论 非同一的星丛 现代性,启蒙辩证法的显现 摹拟与否定性 艺术的双重特性 建筑中的摹拟 当代理论中的摹拟 关于批判 两线之间 一座巴别塔后续:栖居、摹拟、文化注释索引译者鸣谢
封面
书名:建筑与现代性批判
作者:海嫩
页数:402
定价:¥39.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100110440
PDF电子书大小:13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建筑与现代性批判》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