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研究

节选

[

全盛须臾那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高适所处的时代
经历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的高适,不但在当时政坛上曾以官至刺史、节度使而获“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①的称誉,而且在盛唐诗坛上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诗人。他的诗,以洪钟大吕般的声音,唱出了他悲壮激昂的爱国热情,切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关心民生疾苦的进步思想,以及壮志难酬的深沉苦闷,因而比较深刻地反映出当时各种主要的社会矛盾。在盛唐诗坛上,把他列为仅次于李白、杜甫的重要诗人,是毫不为过的。
列宁指出:“在评价个人的社会活动时会发生的真正问题是: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保证这种活动得以成功呢?”②这就告诉我们,评价个人的社会活动,必须研究他的时代条件,从中找出时代给予他事业上的重要影响作用。因为一个杰出的作家,不但是他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而且首先是他那个时代的儿子。因此,研究高适其人的政治和文学活动,必须了解他所处的时代。
高适生活的时代,有哪些显著特点呢?
高适的时代,是唐王朝国力达到全盛的时代。
  ……

]

内容简介

[

《高适研究》一书,对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又身兼“戎帅”的高适,作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包括其生平思想、军政活动、诗歌艺术、文赋创作、地位影响等,对其中若干悬疑及争议问题,作者勾稽史料,独抒己见,决疑解惑,识断精审。对于高适诗歌的主要成就边塞诗,作者对其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民族矛盾以及爱国主义内涵,作了细致深入地探讨和论述,并从文学的角度来分析评论了高适诗歌“悲壮”的风格特征及不同变化,以及抒情方式和语言的鲜明个性。该书布局匠心独具,笔势纵横结合,其中不乏创新之处,不啻为唐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成果。

]

目录

序全盛须臾那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高适所处的时代一卧东山三十春晚年持节将楚兵——高适的生平-永愿拯刍荛孰云于鼎镬——高适政治思想透视-单车入燕赵栖迟愧宝刀——高适两赴蓟北的边塞诗述评一朝感推荐万里从英髦——高适从军河西的边塞诗述评秉钺知恩重临戎觉命轻——高适出镇淮南及诗歌创作驱传及远蕃忧思郁难排——高适为官西川及诗作评价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高适诗歌雄放风格论析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高适诗歌雄放风格异变概观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高适诗歌的语言特色作赋同元叔能诗非仲宣——高适的文赋创作脱略身外事交游天下才——高适和杜甫的交谊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高适与岑参诗风之异同缘情韵骚雅纵横建安作——高适诗歌的渊源总戎楚蜀应全未方驾曹刘不啻过——高适的地位和影响附录一:主要参考文献附录二:边塞诗研究中若干问题刍议论初唐边塞诗的发展和陈子昂的贡献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论盛唐边塞诗的雄浑美后记又记

封面

高适研究

书名:高适研究

作者:佘正松

页数:259

定价:¥38.0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8-10-01

ISBN:9787101063554

PDF电子书大小:14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高适研究》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