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镂之金石”传统与明清碑禁体系
本书特色
[
本书对始自西周的“铭金纪法”和萌生于春秋战国的“刻石纪法”进行了认真梳理,努力把握其发展进程中的普遍性与个别性、规律性与时代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力图凸显古代中国法制“镂之金石”传承的框架及其发展沿革的时代坐标,以此表明其是一种有别于纸本文献传承的相对独立的法律纪事传统。
]
内容简介
[
本书对始自西周的“铭金纪法”和萌生于春秋战国的“刻石纪法”进行了认真梳理, 努力把握其发展进程中的普遍性与个别性、规律性与时代性的特征。
]
作者简介
[
李雪梅,俄罗斯族,1963年生于北京,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1987年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自1998年起从事法律古籍和碑刻法律文献整理研究,发表碑刻法律史料整理研究论文30余篇。代表专著有《中国近代藏书文化研究》、《收藏史话》、《碑刻法律史料考》,其中《碑刻法律史料考》获第四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古代石刻法律文献叙录”(14FFX025)、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古代石刻法律文献分类集释与研究”(15ZDA06)等课题。
]
目录
导论第—节 主旨、结构及观点 第二节 相关研究回顾 第三节 方法与视角 第四节 观点和概念阐释上篇 法制“镂之金石”之传承与发展**章 先秦至秦汉“铭金纪法”传统导论第—节 主旨、结构及观点 第二节 相关研究回顾 第三节 方法与视角 第四节 观点和概念阐释上篇 法制“镂之金石”之传承与发展**章 先秦至秦汉“铭金纪法”传统第—节 西周“器以藏礼”与宗邑权益 第二节 春秋“器以布法”与国邑秩序 第三节 战国“物勒工名”以防伪杜奸 第四节 秦汉“刻诏行法”与法制一统 第五节 “铭金纪法”的后世余音第二章 “刻石纪法”的演变与传承第—节 金石并重:“刻石纪法”萌芽期(先秦) 第二节 碑以明礼:“刻石纪法”初创期(秦汉至隋) 第三节 碑以载政:“刻石纪法”发展期(唐宋金元) 第四节 碑以示禁:“刻石纪法”完备期(明清) 第五节 “刻石纪法”的转型期(清季民初)中篇 明清碑禁体系与非正式法第三章 明清地方禁令与词讼禁碑 **节 明清地方禁令与禁碑 第二节 明清地方词讼禁碑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明清词讼禁碑之特色第四章 江南“禁当行碑”与地方法律秩序的构建第—节 明末清初工商禁碑之特色 第二节 明代“铺行承值”禁令的缘起与示禁碑 第三节 清初江南“禁当行碑”的颁刻及实效 第四节 工商禁碑与地方法律秩序的形成第五章 明清碑禁体系及其特征第—节 明代以前禁碑的形式和特征 第二节 明清敕禁碑与圣旨国法的象征意义 第三节 官禁碑与地方法律秩序的构建 第四节 民禁碑的独立性和依附性 第五节 碑禁体系中的政府公权和民间公权第六章 清代工商会馆碑刻与非正式法第—节 清代工商行业规范的形成基础 第二节 清代工商行业规范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清代工商行业规范的特色第七章 信仰仪式权威:非正式法的生成路径 **节 非正式法的原生路径:“神授”仪式 第二节 非正式法的次生路径:“奉宪”示禁 第三节 非正式法与正式法的沟通:神道设教第八章 非正式法中的“罪”与“罚”第—节 民间定“罪”原则 第二节 民间罚则特色下篇 “金石纪法”与中国传统法制第九章 中国法制“镂之金石”传统及特质 **节 法制“镂之金石”传统之“礼制”特质 第二节 法制“镂之金石”传统之“公政”特质 第三节 法制“镂之金石”的权力属性和社会意义第十章 法律碑刻:一种独立的存在第—节 碑禁体系的标志意义 第二节 法律碑刻之独特功能和作用第十一章 “刻石纪法”:两种法制表达和实践系统第—节 政府公权的“刻石纪法” 第二节 民间公权的“刻石纪法” 第三节 非正式法与正式法的互补性结语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附录二 近五年访碑博物之旅时地记专辞索引人名索引青铜器索引碑石索引后记
封面
书名:法制“镂之金石”传统与明清碑禁体系
作者:李雪梅著
页数:410
定价:¥79.0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101107777
PDF电子书大小:4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