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艺术

本书特色

[

颗粒艺术,一种呈现美、创造美的方法,一种让图形结构、解构、重构的形式。它表面看是一组数学模型公式,但其内在取决于创作者对创作这件事情本身是否全身心投入。主题和材料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创作者是否能将材料的特性充分发挥到极致,淋漓尽致地展现材料在创作中的角色和作用。

]

内容简介

[

名家推荐:

在艺术与科学之间
——读王楠的颗粒艺术
艺术与科学本来是不分家的,都是人类的文化符号活动。艺术与科学分离而成为独立的科目,在18世纪的欧洲才确立起来,中国则更晚。我们今天使用的艺术概念以及相应的科目,是20世纪出现的新生事物。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看,我们今天使用的艺术概念以及对艺术的理解,都是晚近发生的事情。
我们今天可以轻易地将艺术与科学区别开来。科学需要验证,没有被验证的科学理论不会得到承认。艺术不要求验证,没有被验证的艺术作品照样具有艺术魅力。科学建立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今天的科学一定比过去的科学强。艺术依赖个人天才和兴趣,今天的艺术不一定比过去的艺术强。我们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将艺术与科学区分开来。如果从语言的角度来看,科学的语言是明确的,是没有密度的。艺术的语言是明白的,是有密度的。有密度的语言在两个*小的单位之间可以加入一个单位,以至于无穷,因此是不可以用分析来穷尽的。没有密度的语言在两个*小的单位之间不能加入一个单位,因此是可以用分析来穷尽的。
然而,王楠的颗粒艺术却要挑战这种常识。颗粒艺术的语言是没有密度的,两个*小的颗粒之间不能加入另一个颗粒。但是,没有密度的颗粒却构成了有密度的绘画艺术,而且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就像定格动画一样,卡顿不是缺点,而是魅力所在。
正因为如此,王楠的颗粒艺术将分割开来的科学与艺术又联系起来了。对颗粒的分析,对颗粒的综合,构成艺术的图景。期待王楠在科学分析和艺术创造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彭 锋

]

作者简介

[

王楠,1987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颗粒艺术实验室教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颗粒艺术研修班导师。 2010年,首次提出并运用沙子进行教学。2015年,提出“颗粒艺术”概念。先后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等高校进行教学实践。创作作品千余件,原创颗粒影像作品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及多个省级卫视频道展示。

]

封面

颗粒艺术

书名:颗粒艺术

作者:王楠

页数:0

定价:¥228.0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7-01

ISBN:9787102082776

PDF电子书大小:13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颗粒艺术》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