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共和国六十年与中国模式

节选

[

《人民共和国六十年与中国模式》记录的一次研讨会,即以“中国模式”为主题,汇集了各个领域的四十多位优秀学者,专题发言与开放讨论相结合。学者们从各自富有创造力的思考和研究出发,试图对中国在现代历史和世界中的轨迹及未来做出扎实的研判,提供研究中国的新视野。六十年一甲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这么长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在全世界瞩目中国崛起的今天,在国际社会惊呼中国的发展有一个“中国模式”之时,我们该如何做出自己的思想贡献。

]

相关资料

[

我们知道,中国在1949年以后进入了这样一个历史阶段——世界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地缘战略尚不稳定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当然会有大型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机会。而中国在这个机会中所经历的工业化过程,和战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走的工业化路径是相似的,也就是宗主国投资,后发国家承接投资。如果我们撇开意识形态来看当时苏联所起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宗主国的作用。我们当然也知道,宗主国的投资一定是有条件的,如果不能满足宗主国的条件,投资就会停止。也就是说,宗主国的大规模投资并不会轻易得来,而中国得到苏联投资,是因为发生了朝鲜战争。所以说,中国的工业化建设,也就是苏联投资的军重化工类型的工业化建设,是1950年朝鲜战争启动的,并非1952年开始的。客观上看五十年代的国家工业化,之所以一上来就发展重化工业,主要是因为朝鲜战争。大家知道,重化是资本增密、技术增密型的,而这种具有内涵性质的资本增密和技术增密机制,必然排斥劳动。所以在初期阶段,也就是1950年重化工打头的工业化开始的时候,我们用了几年的时间,动员2000万青年农民进城工作。这些人是来挖土方、修马路的,正如刚才胡鞍钢所说,他们文化素质不高,不能进入资本增密、技术增密的重化企业去当工人,因此在第一轮的基本建设遭遇投资中辍带来的危机之后,就只能返回农村。这就是1959年以后的2000万人大返乡。这个过程其实是早期重化工打头的国家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是其内生的机制决定的。这和我们九十年代初期第二次产业资本扩张是一样的——因为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来搞“三通一平”,所以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当年就有4600万农民工进城打工。后期则因沿海外向型经济形成的工业大致属于轻纺和一般制造业,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导致劳动力需求不同。但后者在经济危机时,也是向劳动者转嫁代价。这里面就有一个转型的问题。1949年确立“新民主主义发展战略”时,共产党领导人说得很清楚,中国现在还不能搞社会主义。当时毛泽东告诫全党,如果一定要搞社会主义,充其量只能搞农民的社会主义,也就是民粹主义。所以他说,所谓新民主主义,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资本主义。这一点,大家在1949年的文献里可以看到。1950年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在城市发展私人工商业,在农村发展中农富农经济。在土改时还规定,地主设在城镇的所有加工业都不能动,连作坊都不能动。所以说,当时中国是明确要搞资本主义的。而在这种全党全国都搞资本

]

本书特色

[

《人民共和国六十年与中国模式》是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

]

作者简介

[

潘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
玛雅,《凤凰周刊》副主编。

]

目录

序 中国模式/潘维我们对中国模式充满自信/吴志攀**场主题发言胡鞍钢/六十年中国减贫的成功之路温铁军/中国1950年代的两次重大战略转变丁宁宁/现在提“中国模式”为时过早姚洋/经济学角度的中国经验路风/中国模式不是计划出来的王绍光/*困难的,是找到中国模式的关键词开放发言与评论(一)第二场主题发言石之瑜/怎样看待生态扶贫发展史观?黄平/中国一定要走出自己的道路李强/六十年社会结构的打碎与恢复房宁/中国民主是“点菜”,不是“点厨师”张静/中国跨阶级的利益组织化结构张翼/六十年计划生育的风风雨雨吴志攀/中国还讲一种东西,叫做“义”开放发言与评论(二)第三场主题发言吴志攀/金融监管的“中国模式”汪晖/主权独立性是中国所有独特性的前提朱景文/中国法制发展道路的选择潘维/是时候开始总结中国模式了强世功/离开中国共产党,中国模式就解释不清开放发言与评论(三)晚间圆桌论坛第四场主题发言章百家/两次经济体制转型,两个反向的历史过程李玲/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优势高梁/共和国前三十年的工业发展并非乏善可陈武力/强大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的由来张宇/中国经济模式的含义及面临的挑战丁宁宁/中国道路可能更具有普适意义李昌平/改革不能以国家和人民的自主性为代价开放发言与评论(四)第五场主题发言康晓光/从全能主义到威权主义贺雪峰/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模式的核心和基础邵善波/从人大政协体制发展出中国民主政治理论史卫民/中国选举制度模式的构成与功能唐钧/中国社会保险制度需要一个新的模式甘阳/三十年来*成功的概念就是“和谐社会”开放发言与评论(五)第六场主题发言甘阳/发展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亚洲模式王绍光/善于学习是中国体制的活力所在强世功/中国宪法里的“不成文宪法”赵穗生/中国模式的吸引力所在与吸引力缺失司马南/逼出来、试出来、摸出来的“山寨模式”翟玉忠/中国学派不等于西方学术的本土化朱云汉/美国就是山寨文化起家的开放发言与评论(六)第七场主题发言朱云汉/中国崛起与四大历史趋势的转折任剑涛/矫正型国家哲学与中国模式河清/用“为民”对等西方的“民主”许章润/中国一百年来的法制主义赵成根/中国模式的乐观期许与忧患意识邢悦/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对外关系模式石之瑜/中国模式就是凡事大家共同来参与开放发言与评论(七)

封面

人民共和国六十年与中国模式

书名:人民共和国六十年与中国模式

作者:潘维

页数:381 页

定价:¥38.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108034052

PDF电子书大小:3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人民共和国六十年与中国模式》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