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修订译本

本书特色

[

《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 1900-1937 修订译本)》从翻译的语言与文化实践的角度,探讨20世纪初期(1900一1937)中国的语言和文学如何在一种“虚拟的等值关系中”,通过与西方和日本等不同语言文化系统的相互接触、交流和翻译,构建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现代想象,从而彤成一种“被译介”的现代性,一些现代中国的经典话语和叙事,诸如国民性、个人主义、现实主义,乃至作品的经典化与文类的建制化、文化保守主义的出现等等,都是在翻译中生成的现代性的不同层面。作者对此逐一考察,并通过复原语言和文学实践中各种历史关系赖以呈现的场所,及等值关系建立的语境、时间和过程,重新思考了东两方之间跨文化诠释和语言中介形式的可能性。

]

作者简介

[

刘禾,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人文讲席教授,执教于东亚系和比较文学与社会研究所。1997年获美国学界,艺术界最高荣誉之一的古根汉奖。主要英文专著有Translingual Practice(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5),Tokens of Exchange(编著,杜克大学出版社,1999),The Clash of Empires(哈佛大学出版社,2004);中文著作有:《语际书写》(上海三联书店,1999)等。

]

目录

序**章 导论:跨文化研究中的语言问题等值关系的喻说,东方与西方如何翻译差异——矛盾的修辞旅行理论与后殖民批判主方语言与客方语言历史变迁论:新词与话语史ⅰ 国族与个人之问第二章 国民性话语质疑国民性的神话鲁迅与阿瑟·斯密思翻泽国民性跨语际写作的主体:《阿q正传》的叙述人第三章 个人主义话语作为意义之源的主方语言民国初年关于个人主义的论辩ⅱ 跨语际表述模式第四章 “经济人”与小说写实主义问题解读《骆驼祥子》第五章 欲望的叙事:关于现实与梦幻重构真实与虚幻的界限魔幻如何被心理化真实界的幻影第六章 **人称写作的指示功能屈折语形态中人称的指示功能男性欲望和阶级叙事的指示功能忏悔之音女性的自我言说ⅲ 国族建构与文化建构第七章 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国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性别与批评女性身体与民族主义话请:重读《生死场》第八章 《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制作1930年代的出版业与激进主义文学赵家璧与良友图书公司《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纂经典、理论与合法化第九章 反思文化与国粹关于《国粹学报》关于《学衡》附录a.源自早期传教士汉语文本的新词及其流传途径b.现代汉语的中-日-欧借贷词c.现代汉语的中-日借贷词d.回归的书写形式借贷词:现代汉语中源自古汉语的日本“汉字”词语e.源自现代日语的后缀前缀复合词采样f.源自英语、法语、德语的汉语音译词g.源自俄语的汉语音译词文献目录再版后记

封面

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修订译本

书名: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修订译本

作者:刘禾

页数:413

定价:¥65.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108050885

PDF电子书大小:4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修订译本》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