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

本书特色

[

《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包括精密测量理论和精密测量技术两部分。共分14章,1~6章是测量理论部分,主要介绍测量基本概念、测试系统及其特性、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方法、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等;7~14章是精密测量技术部分,主要介绍长度、角度、力等物理量的常用测量方法、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实例。

]

目录

前言**章 绪论**节 基本概念一、测量二、测试三、计量四、计量学第二节 国际单位制一、量、单位、单位制二、国际单位制三、国际单位制外的单位第三节 测量标准一、米——长度二、千克——质量三、秒——时间四、安培——电流五、开尔文——热力学温度六、摩尔——物质的量七、坎德拉——发光强度第四节 测量结果的溯源性 一、检定二、校准三、测量结果溯源性的实施思考题 第二章 测量系统**节 概述一、测量系统的组成二、测量系统的输出 输入特性三、测量方法四、传感器五、信号调理单元六、信号分析处理单元第二节 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一、测量系统的静态数学模型二、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 第三节 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一、测量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二、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指标第四节 测量系统的标定与校准一、测量系统的静态标定二、测量系统的动态标定思考题 第三章 测量信号**节 概述一、信号的定义二、信号的分类三、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四、信号与系统第二节 确定信号分析一、确定信号的时域分析二、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三、非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四、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第三节 随机信号分析一、随机信号的基本概念二、随机信号的主要特征参数三、随机信号的相关分析四、功率谱分析五、相干函数第四节 数字信号处理一、数字信号处理系统二、采样定理三、离散傅里叶变换四、快速傅里叶变换第五节 小波分析一、从傅里叶变换到小波变换二、基本小波函数三、多分辨率分析四、小波包分析思考题 第四章 测量误差**节 概述一、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二、误差的分类三、三类误差之间的关系第二节 粗大误差一、粗大误差的产生原因二、粗大误差的防止与消除方法三、粗大误差的判别准则第三节 系统误差一、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二、系统误差的特征三、系统误差的发现方法四、系统误差的减小和消除方法第四节 随机误差一、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二、随机误差的产生原因三、算术平均值四、测量的标准差五、置信区间——极限误差六、方均根误差七、不等权测量第五节 测量数据运算中的有效数字取舍思考题 第五章 测量不确定度**节 概述一、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代替误差评定的必要性二、测量不确定度的发展历史三、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步骤第三节 不确定度评定数学模型的建立一、根据测量原理用透明箱模型导出数学模型二、包含黑箱模型的数学模型第四节 标准不确定度 一、输入量估计值的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二、输入量估计值的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第五节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一、线性数学模型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二、非线性数学模型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第六节 扩展不确定度 一、被测量可能值的分布的判定二、依据被测量分布确定包含因子和扩展不确定度的计算三、自由度的计算第七节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一、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y)的报告形式二、扩展不确定度的报告形式第八节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实例 一、标称长度50mm量块的校准二、金属试件拉伸强度的测量思考题 第六章 测量数据处理方法**节 线性参数的*小二乘法处理 一、*小二乘法原理二、利用正规方程求解三、标准差计算四、不等权测量线性参数*小二乘法处理的正规方程五、非线性参数*小二乘法处理的正规方程第二节 回归分析 一、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二、一元线性回归三、一元非线性回归四、回归曲线方程的效果思考题 第七章 长度量的测量**节 概述 一、米的定义二、长度量值传递系统三、长度测量的标准量四、长度测量的基本原则第二节 长度尺寸的测量 一、直接测量二、间接测量三、原位测量第三节 坐标的测量 一、坐标测量的方法二、坐标测量系统三、工程测量实例——轿车白车身三维尺寸视觉测量系统第四节 形位误差的测量一、直线度误差的测量二、圆度误差的测量三、同轴度误差的测量第五节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一、评定的基准及参数二、测量的方法及仪器第六节 微纳尺度的测量一、扫描隧道显微镜二、原子力显微镜思考题 第八章 角度量的测量**节 概述 一、角度的单位二、角度的基准三、角度量值传递系统第二节 角度尺寸的测量 一、接触式测量二、非接触式测量第三节 自由度的测量一、多自由度的测量二、空间姿态的测量第四节 圆分度误差的测量一、圆分度误差的评定指标二、圆分度误差的测量方法思考题 第九章 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节 概述第二节 速度的测量一、线速度的测量二、角速度的测量三、转速的测量第三节 加速度的测量一、加速度测量的基本原理二、基于位移的加速度测量三、基于惯性力的加速度测量思考题 第十章 力和压力的测量**节 概述 第二节 力和力矩的测量 一、力的测量方法二、测力仪三、称重四、力矩的测量第三节 压力的测量一、压力量值的溯源与传递二、压力测量仪表三、真空的测量四、超高压的测量思考题 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的测试**节 概述 一、机械振动的危害二、机械振动的益处三、机械振动测试的内容第二节 振动的类型及动态特性一、振动的类型二、振动的动态特性第三节 机械振动测试系统一、振动测试系统的组成二、振动激励装置三、测振传感器第四节 振动特性参量的测量一、振动参量的测量二、动力学参量的测试第五节 振动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准一、校准方法二、共振梁校准三、冲击校准思考题 第十二章 温度的测量**节 概述一、温度的基本概念二、温标三、温度的测量方法第二节 膨胀式温度计一、液体膨胀式温度计二、固体膨胀式温度计三、压力式温度计第三节 热电偶式温度计一、热电效应二、热电偶基本定律三、热电偶材料与标准化热电偶四、热电偶式温度计的结构五、热电偶的测温回路六、参考端的处理第四节 电阻式温度计一、金属热电阻二、半导体热电阻第五节 热辐射测温一、热辐射的物理基础二、热辐射测温法三、光纤测温法思考题 第十三章 流量的测量**节 概述一、流量的基本概念二、流体力学的基本参数和定律第二节 差压式流量计一、测量原理二、差压式流量计的组成与分类三、节 流装置第三节 容积式流量计第四节 速度式流量计一、涡轮流量计二、电磁流量计三、超声流量计第五节 流体阻力式流量计一、浮子流量计二、靶式流量计第六节 涡街流量计第七节 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思考题参考文献

封面

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

书名: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

作者:孙长库

页数:355

定价:¥45.0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111514572

PDF电子书大小:5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