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

内容简介

[

  铜陵矿集区是我国长江中下游铜一铁一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在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145~135Ma)集中形成了一系列典型的矽卡岩型铜-铁-硫-金矿床,并在时空上相伴有大量的岩浆岩侵位。但是区内冬瓜山和新桥两矿床大规模层状硫化物矿体的存在让人们对本区的成矿作用有了新的思考——是否存在华力西期的海底喷流沉积等同生成矿作用。为了进一步认识铜陵矿集区的成矿作用,选择冬瓜山铜(金)矿床和新桥铜一硫一铁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厘定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x荧光、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EPMA、SEM、SIMS、LA-(MC)-ICP-MS、SHRIMP等测试手段,开展华力西期海底喷流成矿事件论证、层状矿体形成机制等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冬瓜山和新桥两矿床的层状硫化物矿体均为燕山期岩浆热液成因,其对应的成矿作用应属于我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成矿事件的一部分。  《安徽铜陵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以冬瓜山铜(金)矿床和新桥铜-硫-铁矿床为例》可供从事矿床学、找矿勘探学的研究人员,以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

目录

总前言前言第1篇 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区域地质背景第1章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及关键科学问题1.1 研究区研究现状1.2 相关矿床类型研究现状1.3 铜陵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关键科学问题第2章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2.1 研究内容2.2 技术路线2.3 完成的工作量第3章 铜陵矿集区成矿地质背景3.1 大地构造位置及演化3.2 区域地质特征第2篇 冬瓜山铜(金)矿床第4章 矿床地质特征4.1 矿区地质特征4.2 矿体地质特征4.3 矿石特征4.4 蚀变类型及分带规律4.5 成矿期次第5章 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5.1 岩体地质特征5.2 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特征5.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5.4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5.5 成岩机制第6章 矿物学特征6.1 样品选择及制备6.2 分析测试技术6.3 测试结果及讨论第7章 矿床地球化学研究7.1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7.2 流体包裹体研究7.3 H、0同位素地球化学7.4 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第8章 成矿地质条件及控矿因素8.1 成矿地质条件8.2 关键控矿因素分析第9章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9.1 矿床成因9.2 成矿过程9.3 成矿模式第3篇 新桥铜-硫-铁矿床第10章 新桥矿区地质特征10.1 新桥矿区地层10.2 新桥矿区构造10.3 新桥矿区岩浆岩第11章 矶头岩株成岩机制分析11.1 岩体岩石学特征11.2 岩体锆石U-Pb及Hf同位素测试11.3 成岩机制第12章 矿床地质特征12.1 矿体特征12.2 矿石特征12.3 围岩蚀变第13章 下盘网脉状矿化成因分析13.1 下盘网脉状矿化地质特征13.2 下盘网脉状矿化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定年分析13.3 下盘网脉状矿化与层状矿体的对比分析第14章 胶状黄铁矿成因分析14.1 胶状黄铁矿矿物学特征14.2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14.3 测试结果14.4 讨论第15章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分析15.1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15.2 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15.3 石榴子石标型特征研究15.4 闪锌矿标型特征研究第16章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型16.1 成矿物质来源分析16.2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16.3 控矿因素16.4 矿床成因16.5 成矿模型第4篇 结束语第17章 取得的主要成果与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17.1 取得的主要成果17.2 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参考文献图版Ⅰ 冬瓜山铜(金)矿床图集图版Ⅱ 新桥铜一硫一铁矿床图集

封面

安徽铜陵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

书名:安徽铜陵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

作者:张宇[等]著

页数:150

定价:¥80.0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16098183

PDF电子书大小:3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安徽铜陵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