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病学-第2版
本书特色
[
王辰、陈荣昌主编的《呼吸病学(第2版)》是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教材分三篇共三十章,内容包括呼吸总论、呼吸各论 、呼吸疾病的诊治与研究的技术方法。主要供临床型 研究生及专科医师使用。
]
作者简介
[
王辰,男,1962年8月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院长,中国青年科协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呼吸学会(ATS)肺循环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胸科医师学院资深会员(FACCP),亚太呼吸学会理事,世界卫生组织控烟合作中心副主任。担任《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中文版、《Chest》中文版、《中华医学杂志》、《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呼吸和结核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临床医生杂志》等杂志的主编、副主编、常务编委。出版专著8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项。承担国家“十一五”、“十五”、“九五”、“八五”科技攻关课题,国家“863”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9项,国际合作课题2项。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首届中国医师奖,吴阶平医学研究一等奖,中国医学基金会医德风范奖,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陈荣昌,男,汉族,广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12月出生,无党派,现任广州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学会任职和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委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呼吸治疗学组长,GOLD专家组成员,美国胸科医师协会资深会员和中国协调人,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国际呼吸杂志、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Journal of Thorack Diseases和Chest中文版的副总编辑。
发表论文共100多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广东省抗非一等功全国抗击sARS先进个人、广东省劳动模范、广州市十大杰青、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呼吸医师奖(2009年度)、卫生部吴杨医学奖(三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目录
**篇 总论**章 呼吸病学概论 **节 呼吸疾病防治历史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研究生应具备的素质第二章 现代呼吸病学的学科发展方向与要求 **节 呼吸学科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第二节 现代呼吸病学应当与危重症医学实行捆绑式发展 第三节 呼吸学科应当在多学科交融的呼吸疾病防治领域中发挥主导作用第三章 中医呼吸病学概要 **节 中医呼吸病学源流回顾 第二节 呼吸系统的中医生理病理特点 第三节 呼吸系统疾病辨证思路与要点 第四节 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第五节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第二篇 呼吸各论第四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节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概念的演变 第二节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和易患因素的新认识 第三节 2013版gold临床分级、药物应用进展、对疗效的评估 第四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第五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管理 第六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前景 第七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负担及社区规范管理第五章 支气管哮喘 **节 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机制——从基础到临床 第二节 哮喘的气道重构及其对哮喘诊断与治疗的影响 第三节 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异同性及其临床意义 第四节 哮喘规范化管理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小气道炎症及其在哮喘治疗学中的意义 第六节 哮喘研究的方向第六章 下呼吸道感染 **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是感染性疾病吗? 第二节 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的特色及与他国的比较 第三节 气道细菌定植与感染 第四节 医院获得性肺炎抗生素选择的困惑与优化抗菌治疗 第五节 根据抗感染药物的pk/pd合理制定给药方案第七章 肺部真菌感染 **节 肺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 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第三节 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第八章 肺结核病及非结核分枝杆菌肺感染 **节 肺结核的流行趋势 第二节 肺结核的实验室诊断进展 第三节 耐药肺结核的治疗与预防 第四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诊治第九章 病毒性肺炎第十章 新发呼吸道传染病 **节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第二节 人感染禽流感 第三节 新型甲型hlnl流感第十一章 肺动脉高压 **节 肺动脉高压的分类演变及临床意义 第二节 肺动脉高压早期诊断 第三节 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对新型药物开发的提示 第四节 肺动脉高压治疗策略第十二章 肺血栓栓塞症 **节 肺血栓栓塞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病 第二节 肺血栓栓塞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同一种病——静脉血栓栓塞症 第三节 规范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 第四节 规范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 第五节 加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第六节 进一步推进我国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工作第十三章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节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分类的变迁 第二节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危险因素 第三节 ipf发病机制的认识与药物治疗的探索 第四节 ats/ers/jrs/aiat联合制定的ipf诊治循证指南第十四章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第十五章 肺结节病 **节 结节病的认识历程与概念演变 第二节 结节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三节 肺结节病的诊断进展 第四节 肺结节病治疗的相关问题第十六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节 疾病名称的演变与定义的变迁 第二节 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第三节 发病机制 第四节 临床和实验室检查 第五节 治疗进展 第六节 目前治疗的困境和原因 第七节 未来展望第十七章 肺癌 **节 肺癌早期诊断进展与临床评价 第二节 非小细胞肺癌病理新分型与分子病理 第三节 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及有关临床问题 第四节 基于分子标记物的肺癌个体化治疗 第五节 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 第六节 肺癌介入治疗现状与展望第十八章 睡眠呼吸障碍疾病 **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第二节 以指南指导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诊治 第三节 无创正压通气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应用 第四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系统性损害 第五节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研究热点第十九章 慢性咳嗽的诊治现状与展望 **节 咳嗽流行病学 第二节 咳嗽高敏感性机制 第三节 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诊治 第四节 病因诊断检查 第五节 咳嗽程度判断 第六节 慢性咳嗽临床诊治面临的困惑与对策第二十章 胸腔积液 **节 胸膜腔液体交换的生理和病理生理 第二节 胸腔积液性质的判别标准及其准确性评价 第三节 胸腔积液的诊断及特异性敏感指标的寻找第二十一章 烟草病学——一门新形成的学科 **节 烟草病学概要 第二节 吸烟是*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第三节 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密切相关 第四节 控制吸烟的策略 第五节 戒烟的方法第三篇 呼吸疾病的诊治与研究的技术方法第二十二章 机械通气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节 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机械通气的目的、生理和临床目标以及临床应用原则 第三节 机械通气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策略 第四节 机械通气中的几大争论和研究进展 第五节 机械通气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第二十三章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节 无创呼吸机工作原理及适应证选择 第二节 无创正压通气拓展机械通气的应用范围第二十四章 肺移植 **节 肺移植的概述和应用指征 第二节 肺移植技术方法 第三节 肺移植术后监测和治疗第二十五章 肺功能检查 **节 肺功能检查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常用检测项目及指标 第三节 肺功能诊断思路 第四节 肺功能检查的临床和科研意义 第五节 肺功能检查的注意事项第二十六章 呼吸力学检测与临床应用 **节 呼吸力学检测方法及其进展 第二节 呼吸力学在疾病评估和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节 呼吸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发展方向第二十七章 胸部影像学技术及临床应用 **节 胸部影像诊断技术特点及合理选择 第二节 肺部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思维 第三节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思维 第四节 ctpa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第二十八章 介入呼吸病学 **节 介入呼吸病学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在呼吸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第三节 介入呼吸病学的新进展及其展望第二十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的制备与研究应用 **节 呼吸系统比较生物学基础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的制备要点与方法学 第三节 几种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的制备与研究应用 第四节 基因工程动物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第三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节 横断面研究 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 第三节 队列研究 第四节 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第五节 临床注册研究 第六节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方法 第七节 数据分析中缺失值的处理 第八节 呼吸系统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实例
封面
书名:呼吸病学-第2版
作者:钟南山
页数:460
定价:¥99.0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117191838
PDF电子书大小:7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呼吸病学-第2版》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