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相关病证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
内容简介
[
王松龄、张社峰、李彦杰主编的《中风相关病证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选择了中医治疗有优势的中风病并发症、合并症,介绍了中西医特色疗法的临床经验与应用体会,列举了不典型中风(类证)的早期识别与治疗,中风病并发症(变证或坏病)的早期发现与抢救,中风病合并症(并病)的鉴别诊断与综合治疗。王松龄严格按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诊治典型中风病,而对中风病先兆证、中风病类证、变证、坏病、并病以及后遗症,站在防治层面上他的理念是:类证重在治疗本病,变证重在及时预防与积极治疗,坏病重在抢救,中风病先兆证与中风病并病重在综合防治,后遗症重在康复和预防。他充分利用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特色作用,明显提高了中风病诊疗水平。把不典型中风冠以中风病类证后*符合临床实际,有了中风病类证的病名后,能够被医疗保险部门认可为脑卒中,才能便于患者医保报销。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多有创新借鉴之处。该书选题新颖,紧扣临床,内容翔实,且有独到见解,它能帮助临床大夫解惑排难,为教学科研提供思路,为开发中医优势病种治疗塑造典型,为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添砖献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风病专*。
]
作者简介
[
王松龄,男,68岁。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及学位指导老师,获国务院颁发终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专科河南省中医院脑病学术带头人,河南省睡眠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其业绩被收录于《河南省·人物志》(卫生类)、河南中医学院《名师录》及《河南省教育人物通志》。出身于中医世家,后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先后在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病、脑病科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临床进修,得到王永炎、孙塑伦、孙建芝等教授指导,深受其学术思想影响。擅长诊治脑、心血管病与神经科急、重、疑难症以及睡眠障碍疾病。创立了血瘀证治疗十二法,推出了脑出血与脑梗死的综合治疗方案。研制出的中风防治灵、血肿消等,疗效多优于市售同类中成药。运用综合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曾受到国家卫生部科技发展中心嘉奖。1985年以来,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专业学术论文66篇;主持的科研课题,共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编医学专*6部。其中《中西医结合防治急性脑血管病》一书,1993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以来,已在国内重印3次,1996年被韩国医学博士金钟石教授译为韩文在国外出版发行,并于2001年12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的全国中医药***作三等奖。《中西医结合防治急性脑血管病》第2版于2012年出版发行,在2012年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又于2013年获河南省自然科学**学术*作一等奖。
]
目录
**章 绪论第二章 中风病类证 引言 **节 中风病偏枯 第二节 中风病神昏 第三节 中风病言謇失语 第四节 中风病肢体麻木 第五节 中风病口眼喁斜 第六节 中风病真头痛与中风病头疼 第七节 中风病视惑与中风病视歧 第八节 中风病吞咽障碍 第九节 中风病风痱 第十节 中风病风癔 第十一节 中风病偏身瘛疚 第十二节 中风病风颤 第十三节 中风病风痹 第十四节 中风病癫狂 参考文献第三章 中风病变证 引言 **节 中风病痫病 第二节 中风病失眠 第三节 中风病多寐 第四节 中风病郁证 第五节 中风病痴呆 第六节 中风病呃逆 第七节 中风病泄泻与中风病大便失禁 第八节 中风病遗尿、小便失禁 第九节 中风病淋证 第十节 中风病发热 第十一节 中风病咳嗽 第十二节 中风后褥疮 第十三节 中风后手胀 第十四节 中风病股肿 参考文献第四章 中风病坏病 引言 **节 中风病呕血 第二节 中风病高热 第三节 中风病抽搐 第四节 中风病喘脱 第五节 中风病厥逆(附中风病戴阳) 第六节 中风病心悸 第七节 中风病关格 第八节 中风病脱疽 参考文献第五章 中风病并病 引言 **节 中风病·肺痨 第二节 中风病·肺胀 第三节 中风病·怔忡 第四节 中风病·胸痹心痛 第五节 中风病·头风 第六节 中风病·眩晕 第七节 中风病·消渴 第八节 中风病·虚劳 第九节 中风病·肥胖 第十节 中风病·脑瘤 第十一节 中风病·脉痹 第十二节 中风病·鼾眠 第十三节 中风病·蛇串疮 第十四节 中风病·狐惑参考文献
封面
书名:中风相关病证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
作者:王永炎
页数:288
定价:¥48.0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117212380
PDF电子书大小:84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