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译丛·光学与光电子学非线性光纤光学(第5版)/(美) GOVIND P. AGRAWAL

本书特色

[

纤是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其导光性能臻于完美,很难想象还会有更好的替代者。本书是光学、光子学和光纤通信领域的重要译著,主要内容包括脉冲在光纤中的传输、群速度色散、自相位调制、光孤子、偏振效应、交叉相位调制、受激喇曼散射、受激布里渊散射、四波混频、高非线性光纤、新型非线性现象、超连续谱产生等内容,科学归纳为非线性光纤光学,侧重于基本概念和原理,也涉及了一些应用。全书理论严谨,处处结合实际例证,特别是紧密结合光纤非线性光学、光纤通信领域的新成果与新问题,图文并茂,说清讲透,且各章都附有习题,适合作为光学、物理学、电子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用书。

]

内容简介

[

纤是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其导光性能臻于完美,很难想象还会有更好的替代者。本书是光学、光子学和光纤通信领域的重要译著,主要内容包括脉冲在光纤中的传输、群速度色散、自相位调制、光孤子、偏振效应、交叉相位调制、受激喇曼散射、受激布里渊散射、四波混频、高非线性光纤、新型非线性现象、超连续谱产生等内容,科学归纳为非线性光纤光学,侧重于基本概念和原理,也涉及了一些应用。全书理论严谨,处处结合实际例证,特别是紧密结合光纤非线性光学、光纤通信领域的新成果与新问题,图文并茂,说清讲透,且各章都附有习题,适合作为光学、物理学、电子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用书。

]

作者简介

[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James C. Wyant光学教授,OSA期刊Advances in Optics and Photonics主编(2014~2019),2012年IEEE量子电子学奖获得者,2015年Esther Hoffman Beller奖章获得者,2019年Max Born奖获得者。世界光电子和光通信领域的著名学者,在非线性光学和光纤通信领域著作颇丰。OSA会士,IEEE终身会士。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James C. Wyant光学教授,OSA期刊Advances in Optics and Photonics主编(2014~2019),2012年IEEE量子电子学奖获得者,2015年Esther Hoffman Beller奖章获得者,2019年Max Born奖获得者。世界光电子和光通信领域的著名学者,在非线性光学和光纤通信领域著作颇丰。OSA会士,IEEE终身会士。

]

目录

第1章 导论1.1 历史的回顾1.2 光纤的基本特性1.2.1 材料和制造1.2.2 光纤损耗1.2.3 色度色散1.2.4 偏振模色散1.3 光纤非线性1.3.1 非线性折射1.3.2 受激非弹性散射1.3.3 非线性效应的重要性1.4 综述习题参考文献第2章 脉冲在光纤中的传输2.1 麦克斯韦方程组2.2 光纤模式2.2.1 本征值方程2.2.2 单模条件2.2.3 基模特性2.3 脉冲传输方程2.3.1 非线性脉冲传输2.3.2 高阶非线性效应2.3.3 喇曼响应函数及其作用2.3.4 延伸到多模光纤2.4 数值方法2.4.1 分步傅里叶法2.4.2 有限差分法习题参考文献第3章 群速度色散3.1 不同的传输区域3.2 色散感应的脉冲展宽3.2.1 高斯脉冲3.2.2 啁啾高斯脉冲3.2.3 双曲正割脉冲3.2.4 超高斯脉冲3.2.5 实验结果3.3 三阶色散3.3.1 啁啾高斯脉冲的演化3.3.2 展宽因子3.3.3 任意形状脉冲3.3.4 超短脉冲测量3.4 色散管理3.4.1 群速度色散引起的限制3.4.2 色散补偿3.4.3 三阶色散补偿习题参考文献第4章 自相位调制4.1 自相位调制感应频谱变化4.1.1 非线性相移4.1.2 脉冲频谱的变化4.1.3 脉冲形状和初始啁啾的影响4.1.4 部分相干效应4.2 群速度色散的影响4.2.1 脉冲演化4.2.2 展宽因子4.2.3 光波分裂4.2.4 实验结果4.2.5 三阶色散效应4.2.6 光纤放大器中的自相位调制效应4.3 半解析方法4.3.1 矩方法4.3.2 变分法4.3.3 具体解析解4.4 高阶非线性效应4.4.1 自变陡效应4.4.2 群速度色散对光波冲击的影响4.4.3 脉冲内喇曼散射习题参考文献第5章 光孤子5.1 调制不稳定性5.1.1 线性稳定性分析5.1.2 增益谱5.1.3 实验结果5.1.4 超短脉冲产生5.1.5 调制不稳定性对光波系统的影响5.2 光孤子5.2.1 逆散射法5.2.2 基阶孤子5.2.3 二阶和高阶孤子5.2.4 实验验证5.2.5 孤子稳定性5.3 其他类型的孤子5.3.1 暗孤子5.3.2 双稳孤子5.3.3 色散管理孤子5.3.4 光相似子5.4 孤子微扰5.4.1 微扰法5.4.2 光纤损耗5.4.3 孤子放大5.4.4 孤子互作用5.5 高阶效应5.5.1 脉冲参量的矩方程5.5.2 三阶色散5.5.3 自变陡效应5.5.4 脉冲内喇曼散射5.5.5 飞秒脉冲的传输习题参考文献第6章 偏振效应6.1 非线性双折射6.1.1 非线性双折射的起源6.1.2 耦合模方程6.1.3 椭圆双折射光纤6.2 非线性相移6.2.1 无色散交叉相位调制6.2.2 光克尔效应6.2.3 脉冲整形6.3 偏振态的演化6.3.1 解析解6.3.2 邦加球表示法6.3.3 偏振不稳定性6.3.4 偏振混沌6.4 矢量调制不稳定性6.4.1 低双折射光纤6.4.2 高双折射光纤6.4.3 各向同性光纤6.4.4 实验结果6.5 双折射和孤子6.5.1 低双折射光纤6.5.2 高双折射光纤6.5.3 孤子牵引逻辑门6.5.4 矢量孤子6.6 随机双折射6.6.1 偏振模色散6.6.2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矢量形式6.6.3 偏振模色散对孤子的影响习题参考文献第7章 交叉相位调制7.1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的非线性耦合7.1.1 非线性折射率7.1.2 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7.2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的调制不稳定性7.2.1 线性稳定性分析7.2.2 实验结果7.3 交叉相位调制配对孤子7.3.1 亮-暗孤子对7.3.2 亮-灰孤子对7.3.3 周期解7.3.4 多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7.4 频域和时域效应7.4.1 非对称频谱展宽7.4.2 非对称时域变化7.4.3 高阶非线性效应7.5 交叉相位调制的应用7.5.1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的脉冲压缩7.5.2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的光开关7.5.3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的非互易性7.6 偏振效应7.6.1 交叉相位调制的矢量理论7.6.2 偏振演化7.6.3 偏振相关频谱展宽7.6.4 脉冲捕获和压缩7.6.5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光波分裂7.7 双折射光纤中的交叉相位调制效应7.7.1 低双折射光纤7.7.2 高双折射光纤习题参考文献第8章 受激喇曼散射8.1 基本概念8.1.1 喇曼增益谱8.1.2 喇曼阈值8.1.3 耦合振幅方程8.1.4 四波混频效应8.2 准连续受激喇曼散射8.2.1 单通喇曼产生8.2.2 光纤喇曼激光器8.2.3 光纤喇曼放大器8.2.4 喇曼串扰8.3 短泵浦脉冲的受激喇曼散射8.3.1 脉冲传输方程8.3.2 无色散情形8.3.3 群速度色散效应8.3.4 喇曼感应折射率变化8.3.5 实验结果8.3.6 同步泵浦光纤喇曼激光器8.3.7 短脉冲喇曼放大8.4 孤子效应8.4.1 喇曼孤子8.4.2 光纤喇曼孤子激光器8.4.3 孤子效应脉冲压缩8.5 偏振效应8.5.1 喇曼放大的矢量理论8.5.2 偏振模色散效应对喇曼放大的影响习题参考文献第9章 受激布里渊散射9.1 基本概念9.1.1 受激布里渊散射的物理过程9.1.2 布里渊增益谱9.2 准连续受激布里渊散射9.2.1 布里渊阈值9.2.2 偏振效应9.2.3 控制受激布里渊散射阈值的方法9.2.4 实验结果9.3 光纤布里渊放大器9.3.1 增益饱和9.3.2 放大器设计和应用9.4 受激布里渊散射动力学9.4.1 耦合振幅方程9.4.2 利用Q开关脉冲的受激布里渊散射9.4.3 受激布里渊散射感应的折射率变化9.4.4 弛豫振荡9.4.5 调制不稳定性和混沌9.5 光纤布里渊激光器9.5.1 连续运转方式9.5.2 脉冲运转方式习题参考文献第10章 四波混频10.1 四波混频的起源10.2 四波混频理论10.2.1 耦合振幅方程10.2.2 耦合振幅方程的近似解10.2.3 相位匹配效应10.2.4 超快四波混频过程10.3 相位匹配技术10.3.1 物理机制10.3.2 多模光纤中的相位匹配10.3.3 单模光纤中的相位匹配10.3.4 双折射光纤中的相位匹配10.4 参量放大10.4.1 早期工作的回顾10.4.2 光纤参量放大器的增益谱和带宽10.4.3 单泵浦结构10.4.4 双泵浦结构10.4.5 泵浦消耗效应10.5 偏振效应10.5.1 四波混频的矢量理论10.5.2 参量增益的偏振相关性10.5.3 线偏振和圆偏振泵浦10.5.4 残余光纤双折射效应10.6 四波混频的应用10.6.1 参量振荡器10.6.2 超快信号处理10.6.3 量子关联和噪声压缩10.6.4 相敏放大习题参考文献第11章 高非线性光纤11.1 非线性参量11.1.1 n2的单位和数值11.1.2 自相位调制法11.1.3 交叉相位调制法11.1.4 四波混频法11.1.5 n2值的变化11.2 石英包层光纤11.3 空气包层锥形光纤11.4 微结构光纤11.4.1 设计和制造11.4.2 模式和色散特性11.4.3 空芯光子晶体光纤11.4.4 布拉格光纤11.5 非石英光纤11.5.1 硅酸铅光纤11.5.2 硫化物光纤11.5.3 氧化铋光纤11.6 脉冲在细芯光纤中的传输11.6.1 矢量理论11.6.2 频率相关的模式分布习题参考文献第12章 新型非线性现象12.1 孤子分裂和色散波12.1.1 二阶和高阶孤子的分裂12.1.2 色散波产生12.2 脉冲内喇曼散射12.2.1 通过孤子分裂增强的喇曼感应频移12.2.2 互相关技术12.2.3 通过喇曼感应频移调谐波长12.2.4 双折射效应12.2.5 喇曼感应频移的抑制12.2.6 零色散波长附近的孤子动力学12.2.7 多峰喇曼孤子12.3 四波混频12.3.1 四阶色散的作用12.3.2 光纤双折射的作用12.3.3 参量放大器和波长变换器12.3.4 可调谐光纤参量振荡器12.4 二次谐波产生12.4.1 物理机制12.4.2 热极化和准相位匹配12.4.3 二次谐波产生理论12.5 三次谐波产生12.5.1 高非线性光纤中的三次谐波产生12.5.2 群速度失配效应12.5.3 光纤双折射效应习题参考文献第13章 超连续谱产生13.1 皮秒脉冲泵浦13.1.1 非线性机制13.1.2 2000年后的实验进展13.2 飞秒脉冲泵浦13.2.1 微结构石英光纤13.2.2 微结构非石英光纤13.3 时域和频域演化13.3.1 超连续谱的数值模拟13.3.2 交叉相位调制的作用13.3.3 交叉相位调制感应的捕获13.3.4 四波混频的作用13.4 连续(CW)或准连续(quasi-CW)光泵浦13.4.1 非线性机制13.4.2 实验进展13.5 偏振效应13.5.1 双折射微结构光纤13.5.2 近各向同性光纤13.5.3 各向同性光纤中的非线性偏振旋转13.6 超连续谱的相干性13.6.1 频域相干度13.6.2 改善相干性的技术13.6.3 频谱非相干孤子13.7 光学怪波13.7.1 脉冲间起伏的L形统计13.7.2 控制怪波统计的技术13.7.3 再论调制不稳定性习题参考文献附录A 单位制附录B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源代码附录C 缩略语中英文术语对照表

封面

经典译丛·光学与光电子学非线性光纤光学(第5版)/(美) GOVIND P. AGRAWAL

书名:经典译丛·光学与光电子学非线性光纤光学(第5版)/(美) GOVIND P. AGRAWAL

作者:(美) Govind P. Agrawa

页数:456

定价:¥99.0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121364037

PDF电子书大小:4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经典译丛·光学与光电子学非线性光纤光学(第5版)/(美) GOVIND P. AGRAWAL》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