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3版)/于世林
本书特色
[
本书从实用观点出发介绍了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两大部分。此次修订,在保留第二版基本内容基础上,重点对仪器分析法部分内容进行了增补或删减,并对全书的文字表达进行了完善。 全书共分十一章,化学分析法部分包括定量分析测定误差与分析化学质量保证,酸碱、配位、氧化还原、沉淀四大平衡的基础理论,滴定分析法和称量分析法;仪器分析法部分包括光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此外,还介绍了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及一般分析步骤;为拓宽学生视野,还增加了现代分析方法与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向一章。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化工类各专业学生的分析化学教材,也可作为理、工、农、医类院校非分析化学、工业分析专业师生的参考书,同时可供在职从事分析化学检测工作的人员自学使用。
]
内容简介
[
本书从实用观点出发介绍了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两大部分。此次修订,在保留第二版基本内容基础上,重点对仪器分析法部分内容进行了增补或删减,并对全书的文字表达进行了完善。
全书共分十一章,化学分析法部分包括定量分析测定误差与分析化学质量保证,酸碱、配位、氧化还原、沉淀四大平衡的基础理论,滴定分析法和称量分析法;仪器分析法部分包括光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此外,还介绍了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及一般分析步骤;为拓宽学生视野,还增加了现代分析方法与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向一章。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化工类各专业学生的分析化学教材,也可作为理、工、农、医类院校非分析化学、工业分析专业师生的参考书,同时可供在职从事分析化学检测工作的人员自学使用。
]
目录
**章分析化学概论1
**节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
第二节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3
第三节分析测定的一般过程6
第四节分析化学与化学计量学、过程分析化学6
第五节分析化学前沿与分析化学人才的培养7
第二章法定计量单位与分析化学计算9
**节法定计量单位与国际单位制9
一、法定计量单位9
二、国际单位制9
三、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10
第二节定量化学分析计算10
一、滴定分析法计算10
二、称量分析法计算15
三、微量分析法计算16
习题16
第三章定量分析测定误差与分析
化学质量保证20
**节定量分析测定误差20
一、定量分析误差的定义20
二、误差的分类21
三、分析结果的表征——准确度、精密度22
第二节有效数字23
第三节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及分析结果的正确表达25
一、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与t分布25
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及分析结果的正确表达27
第四节分析质量与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质量保证30
一、分析质量30
二、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32
三、分析实验室质量保证32
习题33
第四章化学分析中的反应及平衡处理方法——副反应系数法35
**节酸碱反应及其平衡处理35
一、酸碱质子理论35
二、酸碱反应平衡常数与酸碱强度36
三、酸碱水溶液平衡组分浓度的计算37
四、溶液中离子平衡图解法的应用39
五、酸碱溶液的H+浓度计算41
六、酸碱缓冲溶液45
第二节配位化合物反应及其平衡处理49
一、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50
二、各级配位化合物的分布53
三、副反应系数53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平衡处理60
一、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位60
二、条件电极电位61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与反应条件的控制61
第四节沉淀反应及其平衡处理63
一、条件溶度积63
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63
第五节非平衡状态反应在分析测定
的应用
——FIA技术64
习题66
第五章滴定分析法72
**节滴定分析法的条件与误差72
一、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72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73
三、容量分析仪器73
四、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74
五、滴定方式74
第二节酸碱滴定法76
一、酸碱滴定反应的类型76
二、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77
三、滴定可行性的判断83
四、酸碱滴定反应的强化措施86
五、酸碱滴定法误差(阅读材料)88
六、酸碱滴定法的应用89
第三节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及沉淀滴定法92
一、配位滴定法92
二、氧化还原滴定法98
三、沉淀滴定法106
习题108
第六章称量分析法110
**节概述110
第二节挥发法在分析中的应用(阅读材料)110
一、水分测定111
二、灼烧失量测定111
三、灰分、挥发分测定111
四、不溶物、悬浮物测定111
五、萃取称量法111
第三节沉淀分析法的原理和应用111
一、沉淀的类型112
二、沉淀的形成原理112 三、减少沉淀沾污,获得纯净沉淀的方法113 四、沉淀分析法的应用114 第四节均匀沉淀法与沉淀法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114
第七章光谱分析法116
**节可见光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116
一、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与吸收光谱法116
二、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117
三、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118
四、分光光度测定方法120
五、分光光度计122
六、分光光度法的误差与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124
第二节紫外吸收光谱法125
一、基本原理125
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128
三、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主要因素128
四、紫外分光光度计简介131
五、紫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132
第三节红外吸收光谱法135
一、基本原理135
二、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138
三、红外分光光度计简介138
四、红外吸收光谱法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143
第四节原子发射光谱法147
一、基本原理147
二、原子发射光谱仪149
三、定性分析153
四、定量分析154
第五节原子吸收光谱法155
一、基本原理155
二、原子吸收光谱仪159
三、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技术163
四、原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168
思考题和习题170
第八章电化学分析法177
**节各种测量用电极177
一、参比电极177
二、指示电极178
三、离子选择性电极180
第二节电位分析法及其应用184
一、电位分析法测定溶液的pH184
二、电位分析法测定离子活度185
三、电位滴定法187
第三节库仑分析法189
一、控制电位库仑分析190
二、恒电流库仑滴定(库仑滴定)190
三、微库仑分析法(动态库仑分析)简介191
第四节溶出伏安法192
第五节双指示电极安培滴定(永停终点法)193
思考题和习题194
第九章色谱分析法196
**节色谱分析法的原理及分类196
一、茨维特的经典实验196
二、色谱分析法的分离原理及特点196
三、色谱分析法的分类197
第二节气相色谱分析法198
一、方法简介198
二、气相色谱仪201
三、气相色谱固定相212
四、气相色谱检测器224
五、气相色谱的定性及定量方法234
六、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241
七、程序升温操作技术247
八、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实例(阅读材料)250
第三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253
一、方法简介254
二、高效液相色谱仪255
三、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263
四、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269
五、高效液相色谱的基本理论279
六、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实例(阅读材料)284
思考题和习题286
第十章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及一般分
析步骤290
**节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290
一、沉淀分离法290
二、萃取分离法292
三、离子交换分离法295
四、液相色谱分离法297
五、膜分离法298
六、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301
七、微波溶样或微波萃取303
八、超临界流体萃取304
第二节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305
一、试样的采集和制备305
二、试样的溶解或分解306
三、干扰组分的分离308
四、欲测组分定量分析方法的选择308
思考题和习题309
第十一章现代分析方法与分析仪器的
发展趋向(阅读材料)310
**节分析工作者的分析技能培养310
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向311
第三节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向312
一、分析仪器分类简介312
二、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向316
附录320
表一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常数
(25℃)320
表二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321
表三金属离子与氨羧配合剂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对数值323
表四一些配合物滴定剂、掩蔽剂、缓冲剂阴离子的
lgαL(H)值324
表五一些金属离子的lgαM(OH)
值324
表六金属指示剂的lgα
In(H)
值及金属指示剂变色点的pM值(即pMt值)325
表七标准电极电位(φ
��)及一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φ�摺�)325
表八难溶化合物的活度积(K��
sp)和溶度积(Ksp)(
25℃)327
表九相对原子质量表329
表十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331
表十一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331
表十二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331
表十三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331
表十四SI词头332
参考文献333
封面
书名:分析化学(3版)/于世林
作者:于世林
页数:333
定价:¥49.0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122085177
PDF电子书大小:6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分析化学(3版)/于世林》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