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周凤霞)(第二版)

内容简介

[

本书从生物的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层次阐述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规律,生物富集,环境污染的生态治理;环境污染的生态监测;生态工程、生态规划、生态文明等内容。还编入了12个生态学实验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书力求做到文字流畅,结构明晰,在章节之间插入了一些相关的知识或阅读材料,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可增加本书的可读性。

本书是教育部高职高专国家规划教材,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环境类专业和生命科学类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其他专业师生和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

]

目录

**章绪论1**节环境问题的产生1一、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1二、全球环境问题及危害2第二节生态学的发展及其重要地位4一、生态学的概念4二、生态学发展的阶段5三、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分支学科6四、现代生态学的进展6五、生态学是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10复习思考题11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2**节环境与生态因子12一、什么是环境12二、生态因子14第二节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17一、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17二、温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22三、水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28四、土壤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32五、大气的生态作用35本章小结38复习思考题40第三章种群生态学41**节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41一、种群的概念41二、种群的基本特征42第二节种群的增长模型45一、种群在无限环境中的指数增长46二、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对数增长48第三节种群的调节49一、密度调节49二、非密度调节51第四节种内种间关系51一、种内关系51二、种间关系53三、负相互作用54本章小结57复习思考题57第四章群落生态学59**节群落与群落生态学59一、群落的概念59二、群落的基本特征59第二节群落成员分析60一、种的个体数量指标60二、种的综合数量指标62三、群落成员分类63四、群落物种的多样性64第三节群落的外貌分析67一、生活型和生活型谱67二、叶的性质68三、周期性68第四节群落内部结构分析69一、垂直格局69二、水平格局70三、时间格局71第五节群落间结构分析——群落的交错区和边缘效应71第六节群落的形成、发育和演替72一、群落的形成72二、群落的发育73三、群落演替的概念73四、群落演替的类型74五、关于群落演替的理论75六、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76本章小结77复习思考题78第五章生态系统80**节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特征80一、生态系统的概念80二、生态系统的特征80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82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82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83第三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85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85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87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92第四节生态系统的平衡及其调节机制94一、生态平衡的概念94二、生态系统平衡的基本特征94三、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95四、生态系统平衡失调96本章小结97复习思考题98第六章生物圈的主要生态系统100**节陆地生态系统101一、森林生态系统101二、草地生态系统105三、荒漠生态系统106第二节水域生态系统108一、概述108二、地表水域生态系统109三、滨海生态系统111四、海洋生态系统116第三节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120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120二、自然保护区的类型120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121本章小结122复习思考题122第七章污染生态学123**节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规律123一、污染物的概念、性质和分类123二、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124三、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迁移转化的途径126第二节生物富集127一、生物富集的概念128二、生物富集的机理128三、影响生物富集的因素129四、生物富集的生态效应133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生态治理134一、大气污染的概念134二、大气污染物134三、大气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37四、大气污染的生态治理141五、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及酸雨148第四节水体污染及其生态治理154一、水体污染的概念154二、水体污染物155三、水体自净157四、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157五、水体污染的生态治理160第五节土壤污染及其生态治理166一、土壤污染的概念166二、土壤污染物166三、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径和类型167四、土壤污染的生态危害168五、土壤污染的生态治理169六、案例——矿区土地污染的生态治理171本章小结174复习思考题174第八章生态监测176**节生态监测概述176一、生态监测的概念176二、生态监测的特点177三、生态监测的分类178第二节大气污染的生态监测179一、植物污染症状监测法180二、指示植物监测法184三、地衣、苔藓监测法188四、树木年轮监测法189五、植物污染物含量监测法189*六、植物急性污染事件的识别与鉴定191第三节水污染的生态监测194一、水污染的生物群落监测与生物学评价194二、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生物监测与评价201本章小结202复习思考题203第九章生态工程、生态规划及生态文明205**节生态工程205一、生态工程的概念205二、生态工程基本原理206三、生态工程设计步骤207四、生态工程的类型及应用208第二节生态规划216一、生态规划的概念及意义216二、生态规划的原则和程序217三、生态规划的主要生态目标220四、生态规划的可行性研究221五、生态规划的子项225六、生态规划案例230第三节生态文明238一、生态文明的概念238二、生态文明的实践内涵238三、生态文明建设内容239本章小结242复习思考题243第十章生态学实验244实验一光强度的测定244一、目的及要求244二、仪器工具244三、实验步骤244四、讨论245附1��1照度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操作规程246实验二温度、湿度的测定246一、目的及要求246二、仪器工具246三、实验步骤246四、讨论248附2��1通风干湿表248附2��2*高温度计、*低温度计248附2��3曲管地温计、直管地温计249附2��4自记温湿度计249实验三植物气孔的比较观测249一、目的及要求249二、仪器用具、药品249三、实验材料249四、实验步骤250五、讨论250附3��1显微镜测微尺的使用250附3��2浸润液配比及浸润性250附3��3植物叶片气孔开度251实验四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蒸腾251一、目的及要求251二、仪器用具251三、实验材料251四、实验步骤251五、讨论252实验五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叶温252一、目的及要求252二、仪器设备252三、实验材料252四、实验步骤252五、讨论253附5��1热电偶测温仪254实验六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膜透性254一、目的及要求254二、仪器设备及用具、药品254三、实验材料255四、实验步骤255五、讨论255实验七植物群落数量特征抽样调查255一、目的及要求256二、用具256三、实验步骤256四、讨论257附7��1群落数量特征指标257实验八群落种的多样性测定258一、目的及要求258二、用具258三、实验步骤258四、讨论259附8��1Simpson和Shannon�瞁iener指数及其平均控制图259*实验九种内竞争259一、目的及要求260二、设备材料260三、实验步骤260四、讨论260*实验十种间竞争261一、目的及要求261二、设备材料262三、实验步骤262四、讨论263*实验十一小水池的生物演替263一、目的及要求263二、设备材料263三、实验步骤263四、讨论263实验十二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测定264方法一叶绿素a的测定264方法二黑白瓶测氧法265附录268附录1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批268附录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78参考文献290

封面

生态学(周凤霞)(第二版)

书名:生态学(周凤霞)(第二版)

作者:周凤霞

页数:290

定价:¥48.0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122164438

PDF电子书大小:4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生态学(周凤霞)(第二版)》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