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有机化学基础-第四版

本书特色

[

本书是大学基础有机化学的后续教材,共分九章。分别论述有机分子的内外性质、酸和碱、立体化学、活泼中间体、周环反应、有机光化学、金属有机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和有机反应机理和测定方法。
  书中给出了直至2014年初与书中所论内容相关的2770多篇综述性的知识进展论文及原创性的科学研究论文,其中近半数是2000年后发表的,近六分之一是2010年后发表的以综述性的进展论文为主的。各章均有以思考性为主的习题;书末附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主题词索引、西文(中文)人名索引、西文符号及缩写、有机化学学科常用英文期刊及缩写和参考文献,方便读者对所需内容进行复习和检索。
  本书可用作应用化学专业和化学专业的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供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

内容简介

[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有机化学领域*全面、*新内容。分别论述有机分子的内外性质、酸和碱、立体化学、活泼中间体、周环反应、有机光化学、金属有机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和有机反应机理和测定方法,文献直至2014年初与书中所论内容相关的2770多篇综述性的知识进展论文及原创性的科学研究论文。也可以作为基础有机化学后续课程的教材,书末附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主题词索引、西文(中文)人名索引、西文符号及缩写、有机化学学科常用英文期刊及缩写,方便读者对所需内容进行复习和检索。

]

作者简介

[

荣国斌,华东理工大学,教授,1986-2007年,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元素有机化学”、“天然产物有机化学”等课程。
  主持完成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目录

1有机分子的内外性质1.1共价键1.1.1杂化和价电子对排斥规则1.1.2八隅律1.1.3价键理论1.1.4分子轨道理论1.1.5σ键和π键1.1.6电负性1.1.7键能和键序1.1.8极性、偶极矩、极化和诱导1.1.9键长、原子半径和键角1.1.10离域和共振结构1.2张力1.3取代基效应1.3.1诱导效应和场效应1.3.2烷基的供(吸)电性1.3.3共轭效应1.3.4超共轭效应1.3.5位阻效应1.4比共价键弱的作用力1.4.1范氏力1.4.2氢键1.4.3电荷转移作用1.4.4分子识别和超分子化学1.5溶剂和溶剂化效应1.5.1溶剂的分类1.5.2绿色溶剂1.5.3溶解性1.5.4溶剂化效应1.5.5水相反应体系1.5.6相转移催化1.5.7其他反应介质1.6有机反应1.6.1类型1.6.2成名反应、试剂和缩略词1.6.3电子源(坑)和电子移动的弯箭头符号1.6.4热力学要求1.6.5动力学要求1.6.6热力学控制和动力学控制1.6.7反应过程的理论研究和实验观测1.6.8分子的稳定性、活性和持久性1.7绿色有机化学1.7.1无毒无害的原料1.7.2安全的工艺1.7.3环境友好的化学产品1.7.4环境因子、环境商和原子经济性习题参考文献 2酸和碱2.1bronsted质子理论和酸性强度2.1.1质子、水合氢离子和酸碱平衡反应2.1.2强酸和弱酸2.1.3热力学酸度和动力学酸度2.1.4拉平效应2.1.5酸度函数2.1.6介质效应和气相酸度2.1.7碳氢酸的酸度测量2.1.8影响bronsted酸性强度的因素2.1.9碱、碱性和亲核性2.1.10有机反应中的bronsted酸碱2.2lewis电子理论和软硬酸碱2.2.1bronsted酸碱和lewis酸碱的异同2.2.2有机反应中的lewis酸碱2.2.3lewis 酸碱的强弱2.2.4酸碱的软和硬2.2.5软硬酸碱理论的应用2.3超酸2.3.1超酸的形成2.3.2超酸的类型2.3.3超酸与c-h(c)σ键的作用2.3.4超酸促进的反应2.4固态酸2.5酸碱催化的反应2.5.1bronsted酸碱催化的反应2.5.2lewis酸碱催化的反应2.5.3酸碱协同催化的反应附件一些酸的酸度(pka)习题参考文献 3立体化学3.1分子立体图像的表达3.1.1键的指向3.1.2分子三维结构的表示方式3.2同分异构体的类型3.2.1构造异构3.2.2立体异构–构象、构型、对映和手性3.3旋光性、比旋光度和对映体过剩3.4手性分子的对称特性3.4.1对称元素3.4.2手性中心和立体源中心3.4.3前手性3.5手性分子的类型3.5.1带手性中心3.5.2带手性轴或手性面3.5.3环烷烃3.5.4表面手性3.6构型的命名3.6.1d/l 命名3.6.2cip次序规则和r/s命名3.6.3轴手性和面手性化合物的构型命名3.6.4构型的命名与旋光方向的关系3.7几组立体词头3.8等位和异位3.8.1构造的等价或不等价3.8.2等位面或异位面上的反应3.9绝对构型的测定3.9.1x射线衍射技术3.9.2旋光谱和圆二色谱3.9.3核磁共轭谱3.9.4已知历程的化学反应3.10消旋体3.10.1外消旋体和外消旋化3.10.2内消旋体和非对映异构体3.11构象分析3.11.1链状分子的构象3.11.2碳环化合物的构象3.11.3优势构象和构象效应3.12立体电子效应3.12.1对构象稳定性的影响3.12.2对光谱和酸碱性的影响3.12.3对反应的影响3.13手性分子的来源3.13.1手性池3.13.2拆分3.13.3立体化学的反应习题参考文献 4活泼中间体4.1碳正离子4.1.1构型和产生4.1.2相对稳定性4.1.3非经典碳正离子4.1.4反应模式4.2碳负离子4.2.1构型和产生4.2.2相对稳定性4.2.3反应模式4.2.4碳负离子和互变异构4.3离子对4.4离子液体4.5自由基4.5.1构型4.5.2产生4.5.3相对稳定性4.5.4反应性4.5.5链反应的一般特点4.5.6加成反应4.5.7环合反应4.5.8碎片化反应4.5.9取代反应4.5.10结合反应4.5.11歧化反应4.5.12重排反应4.5.13氧化还原反应4.5.14笼效应4.5.15双自由基4.5.16检测4.6自由基离子4.6.1产生4.6.2溶剂化电子及其应用4.6.3birch还原反应4.6.4单电子转移反应4.7卡宾4.7.1产生4.7.2自旋态4.7.3构型和稳定性4.7.4亲电性和亲核性4.7.5加成反应4.7.6插入和重排反应4.7.7生成离子或自由基的反应4.7.8类卡宾4.7.9稳定的卡宾4.7.10氮宾习题参考文献 5周环反应5.1分子轨道的对称元素5.2周环反应中的术语和符号体系5.3允许的和禁阻的反应5.4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5.5电环化反应5.5.1前线轨道理论5.5.2分子轨道能级相关理论5.5.3芳香性过渡态理论5.5.4顺旋或对旋运动方式5.5.5非中性分子5.6σ迁移反应5.6.1[1,j]迁移反应5.6.2cope 重排反应5.6.3claisen重排反应5.7环加成反应5.7.1分类和定义5.7.2[2+2]环加成反应5.7.3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5.7.41,3偶极环加成反应5.7.5螯合反应5.7.6烯反应5.8周环反应的选择定则5.9周环选择性习题参考文献 6有机光化学6.1有机分子的光激发6.1.1光能和lambertbeer定律6.1.2光吸收的禁忌规则6.1.3激发形式和发色团6.1.4多重态6.2激发态的物理失活6.2.1荧光和磷光的辐射失活6.2.2无辐射的失活6.2.3猝灭和敏化6.3基态热化学和激发态光化学6.4化学失活和量子产率6.5烯烃的光化学6.5.1双键的构型异构6.5.2加成反应6.5.3[2+2]环加成反应6.5.4重排反应6.6苯类化合物的光化学6.6.1苯的激发态和价键异构化6.6.2加成和环化反应6.6.3芳环上的光促亲核取代反应6.6.4芳环侧链的光激发重排反应6.7σ键的光化学6.8醛、酮的光化学6.8.1羰基的n→π*和π→π*激发6.8.2norrishⅰ型反应6.8.3norrishⅱ型反应6.8.4与烯烃的加成反应6.8.5在聚合物中的作用6.8.6烯酮和醌的光化学反应6.8.7有机金属羰基配合物的光促脱羰反应6.9氧参与的光化学反应6.9.1氧的多重态6.9.2光氧化反应的类型和过程6.9.3烯反应6.9.4环加成反应6.9.5酚的光氧化反应6.9.6活性氧和单数氧的生物及环境效应6.10还原反应6.11消除反应6.12含氮分子的光化学反应6.13光激发的单电子转移反应6.14化学发光、生物发光和荧光蛋白6.15有机合成中的光化学6.16开拓新领域的有机光化学习题参考文献 7金属有机化学7.1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7.1.1主族元素化合物7.1.2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7.1.3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7.2有机金属化合物的键型结构7.2.1离子键型7.2.2共价键型7.2.3缺电子型多中心键7.2.4配位键型和反馈键7.2.5金属簇7.3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制备7.4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稳定性7.4.1m-c键7.4.2反馈键7.4.3价电子数和配位数7.4.4热力学和动力学7.5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结构7.5.1过渡金属的分类和电子构型7.5.2配体7.5.3配位数和几何构型7.5.4氧化态7.5.5dn构型7.5.6价电子数和1816电子规则7.5.7常见官能团衍生物7.6金属有机配合物的代表性反应7.6.1配体的取代反应7.6.2氧化加成反应7.6.3还原消除反应7.6.4插入和消除(反插入)反应7.6.5配体与外来试剂的反应7.7几个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的反应7.7.1wacker烯烃氧化反应7.7.2monsanto乙酸合成反应7.7.3羰基化反应和氢甲酰化反应7.7.4水气迁移反应7.7.5均相氢化反应7.7.6c-h键的活化反应7.7.7co2的利用7.7.8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7.7.9烯丙基化反应7.7.10复分解反应7.8均相催化和异相催化7.9过渡金属卡宾配合物7.9.1类型7.9.2fischer型过渡金属卡宾配合物的反应7.9.3schrock型过渡金属卡宾配合物的反应7.9.4过渡金属卡拜配合物7.10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光化学反应7.11生物金属有机化学习题参考文献 8天然产物化学8.1概论8.1.1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8.1.2先导化合物8.1.3天然产物的分类和命名8.1.4化学生物学8.2生物碱8.2.1可卡因的结构解析及其药用衍生物的开发8.2.2生物碱的类型8.3芳香族化合物8.3.1黄酮8.3.2醌8.3.3苯丙烯酸8.3.4木脂素8.3.5香豆素8.3.6酚酸和鞣质8.4精油和萜类化合物8.4.1精油的性质和组成8.4.2萜的分类8.4.3蒎烯碳正离子的重排反应8.4.4异戊二烯规则8.5甾类化合物8.5.1甾核的结构8.5.2甾醇和胆汁酸8.5.3甾体激素8.5.4皂苷和强心苷8.5.5甾体化合物的化学反应8.6二十碳烯酸8.7海洋天然产物8.8昆虫激素和化学信息素8.9微生物代谢物8.10农用植物天然产物8.10.1植物激素8.10.2植物防御素8.11维生素8.11.1命名和分类8.11.2脂溶性维生素8.11.3水溶性维生素8.12毒品和违禁药品8.13气味分子的结构理论8.14中草药8.14.1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8.14.2预试和提取8.14.3分离纯化8.14.4活性测试8.15代谢有机化学8.15.1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8.15.2合成代谢8.15.3构造单元和生源合成中间体8.15.4同位素生源合成8.15.5脂肪酸、萜和甾的生源途径8.15.6仿生合成习题参考文献 9有机反应机理和测定方法9.1提出的合理性9.2依据和研究方法9.2.1产物及副产物9.2.2中间体产物9.2.3催化和溶剂化效应9.2.4交叉实验9.2.5同位素标记9.2.6立体化学9.2.7动力学测定9.2.8动力学同位素效应9.3几个实例9.3.1苯炔9.3.2芳香性9.3.3自由基链式亲核取代反应9.3.4邻基参与效应9.3.5favorskii重排9.3.6烯烃的臭氧解反应9.3.7碳酸二甲酯与苯甲酸/dbu的甲基化反应9.3.8邻氨基苯甲酸酯的水解反应9.3.9正向和反向竞争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9.3.10奎宁合成中的meerweinpoundorf还原反应机理和金属有机化学中的杂质问题9.4hammett线性自由能方程9.4.1hammett方程的相关分析9.4.2特征常数9.4.3取代基常数……参考文献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主题词索引西文(中文)人名索引西文符号及缩写有机化学学科常用英文期刊及其缩写

封面

高等有机化学基础-第四版

书名:高等有机化学基础-第四版

作者:荣国斌

页数:534

定价:¥98.0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122206152

PDF电子书大小:5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高等有机化学基础-第四版》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