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制度建设论

本书特色

[

  当今中国已进入民意时代,舆情已深深影响党和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加强舆情工作,完善舆情制度,做好舆情应对与疏导,是新时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舆情制度建设与民主发展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重视舆情和加强舆情制度建设,己成为新时期推进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本书是一部把舆情制度建设与民主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富于创新之作,认为舆情制度主要包括舆情表达、舆情汇集分析、舆情回应、舆论监督和舆情引导等制度,它们共同构成舆情工作的制度体系。网络问政的兴起和网络舆情的高涨,对舆情制度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网络参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尤其需要健全舆情表达制度渠道,畅通网络互动通道,创新网络监督机制,强化舆情引导制度保障,在与民主建设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过程中,进一步推动舆情制度建设水平的提升。

]

内容简介

[

当今中国已进入民意时代,舆情已深深影响党和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加强舆情工作,完善舆情制度,做好舆情应对与疏导,是新时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舆情制度建设与民主发展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重视舆情和加强舆情制度建设,己成为新时期推进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本书是一部把舆情制度建设与民主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富于创新之作,认为舆情制度主要包括舆情表达、舆情汇集分析、舆情回应、舆论监督和舆情引导等制度,它们共同构成舆情工作的制度体系。网络问政的兴起和网络舆情的高涨,对舆情制度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网络参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尤其需要健全舆情表达制度渠道,畅通网络互动通道,创新网络监督机制,强化舆情引导制度保障,在与民主建设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过程中,进一步推动舆情制度建设水平的提升。

]

作者简介

[

叶国平,1968年6月生于湖北仙桃,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副研究员,政治学博士,主要从事舆情基础理论与实践、政治民主化、公共政策等研究。主持天津市级项目3项,咨询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N,参与撰写《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中国政府近期主要问题的政治分析》、  《社区居委会舆情疏导机制研究》、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研究》、《舆情支持与舆情危机》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等学术著作7部(其中副主编2部),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

目录

**章 舆情内涵的发展演变一、舆情概念的提出二、舆情内涵的界定三、网络背景下舆情内涵发展演变的新特点第二章 舆情制度基本问题概述一、舆情表达机制二、舆情汇集分析机制三、舆情回应机制四、舆论监督机制五、舆情引导机制第三章 舆情制度建设的思想探源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二、近现代西方民主思想三、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民主思想的历史性超越第四章 舆情制度建设的实践基础 **章 舆情内涵的发展演变一、舆情概念的提出二、舆情内涵的界定三、网络背景下舆情内涵发展演变的新特点第二章 舆情制度基本问题概述一、舆情表达机制二、舆情汇集分析机制三、舆情回应机制四、舆论监督机制五、舆情引导机制第三章 舆情制度建设的思想探源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二、近现代西方民主思想三、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民主思想的历史性超越第四章 舆情制度建设的实践基础一、中国舆情制度建设的历史考察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化制度建设的实践三、民主化进程中加强舆情制度建设的现实必要性第五章 当代中国舆情制度建设的基本状况一、舆情表达机制建设二、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建设三、舆情回应机制建设四、舆论监督机制建设五、舆情引导机制建设第六章 网络问政的兴起对舆情制度建设的新推动一、网络问政的兴起二、网络问政的发展现状三、网络问政对舆情制度建设的推动作用第七章 网络民主的发展对舆情制度建设的新要求一、我国网络民主发展概况二、网络民主的发展对舆情制度建设的积极影响三、网络民主的发展对舆情制度建设的新挑战第八章 网络时代中国舆情制度建设的发展路径一、加强舆情表达机制建设二、深化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建设三、推进舆情回应机制建设四、强化舆论监督机制建设五、创新舆情引导机制建设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舆情制度建设论

书名:舆情制度建设论

作者:叶国平

页数:288

定价:¥45.0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201083872

PDF电子书大小:13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舆情制度建设论》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