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

节选

[

  原始章**  立身成名的根本  此章论述为人处世的基础和根本法则,所以称其为“原始章”。黄石公认为,为人处世应该具备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这五者,这五者统而言之囊括了东方文明总体思想的原始理论。这里的“道”,精微玄妙,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规律;这里的“德”,瑰伟高超,也不等同于现今的文明礼貌。“以道为体为因,以德为用为果,济世以仁,处事以义,待人以礼”,可以说这就是经世治国的根本,是谋仕、权变的准绳,也是涉世、立身的起点。所以为人者就要在时机未到之时,加强自身德行与能力的修养,审时度势。一旦时机成熟,则可进取天下,成就一番伟业。  构建人生的五种思想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译文】  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这五种品质,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解读】  黄石公是中国道教史上的传奇人物,其著作《素书》是一部韬略奇书,但本书开篇讲的却是似乎与谋略无关的道、德、仁、义、礼。这是因为在黄石公眼里,道、德、仁、义、礼是统摄一切权谋的纲领,是*高境界的韬略。  在我国传统思想中,道、德、仁、义、礼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体系,应该系统地去认识。老子在《道德经》第38篇有曰:“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意思就是说:天地化生万物,有一定规律,如道路一般,是之为道;由于世风日下,人们距离天道原有的和谐、完美越来越远,人心日益丧失先天的淳朴、自然,矫情、伪饰成了人们**的假面,所以才不得不用伦理道德教育世人,当道德教育也不起作用的时候,只好提倡仁爱。当人们的仁爱之心也日益淡薄之时,就呼吁要用正义,在正义感也丧失殆尽后,就只能用法规性的礼制来约束民众了。因此,道、德、仁、义、礼,这五个方面是天道因时势之不同而权变使用的结果。  【案例】  中国儒道二家*核心的就是这几个基本概念:道、德、仁、义、礼。这几个核心概念是一个相互依存、作用和演化的体系。为使修养境界不至于节节败退,君子还需要“三省吾身”。  修身是安身立命、建功立业的前提和基础。“三省吾身”的修养精神对于一个有志于建设社会的人而言,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自律、自省精神。鲁迅曾经感慨过:“中国是古国,历史长了,花样也多,情形复杂,做人也特别难。”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应不断检讨自己的过失、提高个人的修养。处世不是八面玲珑的圆滑,也不是左右逢源的奉承,而要有自省的过程与自省的高尚精神。  没有反省就没有进步。人只有不停地通过自我反省,才能不迷失方向,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在企业管理方面也需要自省精神。李嘉诚在汕头大学的一场学术报告中畅谈了对于管理的看法:“想当好管理者,首要的任务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重大责任,在流动与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为什么模样是建立尊严的基础。自我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是培养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识和经验转化为能力的催化剂。”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说:“我每天都要反省,看一看今天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凡是没有做好的地方,必须想办法弥补回来。同时,再想一想今天的成绩,用它们来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同样的方法,每一个月、每一年都要做这样的反省。”  反省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只有经常反省的人才能进步。每天进行心灵盘点,时刻进行自我检查与审视,及时知道自己近期的得与失,思考今后改进的策略,从而取得更出色的业绩,事业才能得到更长远的发展。日本“保险行销之神”原一平每天晚上8点进行反省,并将之列入每天的计划当中,他把反省当成每天的工作,*终摘取了日本保险史上“销售之王”的桂冠。  宋·张商英:“离而用之则有五,合而浑之则为一;一之所以贯五,五所以衍一。”  清·王氏:“此五件是教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若肯一件件依着行,乃立身、成名之根本。”  道是宇宙*高法则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译文】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着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如此。  【解读】  大至宇宙万物,小至人自身,无不是“道”的体现。道在事则为理,理周则事顺;道在人则为伦理规范,符合此规范则家齐国治,社会稳定。但我们常因奔波、忙碌,对此视而不见。当我们以虚静之心去仔细体味时,似乎能恍兮惚兮地感觉到个中之真味;可是一旦忙乱起尘世琐事,我们则又陷入茫然之状态。天有昼夜四时的变化规律,这是天理自然之道;人有伦常规范,这是社会之道。如果我们能上遵天时,下顺地利,掌握自然人事之道,那么事情多易成功。  【案例】  明人洪应明说:“处洁也立方,处丸也宜圆,分水宇之也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宜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意思是说,生活在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时,待人接物应严正刚直爱憎分明;处在政治黑暗天下纷争的乱世,待人接物应圆滑老练随机应变;当处在国家行将衰亡的末世,待人接物就要刚直与圆滑并用。对待善良的君子要宽厚,对待邪恶的小人要严厉,对待平民大众要宽严互用。这种方式可谓是遵道处世的典范。  职场上也如此,竞争激烈,稍有不慎,即有危险。很多时候,我们要掌握规律,适当地加以变通。  老子曾在“上善若水”的总纲之下,明确地讲了七条准则,可以运用于管理之中: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七条准则是从水的七种特性里引申出来的。“居善地”的原则是为人立身处世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心善渊”的原则是大度能容;“与善仁”的原则是仁慈柔和进行管理;“言善信”的原则为诚信无伪的准则;“政善治”的原则是善于管理;第六“事善能”的原则是能方能圆;第七“动善时”的原则是及时而动。这七条,可以说就是管理之“道”,能把握这些,管理当中自然应付自如。  宋·张商英:“道之衣被万物,广矣,大矣。一动息,一语默,一出处,一饮食,大而八荒之表,小而芒芥之内,何适而非道也?仁不足以名,故仁者见之谓之仁;智不足以尽,故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不足以见,故日用而不知也。”  清·王氏:“天有昼夜,岁分四时。春和、夏热、秋凉、冬寒;日月往来,生长万物,是天理自然之道。容纳百川,不择净秽。春生、夏长、秋盛、冬衰,万物荣枯各得所宜,是地利自然之道。人生天、地、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朋友之信,若能上顺天时,下察地利,成就万物,是人事自然之道也。”  ……

]

本书特色

[

  ◎经典全译本,附带解读及详细案例;  ◎张良凭此1360字,成为帝王师;  ◎人生哲学、处世艺术、情商锻炼、心灵修养、成功励志的集大成者;  ◎不玩厚黑学也能成大事的谋略智慧;  ◎用以修身,可以明智益寿;用以从政,可以经世济民;用以经商,可以富甲天下;用以军事,可以百战百胜。

]

内容简介

[

  《素书》为传统文化经典,相传为秦汉时期黄石公所著,后传授给张良,张良凭借《素书》中的智慧,辅佐刘邦称帝。张良去世后,将《素书》随葬,后被盗贼发掘,流传后世。《素书》原文并不长,词句虽不十分难懂,但每句话的内蕴却异常丰富。本书对《素书》原文中比较生僻的字词作了注释,每句都附有现代汉语译文。此外对《素书》的每个观点,本书都作了详细解读,并附有颇具趣味和针对性的案例。本书还辑录了宋代张商英及清代王氏对《素书》的点评。

]

作者简介

[

  黄石公,秦汉时期著名隐士。据宋人罗沁《四皓辩》记载,黄石公又名夏黄公,姓崔名广,字少通。因避秦时乱,曾隐居今湖北谷城黄石山,世称黄石公,又称“黄公”。

]

目录

原始章**构建人生的五种思想道是宇宙*高法则有德者必有所得仁者爱人有道义者可立功立世礼是为人处世的规矩为人之本,缺一不可贤人君子的明通审达潜居抱道,以待其时乘势而行,待时而动道高而名重正道章第二德以怀远信义服人鉴古察今,人中才俊行智信廉,人中豪杰可守本分,舍生取义身正不怕影子斜见利不忘义,人中之杰求人之志章第三无欲则刚不为恶事,自然无过戒绝酒色,洁身自好远离是非,明哲保身博学多闻,增长见识言行清高乃修身之道深谋远虑才不会陷入困境慎重选择朋友宽恕容人是美德任用人才要知人善任谗言止于智者凡事三思而后行灵活通变可解死结慎言可避祸坚守信念才能立功本德宗道章第四长于谋划,才能有所成就忍辱方能身安进德修业乃首要之事多做好事就会快乐心志专一者能成大事细微之处察本质34知足是福,多愿则苦不贪不义之财自满者败,自恃者孤用人忌疑心太重自私自利终致败局遵义章第五大智若愚有过不知为蔽谨防祸从口出令出如山,切忌朝令夕改树立权威不等于发怒辱人自辱、不可怠慢所敬之人明辨亲疏贤恶贪恋女色使人昏聩私心重者不可委以重任忌以权势欺压人名不副实者无善终厚己薄人不得人心内讧毁基业人才不可用而不任论功行赏留人心赏识人才要言行一致施恩莫望报不可贵而忘贱用人不可计前嫌用人不当,后患无穷明了自身的“强”与“弱”决策宜仁、宜密毋让奋勇之士穷困严防腐败用人而疑是昏聩刑罚不可滥用赏罚要分明喜欢谗言排斥忠谏者必亡贪人之有必遭败亡安礼章第六常怀宽容之心凡事预则立积善者福,积恶者祸勤劳是富强的根本人才是成功的关键节俭才能真正富有为上者忌反复无常56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尊重自信信人,自疑疑人邪僻之人无正直朋友上梁不正下梁歪厚待贤能之士吸引人才需要良好的环境功成之后切勿自满鉴别人才需要慧眼有规则有法度才会秩序井然人才好比栋梁民心是根本选择正确的道路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同志相得,同仁而忧臭味相投美女善妒智者多谋同官同利易相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则大业可成同行是冤家教人者须先正己顺“道”而行则万事可行附录附录一:黄石公传附录二:《素书》原文附录三:《素书》考参考文献

封面

素书

书名:素书

作者:(汉)黄石公著

页数:0

定价:¥32.8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210085386

PDF电子书大小:5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素书》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