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汉奇传:以兴趣为职业的“记”者

节选

[

  《以兴趣为职业的“记”者:方汉奇传》:  方少云当年作为国民政府的官员,按照今天的级别至少属于“厅局级干部”,而其家中的经济状况却从来没有宽裕过,可见其为清正自守之士。方少云为官清正,也许与他的婚姻有关。  方少云的夫人林君壁(1907—1988)是名门之后,其祖父林启(1839—1900)是福建侯官人,于光绪二年(1876)中进士,先后担任过翰林院庶吉士、编修、陕西学政、浙江道监察御史、衢州知府、杭州知府等职。林启是名留“清史”的人物,人《清史稿·循吏列传》,“循吏”是指“中国古代官吏中那些为政地方时,政绩卓著,有所作为,仁爱百姓,造福地方,清廉正直,百姓爱戴的优秀官吏,是中国古代官吏之楷模”。有清一代276年间,官员人数虽然至少在10万人以上,但能够人选《清史稿·循吏列传》的却只有区区127人,林启为何能够人选“循吏”?  首先,林启是一个“正直”的官员。林启当年在京为官时,获悉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后,连夜赶写奏折,以“为民请命,万死不辞”的态度,冒死上疏劝阻,结果慈禧大怒,将林启由京官外调到衢州做知府。在正直敢言这一点上,林启与宋代“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唐代敢犯颜直谏的魏征极为相似。  其次,林启是一个“清廉”的官员。他以“勤能补拙,俭以养廉”为家训,对子女严格要求。据林启的孙子林艺回忆——“婶母曾对我们笑着说:‘你们不要以为祖父是四品太守,可家里并不宽裕。夜晚点油灯,我们只舍得用一根灯芯。说句笑话,我结婚了一年,还没看清楚你们叔父的面孔呢!’”  第三,林启担任地方官时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担任杭州知府期间,陆续在杭州创办了求是书院、养正学塾和蚕学馆。其中,创办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即今天浙江大学之前身(1928年定名为“国立浙江大学”);蚕学馆亦创办于1897年,即今天浙江理工大学之前身;养正学塾即今天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之前身,培养出了徐志摩、郁达夫、丰子恺、潘天寿、曹聚仁、柔石、冯雪峰、金庸、刘吉、张抗抗等众多英才。  林启于1896年担任杭州知府,1900年积劳成疾,病逝于任上。虽然林启在杭为官时间并不长,但因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受到了杭州人民的衷心爱戴。他逝世后,家人欲按福建习俗,将林启灵柩运回故乡安葬,然而杭州人民却坚持说,林大人虽然是福建人,但却是杭州人民的父母官,并且为我们杭州人鞠躬尽瘁,因此就是杭州人,一定要留葬在杭州。家人感动于杭州人民对于林启的情意,只得顺应民心,将林启安葬在西湖之畔的孤山。杭州人民建立了“林社”纪念他,并写了许多感怀林公的对联。其中一联为:  教育及桑蚕,三载贤劳襄太守;  追随有梅鹤,一龛香火共孤山。(陆元鼎题)  林启育有四子(楷青、志恂、松坚、桐实),或从政,或从教,皆有所成。方汉奇的外公林松坚(字鲁生),与鲁迅一样,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又和鲁迅在教育部做过同事,鲁迅日记中曾不只一次记载过两人的交游:己未(1919年)二月,“二十七日晴。上午往林鲁生家,同去看屋二处”。三月,“一日晴。上午往铭伯先生寓。午后同林鲁生看屋数处”。三月,“十一日晴。午后同林鲁生看屋”。  鲁迅是对方汉奇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方汉奇记日记的方式就是向鲁迅学习的。外公更是对方汉奇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幼年时,外公教他学过《左传》等经典著作。幼年时读过《左传》对方汉奇温婉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处世态度是“外圆内方”——内心里有着极强的原则性,而待人接物时却既温和又含蓄,这或许可称之为“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

]

本书特色

[

方汉奇是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是中国新闻学*早的三位博士生导师之一,在中国几乎所有有重要影响的媒体中都有他的学生。他永远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心,70岁以后开始学习使用电脑和上网,80岁以后开始用微博,85岁以后又开始用微信。更重要的是:他一辈子以兴趣为职业。本书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记述了方汉奇先生的成长历程及其学术研究轨迹。

]

内容简介

[

本书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记述了方汉奇先生的成长历程及其学术研究轨迹。包括: 为何改名“方汉奇”、大学选择新闻系、上海新闻图书馆、十年风雨未名湖、奇情壮彩新闻史等内容。

]

作者简介

[

刘泱育,男,黑龙江人。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博士后。

]

目录

引言 他以兴趣为职业**章 为何改名“方汉奇”1.普宁人生于北京2.“师大二附小”岁月3.八年读八所中学第二章 大学选择新闻系1.集报界中的“大王”2.高考只报新闻系3.与“星云大师”为邻4.名师云集拙政园5.转益多师是吾师6.长沟流月去无声第三章 上海新闻图书馆1.老报人招其为婿2.编印藏报调查录3.做范敬宜的“老师”第四章 十年风雨未名湖1.被“邻居”挖到北大2.“燕园”谈笑有鸿儒3.“人大”峥嵘岁月稠4.苦中作乐不忘书5.“五七战士”忆往昔6.老师向学生“学习”第五章 奇情壮彩新闻史1.《中国近代报刊史》2.五十人“同写一书”3.“二十年磨出一剑”4.创建新闻史学会5.考证“报史”与“报人”6.主编《清史·报刊表》第六章 目见耳闻万里路1.“只剩西藏没去过”2.访报东瀛思前贤3.游历其实是学习第七章 遍栽桃李育栋梁1.“怎么可能讲不好”2.教材乃是“门牌号”3.首批新闻学“博导”4.学生生日他“记得”5.曾给“院座”排座次6.记得那年生日酒第八章 与人为善的智者1.人之彦圣若己有2.书房里的“司令员”3.我要“当好人梯呀”第九章 喜欢尝试的“潮人”1.国内**批网民2.“我的爱好太多了”3.微博粉丝还挺多4.微信“每天都玩的”5.如此这般的一年6.健康之“方”的一天后记 可以兴趣为职业

封面

方汉奇传:以兴趣为职业的“记”者

书名:方汉奇传:以兴趣为职业的“记”者

作者:刘泱育著

页数:189

定价:¥18.0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214170354

PDF电子书大小:70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方汉奇传:以兴趣为职业的“记”者》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