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文本和语境-文化批评视野下的格萨尔史诗传统
本书特色
[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分别从艺人、文本、语境几方面进行了文化批评视野下的格萨尔史诗传统研究。
首先作者通过对格萨尔故事歌手及其身份的再检讨,艺人称谓与类型的再思考,多学科视野中的故事歌手的演述传统及其阐释方法等方面对艺人进行了新视野下的审视。作者历经多年的田野考察,**时间搜集到了十分珍贵的一手资料,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格萨尔故事歌手们的“另面”。
其次,对格萨尔史诗的“文本化”历程,当下面临的困境,《格萨尔》伏藏文本中的“智态化”叙事模式做了十分详尽的阐释。
*后,作者针对格萨尔故事歌手及其演述传统的去向,其历史命运的当代思考,以及当代语境下的格萨尔说唱传统及其多重保护实践提出个人思考与建议。
]
内容简介
[
一部超越了传统的格萨尔史诗研究范式的学术著作。
更多精彩图书:
《风马界》——尼玛江才
《蒙古秘史》——策·达木丁苏隆 谢再善
《秘境青海》——唐韵
《西藏:说不完的故事》——万玛才旦
]
作者简介
[
诺布旺丹,青海贵德人,1963年生,198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藏语言文学专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兼中国民族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西南民族学会理事。著有《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史》(合著),发表有《大译师仁青桑布与藏传佛教的护法信仰》、《十六法与十五世纪的藏族社会》、《本教大圆满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等论文、译著、书评20余篇。
]
目录
序一朝戈金序二阿来艺人篇**章 从集体记忆到个体记忆――对格萨尔故事歌手及其身份的再检讨一、从诗性智慧到族群记忆二、从集体记忆向职业化演述的转变三、职业化和半职业化向多重身份的转变第二章 格萨尔故事演述人之称谓与类型的阐释及批评一、“艺人”与“诗人”之辨二、“艺人类型”之辨第三章 格萨尔故事歌手的田野个案与发微一、丹增扎巴与“智态化”叙事二、游离于诗性世界与“文本化”世界的边缘――’90后大学生艺人斯塔多吉的现实及其困惑文本篇第四章 藏族的原初诗性思维与前史诗时代一、史前时代的诗性智慧二、神话历史化:与史诗擦肩而过第五章 从诗性到理性:《格萨尔》史诗的“文本化”历程一、外层形态之演进二、内层形态之演进第六章 伏藏《格萨尔》史诗文本形成及其特点一、佛教的伏藏传统与史诗的关系二、伏藏史诗文本的形成三、伏藏史诗文本的特征第七章 伏藏文本中的“智态化”叙事模式一、传承与属性:智态化文本的叙事特质二、“自撰口述性”:智态化文本的文类性质三、创作语境与认知模式:智态化文本的主体意识语境篇第八章 不同历史文化时空下的《格萨尔》史诗诸形态一、前史诗时代的文化语境二、边缘的活力:从诗性智慧到佛教化第九章 佛教化与书面化语境下的《格萨尔》史诗传统,一、佛教化:史诗的困境二、历史文化语境下的史诗佛教化问题第十章 后现代社会语境下的《格萨尔》史诗传统一、后现代消费文化消弭了艺术创造的原动力――以才让旺堆为例二、城市化空间使艺人的诗性思维颓败――以玉梅为例三、标准化教育和书面至上观念稀释了口头传统的纯洁性,并使史诗文本固化――以丹增扎巴为例第十一章 当代语境下的《格萨尔》史诗多重价值及其保护实践一、《格萨尔》的社会文化价值二、对《格萨尔》史诗的多重保护实践第十二章 对于《格萨尔》命运的当代思考一、《格萨尔》文化品牌与“空心文化”二、保护《格萨尔》文化生存的语境问题三、关于《格萨尔》的多重化存在形态与当代学术任务附录一、多学科视野中的《格萨尔》故事歌手的演述传统及其阐释方法纲要二、镜像与阐释:《格萨尔》圆光艺人及其演述方式参考文献
封面
书名:艺人.文本和语境-文化批评视野下的格萨尔史诗传统
作者:诺鳳旺丹
页数:292
定价:¥38.0
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225045849
PDF电子书大小:10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艺人.文本和语境-文化批评视野下的格萨尔史诗传统》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