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
本书特色
[
在西方哲学史中,本体(substance)是个*常见、很重要的概念。将本体作为一个哲学的概念进行分析,加以论证的,**个人就亚里士多德。但是,正因为这是一个开始,亚里士多德自己对于究竟什么是本体,也还在探索之中。在他的著作中,除了《范畴篇》外,主要是《形而上学》这本书,几乎有一半左右的卷章是讨论直接和本体有关的问题的。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论述并不是前后一致的。他在《范畴篇》的“**本体”和在《形而上学》中所讲的,恰恰是相反的;即使在《形而上学》一书的各卷之间,也不是完全一样的。将他的这些思想加以整理,找出他思想发展变化的线索,这是哲学史工作者的任务。本书企图在这方面做点粗浅的尝试,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关于一般和个别的论述,试图解释他思想中的这些矛盾情况。
]
作者简介
[
汪子嵩,1921年生,浙江杭州人,西南联大1941级学生。著名希腊哲学史学家、学者。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后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从陈康先生学习希腊哲学。1949—196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1964—1987年任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辑、高级编辑、副主任。曾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研究会理事长。著有《希腊的民主和科学精神》、《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等,主编有《希腊哲学史》(4卷本)等。
]
目录
目录 **章亚里士多德为什么提出本体概念? 第二章本体是存在的中心 ——《范畴篇》第五节 “不表述主体”和“不存在于主体之中” “**本体”和“第二本体” “个体性”和“变中的不变” 第三章关于本体的问题 ——介绍《形而上学》这本书 《形而上学》的结构 四因说 有关本体的一些问题 第四章存在和本体 ——《形而上学》第五卷第七、八章 存在的几种意义 本体的几种意义 第五章本体的原则和原因 ——《形而上学》第十二卷前五章 事物的三种原则 三种本体和动因 一般和个别 第六章理性——神是本体 ——《形而上学》第十二卷后五章 **动者 理性、善、神 理性的特征 第七章作为“基质”的本体 ——《形而上学》第七卷**、二、三章 本体是“**存在” 关于本体的问题 质料不是**本体 第八章本质是本体 ——《形而上学》第七卷第四、五、六章 本质与偶性 本质属性 事物和本质 第九章生成和本质 ——《形而上学》第七卷第七、八、九章 认识本质和制造事物 形式不是生成的 形式和质料在生成中的作用 第十章本质和定义 ——《形而上学》第七卷第十、十一、十二章 定义的整体和部分 本质和具体事物 定义如何能是统一的? 目录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第十一章“一般”不是本体 ——《形而上学》第七卷第十三—十七章 论证“一般”不是本体 论证“理念”不是本体 个别事物是不能定义的 “一”和“存在”不是本体 形式是本体 第十二章质料和形式 ——《形而上学》第八卷 质料和形式的关系 形式和具体事物 *后的质料和*接近的质料 形式和质料的统一 第十三章能力和可能 ——《形而上学》第九卷前五章 能或能力 可能和不可能 意志的作用 第十四章现实和潜能 ——《形而上学》第九卷后五章 现实和潜能 现实先于潜能 真和假 第十五章“数”和“理念”不是本体 ——《形而上学》第十三卷前五章 对“数”的批判 “数”是一种抽象的存在 对“理念”的批判 第十六章批判柏拉图学派的数论 ——《形而上学》第十三卷后五章 几种不同的数论 对这些观点的批判 批判独立自存的“数” 这些批判的意义 本体的要素是个别还是一般? 第十七章“数”不是本体的**原则 ——《形而上学》第十四卷 相反的东西不能是**原则 存在和非存在 **原则和“善” 结论 唯物论还是唯心论 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 附录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是对 一般唯心主义的批判 ——《形而上学》一书释义之一 后记 重印跋
封面
书名: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
作者:汪子嵩
页数:290
定价:¥48.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300156798
PDF电子书大小:15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